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2023年12月02日16:13:07 历史 1049

1901年,农历辛丑年清政府签下了《辛丑条约》。这一年,20岁的施今墨学医七年,已经踏进了中医的门槛,可以独立行医。


他离开舅舅,随父亲赴任山西。国家命运的渺茫,国人思想的陈旧,叩问着那个时代下每一个中国青年的内心。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医国与医人,成为施今墨一生不变的初衷。


“智愈圆而行愈方”


山西大学堂,是1902年国内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学府,人才济济。


这一天同学们站在校内榜单下议论纷纷。学校张贴出来的不是考试成绩,不是治学活动,而是一张公告。


校方决定将刚入学的施毓黔(施今墨)开除出校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施今墨之子

施小墨

“他在西斋的负责人是个外国人,叫李提摩太。他很专制,所以大家就是反对李提摩太,搞学运,我父亲他也参加了。”


李提摩太是一个美国传教士,山西大学堂的创办者之一。外国人的传教办学不可避免地会输入基督教的价值观。


施今墨系统学习了七年的中医,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和感情,又听闻过外祖父抗击洋人而死的事情。年轻气盛的他,很难认同这位学校创办者。


在校期间,施今墨带头反对李提摩太的专制,组织同学向学校请愿。


学校没有解决施今墨提出的抗议,而是直接开除了他。


施今墨独自承担了那次冲动反抗的后果。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他后来总是告诫子女,做医生要“胆愈大而心愈细,智愈圆而行愈方”,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初入社会就遭到打击的施今墨没有灰心,反而向着法学沉了下去。他依然坚持他的看法,但是他要用头脑,他要用法理。


被山西大学堂开除后不久,施今墨转入山西法政学堂学习。


四年后,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保送到北京进士馆,也就是后来的京师法政学堂。


入校考试时,他又荣膺全校之冠。


“十年奔走”


北京,施今墨认识了辛亥革命的著名领袖黄兴,并经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以行医为掩护,为革命而奔走


他曾多次躲过追捕,在胡同里贴标语,在戏院撒传单。


辛亥革命成功,施今墨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就职大典。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


施今墨因为学法政出身,又协助黄兴制定了《陆军刑法》《陆军惩罚令》《陆军审判章程》等军事法典。


然而辛亥革命未能就此治愈中国的病入膏肓,谁也没有想到它如此迅猛而短暂,结束了封建王朝,又留下了军阀割据。


此后的几年里,中国一地狼藉。随着黄兴的去世,施今墨也离开了北京,返回山西。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施今墨从未放弃行医,医人体的疾病,也医人的精神。


他与当时社会革命家范源濂先后参与创办了尚志学会、尚志学校、尚志医院,宣传进步思想,普及文化知识。


施今墨还曾出任湖南教育厅长,后因见湖南督军谭延闿热衷官僚政治,无心教育,更不顾民间疾苦,于是施今墨任职不到一年,便辞职引退。


他又曾协助直隶水利督办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收抚水灾中男女孤儿各300名,除了一些日常工作,施今墨还要负责全院医疗保健工作。


慢慢地施今墨发现,熊希龄办院动机不纯,他眼里却又掺不下沙子,于是辞职离去。


从二十岁学医出师起,到这时又是二十年过去。


在这二十年里,施今墨十年读书,十年奔走。


封建王朝被推翻,亲身参与的革命兴起又失败。这期间他对中医的思考和钻研从未停止。政治混乱的情况下,即使只想安心做教育,也是一种奢望。


施今墨决定弃政从医


这一年,他41岁。为了提醒自己行医的决心,施今墨将自己的本名施毓黔,改为施今墨,取“今墨”两个字有三层意思。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施今墨之子

施小墨

“他生在贵州,贵州的简称是黔,黔字分开,然后把黑字底加个土字,所以叫‘今墨’。另外他要作为当代的墨绳,就是标准,学医就要成为中医的一个标准。另外就是要践行墨子兼爱的思想,都要一视同仁。”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施今墨


1934年,施今墨与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一同作为主考官,参与了第一次中医会考。


从此,四人便有了“京城四大名医”的称号。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施今墨的母亲从他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家中曾为她请医问病,但因为庸医误诊,几乎丧命。


一个念头开始在童年施今墨的心中逐渐成形:他想要学医,为母亲治病。


年幼的施今墨来到河南,正式拜自己的舅舅,当时河南安阳有名的医生李可亭学医。他一面学习理论知识,一面跟随舅舅治疗实践,很快积累了系统而丰富的中医药学识。


时间来到了世纪之交的公元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一个噩耗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施今墨母亲的家族……


12月2日至5日 纪录大时代

百年巨匠》四集连播

施今墨(上、下集)
汪逢春(上、下集)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十年读书,十年奔走,他最终弃政从医成为“四大” - 天天要闻


编辑:王鼎尧

责编:胡松洋

制作人:唐大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蒋少龙人间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东欧遗产之旅,德国柏林墙、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纪念碑,历史不容遗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首先来到柏林墙遗址。清晨的阳光照耀在东柏林的一条大街上,柏林墙的遗址就在这条大街。尽管柏林墙现在...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 天天要闻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写完遗书之后,于上午6点在北平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终年41岁。因为川岛芳子的机智聪敏,外加大半生间谍的生涯,民间便传出了她替身代死说法。“替身代死”的说法。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青春是什么?是清澈的双眼是春天的闪电是无畏的梦想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是失败后倔强起身的勇气是迷茫后无比坚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从未放弃……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纵使时光老去梦想在,勇气在青春,就在奋斗的路,是最美的路追梦的青春,是最美的时光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愿你我永葆青春,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