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身为皇家子弟,魏安厘王的兄弟,绝对是魏国的核心高层。但是为了打败侵略赵国的秦国人,反倒巧妙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魏安厘王妃子,取得调兵虎符,救援赵国。
或许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魏国人要对赵国这么上心,事实上,早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就一直注意着和邻国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并建立了三晋联盟,只是后来的魏国君主自己的操作不行,破坏了联盟。
信陵君意识到,赵国,韩国,魏国是兄弟国,如果其中一个灭亡了,那么另外两个就离死也不远了,可是自己的兄弟魏安厘王可不这么想。
因为这时候的秦国可是跟战国初期不一样了,战国初期的魏国有魏武卒,有吴起,乐羊,而那时的秦国什么都没有,白白地被魏国侵占了大片领地。
现在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越来越强,此时的秦国站在统一六国的前夕,军队实力自然不必说。而在魏惠王和魏襄王的战略之下,魏国的军队可是输多赢少,精锐部队越来越少,基本上已经是二流国家,实力这块远远比不上秦国。
更糟的是,秦昭王威胁魏安厘王说:我拿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如果你敢援助赵国,那么赵国一旦被我拿下,我下一个要拿下的国家就是魏国。
魏安厘王听到后可害怕了,秦昭王的承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秦国如果真打魏国的话,就算不被灭国,秦国的实力也够让魏国吃一壶的。
于是魏安厘王怂了,他在早先就派出了晋鄙去支援赵国,这可不得了了,他赶紧命令晋鄙停止进军赵国,而是在邺城这个地方驻扎下来。
这虽然明面上还是对赵国的援助,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魏安厘王这是怂了,赵国人肯定也明白,但赵国这时已经被秦国打的太惨了,首都邯郸都被秦国人包围了,不得不派人去魏国劝魏国出兵。
赵国是战国七雄的一员,也算是个大国了,虽然之前也有过邯郸被攻破的记录,但是被打的这么惨,死了四十多万人的仗还是第一次,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得说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中了秦国人的反间计,把廉颇给开除了,任用了赵括,就是那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这下秦国人可乐坏了,赶紧调兵猛攻赵括的部队,赵国的部队一触即溃,赵国大败,被秦国杀掉了四十万的军队,在战国时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意味着赵国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守备力量了。
赵国必须向魏国求救,看在曾经做你小弟的份上得帮一下我吧。可惜魏安厘王油盐不进,就是按兵不动,赵国人不得已只能向魏安厘王的兄弟,信陵君求救。
信陵君很想救援赵国,他十分清楚赵国不论灭不灭亡,秦国都不会放过魏国,与其坐等秦国灭掉赵国后再来打魏国,不如联合赵国一起打秦国,就算没法打败秦国,也得揪掉秦国几根胡子下来。
但魏安厘王本来就因为信陵君太有本事而不重用他,又怎么会听信陵君的话呢?就算赵国和信陵君再怎么求,魏安厘王就一直不听不听,也就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在聊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得了解一下“虎符”。虎符这东西并不是像影视剧里那样,不论何人,只要手持虎符就可派兵。
军中主帅又不是傻子,虽然说在外面打仗,君王的命令将领可以不用听从的说法,但这并不代表主帅对国君的想法一概不知。也就是说,持虎符的人能调动军队,不仅要看君王给不给,还得看主帅的意思。
这也就是为什么魏国主帅晋鄙在信陵君拿虎符调兵时让信陵君暂且留下几日,待他向国君询问后再行事。就相当于有个同学告诉你老师让作为班长的你带同学们去上体育课,你可不得找老师问问真假。
那这和“窃符救赵”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着呢。
咱就是说,信陵君虽为战国四公子,但如果说他单纯的就是一个名士,他怎么敢窃取虎符?他能在国君犹豫的情况下调兵救赵吗?这就得说说信陵君这个人的水平了。
信陵君十分能任用贤能,有几分自己父辈魏文侯的味道,虽然手下的人才质量不太好说,但人家数量多啊,传闻信陵君手下的门客有三千多人,这里面总能出几个拔尖的吧。
还真有,这个人叫侯嬴,是个看大门的。信陵君听说了侯嬴的名声,亲自前去接待侯嬴,甚至当了侯嬴的司机,亲自开车送他去市场见侯嬴的另一位朋友朱亥。侯嬴被信陵君感动,成了他的门客。
而正是侯嬴为信陵君献上了这窃符的计划。
春秋战国的打架其实就是亲戚打架,你跟我是同宗。
而身为魏家的人,信陵君和赵国平原君也有着亲戚关系。作为亲戚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更何况还是信陵君这样急公好义,又对当时政治局势有着清晰认知的人,自然会选择拉赵国一把。
信陵君与其他三人共同被称之为战国四公子,其自身的能力必然是在线的,所以他看得出来,按照当时的形势,如果赵国被灭了,魏国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正如曾经的虞国和虢国一样。
但架不住国君怂啊,魏国虽是曾经的老大哥,但老大哥也走向了没落,现在的实力毕竟不比以前了,一旦出现了军事上的失误,那可就直接宣告灭亡了。信陵君不管这些,他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是能帮魏国的,他就这么干了。
信陵君最开始是打算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的,又是上书劝谏,又是派门客游说,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了,但魏王就是不干,说什么都不干。
信陵君不乐意了,嘿,我看你是我哥给你点面子,你不搭理我是吧,好,你不管我我自己想办法。
信陵君有什么办法呢,他带了百十个人,打算去和秦国人拼命了,要知道赵国那边死人都得是按万来算的,信陵君这百十个人到那就相当于向太平洋里倒水,不好使啊。
信陵君在出城的过程中遇见了侯嬴,侯嬴对自己的老板什么话也没说,甚至连个告别都没有。信陵君越想越气,干脆转头回到城内,生气地问侯嬴:我帮你做了这么多事还帮你开车见朋友,而我今天就要上战场了,你连句话都不说?
但侯嬴回答道:自己是故意把信陵君引回来的,让魏安厘王出兵这事,自己有妙计。
信陵君说,我没办法了,你告诉我这情况怎么处理吧。侯赢就告诉信陵君说:魏王宠幸美人如姬,你是她的救命恩人,你有什么要求她不会拒绝。
而魏王就总是把自己的虎符放在卧室里,如果让如姬进入魏王的卧室,把虎符偷走带到您手上,就算没有魏安厘王的命令,您也可以调兵了。
这招可真是刀尖上添血啊,信陵君当然知道被发现了会是什么后果,但是为了救援赵国也没有办法了。
就这样,一场由王爷、宠妃为主力的救国运动开始了。如姬进入魏王卧室,把虎符偷出来,让信陵君拿着虎符前去调兵。
这时候智多星又站出来了,侯赢说了,主帅也不是傻子,你拿着虎符也不一定能让他调兵,万一他跟魏王通个气,事情不就露馅了吗,这样,我有个朋友叫朱亥,这人天生神力,主帅要是不听话,你就把他杀了,直接调兵!
信陵君还记得这就是侯嬴在菜市场那位朋友,跟他一起去调兵。主帅晋鄙虽看到了虎符,但他也知道魏王现在还在观望,不会轻易出兵。就想拖延一番,前去禀报魏王,探明情况再决定是否出兵。
这正应了侯赢的预测,于是朱亥也干脆利落出手把晋鄙捶死了。要我说这人死的也冤,尽忠职守没啥毛病,结果就被捶死了。接着就是魏无忌接管军队,挑选士兵八万人,奔赴邯郸,在秦军攻下邯郸之前击败了秦军。
击败秦军后,信陵君偷取虎符这事也早被魏安厘王知道了,不管自己的哥哥态度如何,信陵君最好是留在赵国,这样既可以避免魏安厘王找麻烦,也可以协助赵国抵御秦国。
后来信陵君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其实在这场战斗中秦军没有损失特别多,但在这十几年间,每次秦国想要再次东侵时,就会想起信陵君,然后就只能放弃侵略的想法。
要知道这时的秦国已经站在统一六国的前夕了,此时的秦国绝对已经是战国中最强大的那批国家之一,却因为信陵君一个人的存在而放弃东侵。
但信陵君的能力是有限的,虽然一个人压制了秦国十几年,但秦国也想到了对付他的办法,秦国再次使用离间,挑拨信陵君和魏安厘王的关系。
魏安厘王不负众望地怀疑自己的兄弟,在回到魏国之后,信陵君也不受到重用,最后他每日酗酒,郁郁而终,而魏国也失去了这位能一人压秦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