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正在会议室紧张开会,警卫员突然闯进来。这么重要而又机密的会议,警卫员一向是懂规矩的,今天怎么冒失地闯进来呢,到底所为何事?
还是在1949年年底,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那就是进军西藏。西藏属于大西南,进军西藏是第二野战军的任务。毛主席的电报很快转到了刘邓首长手中。
当务之急,是派哪支部队进藏。刘邓首长反复考虑,左右权衡,最后邓小平说,让张国华同志去吧。刘伯承非常兴奋地回答说,好啊,我也正在打他的主意。
他们共同选定了第十八军,军长叫张国华。张国华是一位根正苗红的老红军,他就出生在井冈山脚下,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政治素质过硬,能文能武,的确是进军西藏最合适的人选。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刘邓首长,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进军西藏,不但要打好军事仗,还要打好政治仗,所以选定了军政双全完全能够独当一面的张国华将军。
部队出发前,张国华去刘邓首长那里告别,邓小平问了很多具体情况,还问了他一句,你对西藏了解多少?张国华老实回答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唐僧西天取经,过火焰山,过天河。
邓小平很严肃地说,你应该立即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专门调查研究西藏的情况。各级干部都要学几句藏话,了解西藏人民,便于同他们交流。不懂藏话,一旦进入西藏,你们就都成了聋子,会吃亏的。
首长的嘱咐让张国华深感责任重大。他回到军部,立即着手研究成立政策研究室,组织人员教藏语,召开进藏会议。正在这时,电话响了,张国华放下地图去接电话,是秘书打来的。
秘书说,军长,难难病了,高烧不退,您是不是过来看一看?秘书的语气很焦急。张国华怔了一下,问道,什么病啊?秘书回答说,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嘴里不停地叫爸爸。
张国华心里很难过,很想过去看一看难难。可是他实在走不开,就对秘书说,我现在实在抽不开身,你就好好安慰她几句吧。说完,张国华就把电话挂了。
难难是谁?她是张国华的第一个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张国华戎马一生,直到30多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视如珍宝。召开入藏动员会的时候,张国华抱着女儿进入会场。
一方面是出于疼爱,一方面也是表示“背女出征”的壮烈。可是这里的环境实在太差了,不满3岁的女儿病倒了。难难这个名字是张国华起的,她出生的时候,母亲正在被敌人围攻。
(张国华全家福)
反动派的刺刀差点把难难刺死。张国华给女儿起这个名字,是要让她记住生她带她的艰难,更要让她记住中国革命的艰难。长征艰难,抗日艰难,打倒蒋介石更为艰难,还有最艰难的是马上要展开的进藏。
西藏被称为是生命的禁区。普通人很难受得了。难难就更受不了。放下电话,张国华继续开会,研究进藏问题。过了一会,警卫员闯了进来,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警卫员非常慌张地说,军长,难难的情况不好了,你赶紧去看一下吧。张国华当时就生气了,怒斥警卫员说,3万人要进藏,万事还都没有个谱,在这动辄千军万马之际,我这个军长能离开吗?
警卫员只好含泪离开了。会议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开完会,张国华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女儿却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不会叫爸爸了。大军未动,先失爱女,张国华的心一下子被抽空了。
难难的名字起的好,革命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艰难的,是要流血牺牲的。为了进藏,张国华失去了爱女,他后来长期为国镇守和治理西藏,本来很好的身体也垮了,不幸英年早逝。
(参考书籍:《毛泽东与十位将军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