知青是中国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标签,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知青故事有血有泪,有情也有义,有欢笑也有悲伤,更多的有幸福的回忆。
北京知青李亚军1953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干部家庭,父母都是机关单位干部,家庭条件特别优越,李亚军有一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被爷爷奶奶宠惯不像样,在学校里就像一个公子哥,成天打架斗殴,父母为了他也是伤透了脑筋。
在李亚军上高一那年,一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的运动,席卷整个中国大地,16岁的李亚军和学校13名同学,就来到陕北延安插队,他们被分到一个刘家坝的大队落户。
陕北处于黄土高坡南部,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到处沟连着沟,梁挨着梁,纵横交错,辉煌壮观。真可谓:高天厚土,浑朴旷远,凝重苍穹,辽阔壮美。民风淳朴,陕北汉子都重情重义。
陕北人杰地灵,孕育出闻名的陕北民歌,信天游高亢激昂,唱起来荡气回肠。剪纸艺术和皮影表演享誉中华大地,甚至流传到海外。
刘家坝大队干部为了知青尽快融入农民当中,就决定把知青分到农户家中吃住,再分给各户口粮补助,李亚军就被分到陈德胜大叔家里。
德胜大叔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陈朝栋已结婚分家另过,现家里有妻子陈大婶和女儿陈素云三人一起生活。当时陕北农村的生活条件是真的很艰苦,每家每户都是用菜团子充饥,这对于北京干部家庭出身的李亚军,简直颠覆他的想象力,不知道中国有这么贫穷的地方。
陈德胜大叔以前每天吃俩鸡蛋,但自从知青李亚军来了以后,大叔就把自己每天的俩鸡蛋让给了李亚军,大婶也是绞尽脑汁,一家人吃糠咽菜,尽量挤出好吃的给李亚军吃,就这李亚军也是日渐消瘦,好久也适应不了这里贫苦生活。
德胜的女儿素云当年只有十四岁,北京大哥哥住到自己家里,非常的高兴,她把亚军脱下来的脏衣服都洗的干干净净,很怕北京大哥在自己家里住的不开心,受到委屈。
李亚军因为从小娇生惯养,骄横跋扈,他从内心里看不起这土里土气的一家人,但又明确感到这一家人对自己很好,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陕北人从骨子里遗传的善良和淳朴。
七月里,知青和社员们一起在玉米地里锄草,老天爷刚刚下了一场透雨,玉米苗拧紧往上长,地里是既潮湿又闷热,一直不好好吃饭的李亚军,身体虚脱,一下子中暑栽倒在地里,大伙赶紧围了过来,队长叫大伙把李亚军抬到地头大树下,又是凉水喷,又是掐人中,李亚军是好不容易才苏醒过来,队长叫德胜的儿子朝栋,把李亚军背回家里,让好好休息几天,养养身体,一个大小伙子,这身体太虚弱了。
李亚军躺在窑洞里,想到自己在北京城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啥家里就买啥吃,今天在陕北农村,陈家把最好吃的都让给自己,还是难以下咽,不知道这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从来不可一世的执跨子弟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德胜大叔为了给亚军养身体,叫妻子把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熬汤炖肉,叫素云端到亚军床前,当素云走进窑洞,看见李亚军正在呜呜流泪,又心疼又难受,赶紧跑过去软言安慰,又是给擦眼泪,又是用扇子给驱热,忙的不亦热乎。
看着素云端来的鸡肉,亚军内心第一次被触动,这一家对自己真的太好了,为了给自己补身体,竟然把下蛋的老母鸡都宰了,自己和他们非亲非故,却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特别是素云妹妹,这么娇嫩的小姑娘,大热的天伺候自己一个大小伙子,又感动又过意不去。自己告诉自己,以后回到北京,一定给大叔一家多邮寄些好吃的东西,来回报他们对自己的照顾。
从此,亚军改变了自己对德胜大叔一家的看法,完全融入家庭当中去,他一改玩世不恭的坏毛病,帮助家里跳水干活,有好吃不自己单独吃,并且写信叫父母邮寄很多北京特产,和素云一家共同分享,并且还教给素云念书认字。
这年冬季吃完晚饭,李亚军去邻村找知青喝酒,因为喝多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晚上十一点了,一个人摇摇晃晃走在路上,当走到村头小河的桥头上,一阵冷风吹来,不由一阵头重脚轻,一头栽进桥下流动的小河里。
随着“扑通”一声,冰凉的河水一下把李亚军浸醒,他慌忙往岸边扑打,但是脚下全是光溜溜的斜坡,怎么也登不住,手里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扯住,一次次快到岸边就又滑了回去。手脚和身体全冻麻木了,棉衣完全湿透,李亚军心想自己这次要命葬于处,自己刚十八岁,有大好人生还没有享受,想到了北京的亲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想到了待自己如亲人的素云一家,自己好不甘心,他拼尽全力使劲的喊叫:“救命啊,救命啊。”但是夜深人静的冬夜,没有电视看的农村,人们早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根本就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喊声。
也是命不该绝,恰好住在村西头的德胜大叔起来小解,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人喊救命的声音,他立在院里,又仔细听了一会,果然是救命的声音,赶紧喊起老婆和素云起来,自己摸了个手电筒往村西奔去。
李亚军正在万分绝望,就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忽然看到有手电筒光朝河边过来,突然看到了希望,赶紧呼喊,德胜大叔一听河里是亚军的声音,赶紧喊到:“是亚军吗?”
“叔,是我。快救我。”李亚军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回应道。
德胜叔一边安慰说:“挺住亚军,叔下去救你。”一边脱掉棉衣棉裤跳进水里。
这时候素云和母亲也跑到了河边,德胜大叔使劲往外推亚军,但因为亚军已经精疲力尽,手脚已冻僵,根本无力往上爬,几次都没成功。
这时候素云又赶紧跑到家里,拿来提水用的井绳,叫父亲把亚军腰栓住,她和母亲使劲往上拽,终于好不容易把李亚军拉上了岸。接着又把解开井绳,把父亲拉了上来。
德胜大叔上岸后,赶紧穿上衣服,把亚军抽在自己背上,向家里踉踉跄跄奔去。
到了窑洞,大婶和德胜把亚军湿衣服扒了下来,素云抱了柴火在窑洞点着,顿时窑洞里变得暖和起来,亚军躺在被子里浑身发抖,大婶烧了红糖姜汤端了过来,大叔和亚军每人喝了一大碗,李亚军才停止发抖。
第二天德胜大叔和李亚军,俩人都发起了高烧,素云又请来赤脚医生,俩人折腾了快一个星期才彻底痊愈。德升大叔因为岁数大了,肺部炎症感染,从此落下了冬天哮喘的病根。
李亚军这次九死一生,逃过一劫,完全是德胜叔一家救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病好后,跪在德胜叔面前,非要认德胜叔两口子为干爸干妈,不然不起来,德胜叔只好答应了他。从此亚军就称呼德胜叔为干爸,大婶为干妈,他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通过这一次,李亚军完全脱胎换骨,变得懂事孝顺,能吃苦,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无论干啥活,都是一把好手。
转眼又两年过去了,1973年李亚军已经20岁,长的魁梧帅气,变成一个标准的陕北汉子,陈素云也十八岁,长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俩人朝夕相处,互生情愫,都暗暗喜欢上了对方。
德胜叔看在眼里,他知道亚军早晚要回到城里,担心以后女儿受到伤害,有一天他把亚军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说:“亚军,干爸不是不同意你和素云恋爱,但是要经过你父母的同意,你以后总归是要回到城里的,你和素云成亲后,就要把她带到北京去,对她负责,你父母必须接受她。”
李亚军坚定的说:“干爸,你放心,我的命是你一家给的,我绝不会抛弃素云妹妹,父母同意不同意,我都要娶她,我现在就回北京去,给父母表明态度。”
李亚军回到北京,把自己要娶素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全家人都一直反对,认为素云一个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又不能上北京户口,结婚后是个累赘,李亚军告诉父母:“我的命是他们一家救的,不是他们,儿子早就化成灰了,你们也见不到自己儿子,何来幸福?一切都没有生命重要。”
李亚军父母也是讲道理的人,他们发现儿子在陕北这几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变得有情有义,有担当,也非常感动和欣慰,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同时给亚军买了很多北京特产,还带了一部分钱,让他带回陕北去,一来报答陈德胜的救命之恩,二来准备结婚的时候用。
李亚军回到陕北后,德胜就开始给俩人筹备婚礼,就在结婚前一个月,县里突然来了征兵任务,知青都去参加了体检,结果李亚军被体检上,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俩人的婚现在肯定是结不成了,素云一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都担心俩人的婚事无限拖下去以后有变。
李亚军对陈德胜说:“干爸,我的命是你救的,我李亚军是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你放心,我绝不辜负素云妹妹对我的一片深情,我复员后,就回来迎娶妹妹。”
临分别那天晚上,素云哭的梨花带雨,俩人是难舍难分,最后情不自禁俩人就发生了关系,素云把身体献给了心爱的人。
两个月后素云发现自己怀孕了,就写信告诉了李亚军,亚军叫素云放心把孩子先生下来,等自己复员后母子一起接到北京。
三年后,李亚军从部队复员,回到北京被分配一个保卫处,负责保卫工作,安排好自己工作后,就赶紧返回陕北刘家坝村,这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四岁了,当他看到可爱漂亮的儿子,心里是激动万分,抱着虎头虎脑的儿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德胜在村里给女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全村人都来祝贺,都替素云高兴,都给帅气的新郎竖起了大拇指:“李亚军,真男人,有担当,重情分。”
婚后一星期,李亚军带着素云和儿子,踏上了北京的行程,一个月后,在单位给素云找了一个环保工作,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李亚军辞职做起了生意,在1985年成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涉足到北京房地产业,成了-为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
2000年李亚军把德胜两口子接到北京养老,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陈德胜夫妻老年过的十分幸福,直到2010年二人先后在北京逝世。
李亚军的成功,得益于在陕北知青那几年,遇到了岳父德胜一家,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最终从纨绔子弟变成一个有理想的成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