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管何时,每项制度的制定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有的制度是对已有制度的延续发展,而有的制度是因当下所需而成。夺情起复之制,古已有之,从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逐渐发展完善成起复制度,由此可知,宋代的起复制度同样是延续前代发展的,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故而官员被起复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政治原因
历朝历代,统治政府所建的任何规章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其政治服务,统治者始终以巩固自身统治为第一要义。宋朝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而不断调整起复之制,从宋初缺官而普遍起复,到朝政稳固逐渐转向维护孝统鼓励丁忧,再到冗官出现“罢文臣起复”等等,都是为了让赵宋政权更长久、更巩固的走下去。
宋初,据史料记载“祖宗时,文武官尚少,故因袭前代权制,不许解官”可知,宋代继承前代起复制度的首要原因是宋初官额人数不足,若官员行三年之丧,则会使官职长期空缺,从而影响朝廷机构的正常运转,因此实施起复之制,不允许官员解官持服。
御前及第、江浙人在北州以及川广、江浙、河东地区等,此类官员在宋初时遭丧时,不允许解官终止,被统治者强制起复,究其原因,大概在于江浙、川广等南方地区是宋初新占领地区,此时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还尚未巩固,地处偏远,难以管控,统治者固然害怕其在守丧期壮大自身势力,形成割据从而威胁宋代政权的统治。
因此依宋代的回避制度来说,以上地区出身的官员是不能在自己户籍所在地任职,如果他们解官回乡持服,便脱离了朝廷的管控范围,那么于统治者来说则是一大隐患,宋初统治者对该地区的官员是以起复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管控制,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二、军事原因
“金革夺情”是起复制度的雏形,历朝历代中官员被夺情起复得首要原因,就是军事战争的需要,而且不允许官员拒绝,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众多官员被夺情起复,均是因金革之事而起,但是并不单单指战争,也指缉盗、平定叛乱等,然而在这三者中,战争占据高位。
就宋代而言,与辽、西夏、金等国关系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同三国的战争也频频发生,因此,宋代因军事战争而起复的官员众多,尤其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初年更盛。有宋一代,凡是因为战事被夺情起复的官员,多是因为边境要地受到外敌威胁。
宋代除了时有外患,也时常面临内忧,盗贼、叛乱似起,所以,除了战争而起的,因叛乱、盗贼兴起被夺情的官员也同样存在,例如张咏被起复,他的原因在于农民起义的爆发,扰乱民心,不利于政权统治。
三、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的因政治与军事而被起复的官员外,在宋代还存在其特殊原因,比如某位官员的职位比较重要,或者是个人才能等等。就官员的特殊职位来说,起复官员分为两类,其一,是在边境地区任职的官员,偏远的边防要地,需要时刻警惕敌人入侵,因此在要地任职的地方长官不能随意离任,所以因此起复的官员众多。
其二是在南方偏远地区任职的官员,古时,南方偏远地区地形复杂,异常险、恶,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很少有官员去此处赴任,一般是被贬谪官员的去处。在宋代也是如此,鉴于南方偏远地区官员任职少,且距离遥远,再加上该地区容易出现盗贼群发,所以对在此地区任职的官员多例行起复。
其次,关于政治才能同样分为两类,一方面是,因为其熟悉事务,是治理人才而被起复,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其专业素养极高,是专一型人才而被起复。在宋代一般因专业人才起复的官员,大多是礼官。
结语
宋代官员起复的原因复杂多样,从以往的单一金革夺情到如今的多种原因,都表明着起复制度在不断向前发展,但不管政策如何调整,官员因何被起,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主线,即巩固政权。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