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2023年11月10日16:26:05 历史 1561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文|不可史意

编辑|不可史意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种独特的避讳习俗,这使得百姓的日常生活往往被束缚,难以开口直言。

当这一传统在明朝遇到“杀猪”一词时,问题尤为突出,令人啼笑皆非,还好明太祖朱元璋机智过人,只消改动一字,就巧妙解决了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避讳制度:古代封建礼教的一种体现

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是这种社会的显著特征,为了彰显皇权的超然地位,古代统治者确立了避讳制度,其核心思想是要避免使用与皇室成员相同或相近的字。

关于这个制度的起源,学界有不同看法,一说始于夏商,夏后启避讳“启”字,一说始于西周,忌讳使用神明名讳。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还有看法认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因避君主名讳更改官职名称等,虽起源有争,但此制度存在悠久,经历代演变而留存至今。

先秦时期,避讳比较松散,只要注意不与君主同名即可,汉代开始严格文书中的避讳,制定“讳训”以新的字代替需避讳的字,而隋唐时扩大范围至地名,如避“广”字和“虎”字。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到了宋代则更严,规定包括历代君主在内所有皇亲国戚名讳均需避讳,连皇帝也要改名以避兄辈讳讳。

除皇室外,还需避当朝官员祖上、圣贤等名讳,杜甫因父名“闲”而诗作中避“闲”字,在当时认为避免长辈名讳被视为孝道。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避讳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古人在创作时需要自我审查,避免出现禁忌字眼。

讳书不得流传,若有撞讳内容则需涂改,人名地名的选择也需遵循避讳原则,这对古人的写作与命名带来一定不便。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然而这些规则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还是较小,他们只需避君主名讳,日常生活不会受太大约束。

而对于皇室成员就不同了,他们需要遵守的规矩繁多,选择可以使用的字也十分有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有些皇子因此还被迫延迟取名。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封建时代避讳制度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文字的发展。它作为等级尊卑的显示,是皇权社会的典型特征。

改革开放后此制逐渐弱化,但某些因素影响下仍有遗存,避讳制度反映出历史的特定阶段,今人应客观理性对待。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虽然这些文字只是可能影响到古人起名字和日常创作,但明初的皇姓朱姓与“猪”字撞讳,给当时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朱元璋又是如何化解这一尴尬情境的呢?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的“豕”字小矛盾大智慧

朱元璋出身贫寒,后来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晋升,最终打败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是一个极有政治手腕与远见的帝王。

朱元璋登基后,为了维护皇室的威严,制定了比较严格的避讳制度,按照这个制度,百姓在生活中需要避免使用与皇室有关的一些词语,否则会被视为对皇室的不敬。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姓朱,那么百姓就不能直呼“朱”,要用“赤”或“丹”来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皇权的强大。

但是实施避讳制度的同时,朱元璋也考虑到不能过分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于是在执行上做了一定的讲究。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譬如他并没有限制百姓饮食上的行为,因为那会太过苛刻,剥夺了百姓应有的权利。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猪”字,“朱”和“猪”在古汉语中谐音,所以根据避讳制度,百姓原则上是不能喊“猪”字的。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但是在古代社会,猪肉是百姓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养猪,如果真的禁止百姓养猪、吃猪肉,势必会引起普遍的不满。

而明初商业发达,都市居民对猪肉需求更大,如果突然禁止杀猪,势必导致肉价暴涨,引发社会动荡。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而皇帝本人也极其喜爱吃猪肉,有次朱元璋想吃猪肉,御厨却因为避讳不敢做,结果被他大怒,杀死好几人。

马皇后劝他,这才罢手。可见皇帝对猪肉的热爱,如何在避讳与民生需求间取舍,成为一个两难问题。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果断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对策,他下诏用“豕”字来取代“猪”字,这样一来,百姓养猪就变成了养“豕”,宰杀猪只也变成了宰杀“豕”。

“豕”与“朱”没有任何谐音关系,又是一个在商周时期就存在的古老汉字,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很小,这样一来,避讳制度的要求就得到了满足,百姓的生活也不受太大影响。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此举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仁爱之心,“豕”字从此流传至今,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一个独特记号。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而他既满足了封建时代皇权威严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百姓的感受,把一个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问题化解于无形,确保了大明社会的稳定团结。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元璋时期并没有任何避讳禁制,能够屠戮众多大臣的朱元璋,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极端疑心病重的君主,他出身寒微,曾当过和尚,后来又率领起义军,经历了很多不光彩的过去。

登基后,他极力避讳自己的过往,对“光”、“秃”、“僧”、“生”、“小偷”“贼”、“寇”等字眼极为敏感。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一次,浙江学官徐一夔上书“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本意是颂扬皇帝。

但朱元璋将“光”解读为光头,“生”为“僧”,“则”为“贼”,认为这是在嘲讽他的出身,大怒之下将徐一夔斩首。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宁妃的哥哥郭德成头发稀少,有次喝醉了说“嫌头发多,光了才好”,也被朱元璋认为在说他秃头,险些被杀,而山东官员卢熊写错一个字,朱元璋以为是在骂他,也将其斩首。

许多地方官上书时使用“青”“门”等字眼,朱元璋解读为影射他出家,同样处死书写官员。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知县赵仲良上书朱元璋,信中有“今日之世,英雄竞起”一语,朱元璋认为“英雄竞起”意指起义军首领争夺天下,是在影射他过去的起义经历,赵仲良因此被押解到京城斩首。

一次朱元璋巡游江南,有位老者迎上前来,朱元璋问他“我可曾到过你这里?”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那老者回答“曾几何时,小偷寇来我庄上窃物。”朱元璋大怒,认为老者在骂他过去是小偷寇,将老者处斩。

安徽知州上书朱元璋,书中写道“皇上圣明,功德无量,布武宁生。”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认为“武”是武器的武,“宁生”则谐音“寇生”,于是大怒,说知州在骂他是起义的寇生,将该知州杀害。

一次朱元璋问左右“我这样英明的君主,古今中外可有对手?”,左右谄媚回答“英明圣君无出其右。”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听后大怒,说“右”与“又”谐音,左右是说他又(再次)当叛贼,左右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解释不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登基后,文官刑部茹太素直言他杀人太多,也被其杀害,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自己的过去极端敏感,常常以偏颇的视角解读文字,大肆将人杀害。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这与他的出身和读书少有密切关系,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不必如此寻事生非,也许能避免许多冤死,让明朝的文风能更加开明。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结语

然而仔细思考,朱元璋使用“豕”字的本意似乎不仅是为了避免冲突,更多是维护皇权、统治阶级的需要。

当今社会 “避讳”尚存,但固有文化应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应保留其中积极因素,丢弃其中束缚思想的成分,唯有民智日开,方能明辨是非,不为过去所束缚,行稳致远。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怎么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改名 - 天天要闻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 天天要闻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两岸关系这个大棋盘上,总有些声音让人耳朵一竖,特别是谈到台湾和大陆统一后的事。洪秀柱那句“两岸同属一中,终极目标是统一”,掷地有声,直接点燃了不少讨论。而黄智贤、邱毅、王炳忠这些名字,也常跟“统一”俩字绑在一起。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