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年谱》
9月17日刘少奇起草中共中央致中共谈判代表团电,提出: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建议调新四军主力}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调十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准备在红军撤退时抢先进入东北十九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表示完全同意所提战略部署。
△同黎玉收到中共中央来电。电报指出“胶东及渤海两军区的全部主力均应进入东北工作。只有在确定不能进入东北的情形下,才停止此计划之执行。此事由萧华到东北局接治后,看情形再决定萧华立即率干部数十人穿便衣经大连到沈阳与东北局接洽,不得迟误”随即紧急电召萧华由胶济路前线回大店,向萧交待任务。二十日,萧华经胶东赴东北
△渤海军区部队解放无棣县城
9月18日彭真、陈云等到达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始工作。
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各中央局的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示电,指出“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井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指示”决定“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第一步,由山东调三万兵力到冀东,协助冀热辽军区肃清伪军,开辟热河工作,完全控制冀东、锦州、热河另由山东调三万兵力,进人东北发展,并加装备”;“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口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指示”指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毛泽东复中共中央本日来电,同意陈、饶去山东罗及萧去东北林彪去热河,亦以快为好。
△同黎玉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执行发展东北任务的第一步计划:
(一)萧华带司、政、供各一部得力干部及周赤萍(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西元(分区政委)军分区司令两个(赵杰、吴瑞林)二臦日去胶东到沈阳,到后均改名字。
(二)派部队万毅率三个小团一个大团并带各种干部七十余人,另胶东军区副司令兼师长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兼政委彭嘉庆带三个团及师部,军分区司令刘贤权带一个团,总共五个大团三个小团,从各原地争取一周内全部出发,并遵照中央指示放下武器脱下军装以东北难民身份前去。
(三)抽十个团的全套干部(鲁中、滨海各三个,军直、渤海、胶东、鲁南各一个)。
(四)调去的地方干部,刘居英(省政府秘书长、分局社会部长)司任省主席,林一山、于克可任市长,另有地、县各种干部可调三四百人口
(五)以上干部有的已准备出发,有的正在调集。(六)山东成立的新团正在组织中,连主力可编五十个,但因夏季伤亡大,缺干部甚多(七)以上暂为第一步计划,倘不减弱对顽固派作战力量,尽力再调以完成发展东北所需力量。这个电报编入《罗荣桓军事文选》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山东分局并罗荣桓、黎玉转林彪的电报:“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除开各地派去之部队和干部外中央是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以山东全部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要在两个半月之内,以非八路军共产党面目在东北组织二十万至三十万能够作战的军队,要在冀东屯集五万至十万军队,阻绝蒋介石,不能进入满洲。因此,时间非常紧迫,望你们迅速动作,越快越好。你们的部队和干部应寻找一切可能的道路,立即出动,进入东北及冀东。罗荣桓与萧华希望能很快到东北。林彪很快能到冀东。在林彪未到冀东前,中央派程子华到冀东主持。”
△同黎玉、李作鹏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山东军区及民兵实力军队:反攻前二十三万,反攻后约三十万口民兵:反攻前五十万,反攻后约为六十万。(中央军委电台二十一日收到)
率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机关离开大店,经道口向临沂转移,当天在朱家八户宿营
9月21日进驻临沂。
9月22日同黎玉致电中共中央并张(云逸)、饶(漱石)“对于皓(十九)日(中央)战略决定.我们正在准备中。为了对付顽何〔柱国)李(延年)等由徐州向我进攻,建议华中先抽调三个团,进入陇海路北鲁南地区,以便山东主力一部执行新任务。”
△林彪在冀鲁豫军区的濮阳致电中央军委并转罗荣桓、黎玉,提出为掌握冀热辽,占领枢纽,保证顺利争取东北,“我与萧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并建议关于山东出征部队的转移,留守部队的组织干部的配备问题,请罗黎萧迅速决定办理。”
9月23日主待起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致中央、军委的电报“(一)为了执行中央十九日、二十日数电命令,即令胶东抽两个师,渤海一个师,滨海两个师,每师三个大团,均由海上兼程前进,向冀东山海关一带登陆。各个干部团正在抽调中,周内可陆续出发,所有以上部队均带半数武装,棉衣武器供给事项请转告东北局与冀东即行准备,山东已来不及。(二)华中部队应先抽调一部入鲁,我们再作第三批抽调计划,约可抽调三个师。(三)目前阻击顽军北上,以鲁南、鲁中主力师旅位于泰安、泅水、滕县等津浦重镇一线,破坏铁路打击之,并求得大部歼灭,得到乘机占领济南,尚有可能(四)萧华向胶东前进,罗荣桓同志待部队调整就绪与林萧到达时,再行出发。各部队指挥机关配备再报”。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毅电“因中央有新的部署,决定新四军主力及陈、饶二人均到山东工作望你及你所率之军事干部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的职务,以便罗能迅速去东北”。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各中央局电:“依中苏条约,红军将在十二月二日以前从东北撤退完毕,国民党正要求红军久驻东北、热察,以便国民党派队接收,但红军因战费太大未允,争取东北时机紧迫,迟则来不及。希望各地方勿失机,令所有向东北前进的部队和干部迅速前进,不再迟延。”
9月24日同黎玉致电中央军委,报告阻止国民党军沿津浦线北进的部署,电报指出蒋介石为独吞抗战果实,与我争夺华北,进而拉制东北,除分别沿平绥、同蒲、平汉各路前进,企图夺取平津外,并令何柱国、李延年从徐州人口,企图夺取挤南、青岛、海州“为了阻止顽军与迟滞其前进时间,我们决定集中第三师、第八师全部,编成野战军,组织精干指挥部及政治机关,王建安为总指挥,王麓水为政委,并指挥替八旅、替三旅等,沿津浦线两侧之基干兵团,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作战。主力兵团应即移置适当位置,以便随时投人战斗。”电报要求破坏铁路、公路,切断交通,迫使顽军徒步前进.大量埋设地雷,组织群众,空室清野,以地方武装、民兵、小部队袭扰敌人。而我主力则窥视顽军弱点,乘其疲惫、消耗,坚决进击,消灭其有生力量。这个电报编人《罗荣桓军事文选》。
△同黎玉致电中共中央井林彪、萧劲光、彭真.报告调赴东北和冀东的部队的情况:
“(一)山东已决定调赴东北及冀东之部队:胶东六个团,万毅两个团,由胶东经海上赴东北。万毅、吴克华已于二十二日起程口萧华可于数日内赶到海岸。
(二)渤海三个团由刘其人率领,已要其从渤海经海上进到冀东,拟在乐亭登陆。滨侮主力两个师,走此路线,准备参加机动作战,可于本月底开始向渤海运动。
(三)其余抽调之十个团的干部,将不断由胶东出口。
(四)山东的主力抽调,要由华中部队接替,主要是对徐州方向的作战。现我沿津浦线,还有主力约三个师,但很难集中使用。我已准备在胶济路东段南侧地区,另成立一个师。
(五)请中央催华中陈、饶来山东.首先以主力三个团跨过陇海路在郑马地区集结,或在峄县地区集结。”这个电报编入《罗荣桓军事文选》。
9月28日中央军委发出致东北局并告罗荣桓和黎玉等的电报电报说“.....伪、美、英一致助蒋与我争夺东北甚为明显,蒋运兵至东北可能较我速,即使冀热辽及辽东半岛为我先机控制,蒋军仍能深人东北内地,我发展东北决不是长期顺利的,而是长期与国民党争夺,因此我军进人东北的部署,应将重心首先放在背靠苏联、朝鲜、外蒙、热河有依托的有重点的城市和乡村,建立持久斗争的基点,再进而争取与控制南满沿线各大城市。”。
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罗荣桓、黎玉、彭真、陈云并告许世友、林浩电,指出:“在胶东和辽东立即采取必要的办法组织部队和干部渡海,是目前决定一切的一环,必须在二十天至一月内渡过二三万部队和干部,否则决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因山东部队和干部如须从陆路进入东北,两个月还不能到达。那时国民党军必将进入东北”因此,“你们双方必须用全力迅速组织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口”接到此电后,山东更加快了进军东北的速度。
9月下旬察看临沂日伪的城防工筝,研究临沂攻克迟缓的原因。
10月1日同黎玉致电王麓水、何以祥转陈毅并张云逸、饶漱石,报中央军委“(一)山东向东北去之部队.已开始从胶东海运八个团。继有滨海主力全部向冀东,由陆路出发的(还有)渤海主力全部六个团(二)为了使渤海能够坚持现有阵地,又从鲁中抽调两个主力团转入渤海(三)对国民党由徐州北上或东进之部队作战,只有我鲁南部队及集结于泅水鲁中之三个团。(四)华中三师能于八号前过陇海路,需要一个旅暂位于陇海路北侧,其他三个旅宜集于费县以西地区为宜,可能临时参加作战。(五)华中另抽调来山东之两旅,第一步应进到峰那地区集结(五)关于对徐州北上或东进之国民党部队作战,请你就地部署告我们,并希望你们早来临沂”。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云、程子华、罗荣桓、黎玉、许世友、林浩电,要求万毅、吴克华到海岸附近与胶东密切联络,接引部队和干部过海。萧华应立即过海,以便指挥全军渡海与渡海后的部署胶东渡海部队和干部立即向海岸进发,哪个部队先到就先渡。必须迅速渡过三万至四万人,才能打开与支持东北局面。电报最后指出;“渡海行动如此迟缓,已是大错,如不立即补救将逃不了历史的惩罚,望坚决完成此任务”
△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当地八路军派部队联络,美军竟然开火。战斗一小时后,八路军主动撤离战斗。美军继占领秦皇岛后,又占领唐山。
10月4日同黎玉、李作鹏就开赴东北和留在山东的部队情况致电中央军委和饶漱石、张云逸:“(一)山东向东北、冀东开进的部队,计有万毅两个团,胶东六个团,渤海六个团;现鲁中两个师六个团,军区特务团一部及教导团全部亦准备随时出动,共计六万人以上,因部队分散作战,集中IN难,临时化装,搜集船只,尤其渡海,依赖胶东、渤海负责组织出口,致使行动迟缓,失去大量海运时机,现除万毅两个团,胶东六个团,设法继续海运外,其余部队,均准备从陆路前进(已有部队陆路前进)。
(二)除上述已抽走或准备抽走之部队外,山东各地区尚留坚待的部队,计渤海五个基干团一个主力团;胶东六个基干团,两个主力团;鲁中十一个基干团,另有独立第一、第四旅,可等于两个基干团滨海两个基干团,另有反正之独立第二、第三旅,可等于两个基干团;鲁南全部未动。共计五个主力团.约三十五个基干团。
(三)为了节约干部,便利领导,我们拟将鲁中、滨海、鲁南三个军区合并为鲁中、鲁南两军区,将原滨海军区日营路北划归鲁中该路以南划归鲁甫鲁南以原滨海军区为主体,与原鲁南军区合并,陈士集任司令,唐亮任政委,张光中任副司令直辖四个军分区。鲁中辖三个军分区,渤海由六个军分区缩为四个军分区,胶东由五个军分区亦缩为四个.以便抽出干部到东北开辟工作。
(四)为了巩固山东阵地,有力打击反动派的进攻,除积极整理现有基干兵团外,最低限度,鲁中、鲁南、渤海均必须各增加一个机动旅。我们意见,华中黄(克诚)师人鲁后,首先以一个旅,控制郑马,其主力位丁费西北仲村、放城一带,并向西打击顽军北上,以便我们迅速抽调第二、第三两师,向北开进而黄师待华中后续部队到达,即在山东部队之后跟进。”这个电报编入《罗荣桓军事文选》。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张云逸、饶漱石、罗荣桓、黎玉电:
(一)除向东北及冀东出动部队外,在山东和华中的任务,是确实控制华中江北地区...........并确实阻止顽军从徐州再向济南、天津深人(从青岛向济南深人亦须阻止)。为此任务,请你们适当部署兵力。(二)去东北、冀东部队,除胶东、渤海主力抽走外,黄克诚师亦确定北进,不要在山东迟滞。为了津浦战役的需要,在华中尚无充分部队到山东来接受任务以前,山东原拟在鲁中抽调之第三批部队三个师,可暂缓北调令其参加津浦作战。(三)顽军李延年部已开始北进,望罗黎迅速组织这一战役,确实用主力控制津浦路一段,并令湖西、华中及泰西部队确实配合,阻顽北进”。
△美军太平洋舰队一个分舰队舰侵入烟台海面,并派军宫上岸,要求八路军及民主政府撤离烟台,移交给他们的海军陆战队接收六日,胶东军区派于谷莺、仲曦东为代表,同美军巴尔贝中将等谈判,严词拒绝美军无理要求。同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奉命致函美军观察组,要求美军勿在烟台登陆。八日,叶剑英在《解放日报》就美军拟在烟台登陆发出郑重声明,同日烟台市民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九日,美军军舰撤离烟台海面.
△陈毅过微山湖到达山东第八师驻地峄县。
10月5日同黎玉、李作鹏就反击顽固派部署致电各军区负责人并报中央军委,指出“顽霍守义及骑二军、吴化文等部先头部队约五千余人,三日到滕县,四日未动,其后续主力尚在临城及以南地区,将继续北进~一为坚决阻止顽向济南、天津深人,并歼灭其主力一部,保证找抢占东北战略任务,我们决心,除渤海、胶东主力仍按预定计划,坚决完成任务外,其余部队暂缓北进,以便集中力量组织反顽战役口具体部署如下:
(一)鲁南:八师全部及警八旅全部和湖西东进之两个团,配合地方武装,临时组成为第一纵队,由王(麓水)何(以样)统一指挥,担任兖州、徐州段沿津浦路之作战任务.除以一部维续彻底破坏铁路外,主力应置于郑(城)、滕(县)、临(城)间两侧地区,寻求有利时机,坚决歼灭北上顽军主力一部。如顽军主力已强过北上,则八师主力应尾击其侧后,同时北进扭打,并准备配合第二纵队作战。
(二)鲁中第三师主力、警三旅全部、第四师主力及泰西军分区靠近铁路附近部队,配合地方武装,临时组成为第二纵队,由王(建安)邝(任农)统一指挥,担任济南、充州沿津浦路之作战任务除以有力一部,彻底破坏铁路并控制其一段外主力置于泰安、兖州间及泰安、济南间两侧地区.寻求有利时机,坚决歼灭北上顽军主力一部,如顽军主力已通过北上,则三师全部应尾击扭打,并准备配合第三纵队作战。
(三)渤海第一师两个团,迅速进至商河、德平地区,并由渤海抽出三个团,配合地方武装,临时组成为第三纵队,由袁(也烈)景(晓村)统一指挥,担任济南、德州段沿津浦路之作战任务准备破路及歼灭顽军向天津深人,如顽军偷过北上,则第一师主力、第三师全部应尾击.同时北进扭打,且走且打,直到天津、冀东为止。
(四)滨海第二师全部及独立二旅全部,配合鲁南第三军分区、滨海第二军分区及地方武装,临时组成为第四纵队,由罗(华生)、刘(兴元)统一指挥,担任沿陇海路东段之作战任务口目前应组织多数小部队应替炸药、地雷、工具.进行宽大正面的彻底破坏铁路,其主力应隐蔽于新安镇东西适当位置,寻求机动,准备坚决打击由徐州东进顽军,争取歼灭其主力一部,并掩护华中北上部队。
(五)胶东准备抽集三个团及青(州)潍(坊)之两侧地区地力武装,临时组成为第五纵队,由胶东指定统率人员。目前对胶济路应继续组织精干小部队进行宽大正面的彻底破坏,切断东西联络,加强对青岛侦察,及时发现由青岛向济南前进之顽军给予有力截击,争取歼灭一部;同时鲁中孙继先)、陈(德)两旅,亦必须适时抽出机动部队,准备在青州东西地区,堵截顽军西进。
(六)以上部署,望立即具体执行,尤其沿津浦路之作战部队,不可犹豫迟缓如果我不求得在运动中给蒋军以坚决打击,不但影响今后山东阵地巩固,特别影响我对东北阵地之控制口希各级指挥员提高责任感,用最大努力完成作战意图为要”。这个电报编人《罗荣桓军事文选》。
△陈毅抵达临沂。
10月5日至15日同陈毅长谈,介绍山东形势以及留在山东的主要干部和部队的情况。
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黄克诚、刘震、罗荣桓、黎玉、张云逸、饶漱石电,指出:“为厂迅速达成战略任务,三师到达山东后应兼程北进,不能在山东担负战斗任务目前切断津浦路非常重要,望罗、黎妥加部署张、饶令华中部队速调山东参战,否则顽军北进到济南、天津,即将妨碍我军北调及战略计划的执行口又为指挥熟悉便利计,罗荣桓暂留山东饶漱石暂留华中,待各方部署妥善后,再照中央决定调动”。
△山东第七师、渤海军区基于部队(辖三个团),由商河出发,向冀东开进。
△山东第一师由山东诸城向冀东开进。
10月8日山东第二师由郯城向龙口开进。
10月9日同黎玉、李作鹏致电中央军委和冀鲁豫军区、渤海军区,通报在津浦路作战的顽军的特点:(一)组织严密。行军两侧警戒严密。出发前,其侧卫部队先乘车至警戒地带,下车警戒。待整个部队通过后再乘车跟去。步行者全系轻装,多跑步前进。火车与步行部队互相掩护.火车很慢。(二)侧卫部队沿护路沟墙前进,遇袭击时,以沟墙为阵地,进行掩护(三)火车载增援部队,随时增援薄弱处。
△陈毅、黎玉、舒同致电中共中央,说罗荣桓之病至今未能治好,时重时轻,如去东北再带病工作,恐难支侍,建议迅速送他去苏联治病。十三日,中共中央回电,让罗先去东北就医,是否和可否去苏联治病,待到东北后视情况再决定。
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指出目前部队“不应集中部署”,“必须迅速摆开分散,每县一连一排,迅速发展扩大,收编改造伪军、伪警”电报认为:“只有在目前高度分散发展之后,下一时期才有大量部队集中作战”
10月10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宣布:“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0月上旬山东第六师等部由龙口乘船向庄河开进。
10月11日同黎玉、李作鹏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国民党第十二军、骑二军和吴化文部共约一万五千人沿津浦路北上情况,指出:由于顽军北进时,山东第八师尚在台儿庄以南作战,调动不及,沿途阻击的部队兵力分散,加之破路不彻底,未争取时间控制有力阵地,致使顽军积极修路,乘火车顺利北进,一日到临城,六日到充州,九日到泰安十日继续北进,一部已达济南。我军形成单纯尾击,相当被动。电报说“现三、四师主力,集于大议口以北津浦路两侧,准备打击顽后续部队。我除令泰西之三个团集结于肥城以东阻顽外,井令鲁南、渤海动员全部力量,彻底破坏津浦路,相机夺取邹县及(顽军守备)薄弱车站,求得控制(铁路)一段,迫使顽军徒步行进,便于我在运动中歼灭其一部口”电报还说华中九旅六日越陇海路北来,已令其集结于蜂县、台儿庄一带,破坏津浦路,阻击顽后续部队。
△毛泽东返回延安
10月12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罗荣桓、黎玉等,指出:“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为此必须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之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电报要求将鲁中、鲁南、滨海及湖西、泰西的主力集中再加新四军北上之两个旅.组成一强大的野战军,由陈毅、罗荣桓、黎玉亲去指挥(或罗黎中分一人处理后方工作),担负此任务。
10月13日七时同黎玉、舒同、李作鹏致电山东各军区负责人,新四军负责人并报中央军委对津浦路作战重新部署,要求鲁中份、四两师和警份旅在秦安、充州间,鲁南八师在邹县、临城间,华中四师九旅在临城、徐州间,鲁西三个团在秦安、济南间,选择重点,各控制一段铁路口在战术上要求:(一)宽正面破袭和重点占领城镇、车站相结合。(二)打徒步与炸火车相结合。(三)强调以主力为骨干,地方武装和民兵为辅助。(四)展开政治攻势,在铁路沿线实行坚壁清野,争取群众向我,造成顽军的困难和错误。电报最后强调“目前我鲁中、鲁南、渤海部队,必须动员全部力量,展开全面斗争,大破津浦路,坚决阻顽后续〔部队)北上,以争取我在冀东作战之战略先机”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毅、罗荣桓、黎玉等关于第二期向东北出兵间题的指示电.指出:除前期已决定出冀东(山东三万人,黄克诚师三万五千人)和东北(山东出三万人)之部队外,中央决定第二期再向东北出兵五万人,主要由山东抽调。“措示”要求海运不要停顿,如前期部队已运完,后续部队须跟进并要求将第二期出动计划和山东、华中部队的作战部署“妥为筹划电告。
10月15日成立津浦前线指挥部,由陈毅、黎玉负责。当日晚,陈毅、黎玉率指挥机关赴邹县组织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
10月16日中央军委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胶东区委并陈毅、罗荣桓、黎玉电,通报蒋军一部于月十五日到曹口、锦州两处试探登陆,东北形势十分紧急,要求“集中一切船只星夜赶运,不得片刻迟缓。如果海岸部队已经运完,即由胶东抽最强、最近部队继续赶运,不得停止”;“陈、罗、黎应密切注意胶东海运情况立即令第二期向东北出动部队向胶东海岸前进以便渡海”。
△中央军委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毅、罗荣桓、黎玉电:“蒋军一部十五日在营口、锦州试探登陆被拒,后继多少不明望令在乐亭之杨国夫师星夜兼程向山海关、锦州前进,归沙克指挥参加消灭蒋军之作战,愈快愈好,不可稍延。”
△中央军委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毅、罗荣桓、黎玉电:“刘其人师如已到达冀东,命令其在杨国夫师后跟进,星夜兼程赶到山海关、锦州一带”
10月18日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告陈毅、黎玉,林彪、萧劲光;“(一)山东第一批赴东北部队,已由胶东海运八个团、两个师直。现继续海运的有一教导团及大批干部。已由渤海大部分陆行的有六个团一个师直,日内可全部到达机动阵地。如冀东到锦州有铁道可以使用,可继续向东北挺进。(二)第二批部队,滨海一师已进到渤海区,准备继续陆行,由冀东转入东北。滨海二师及鲁中部队,因华中部队来不及接替对沿津浦路作战,在情况紧急之下,又使用出去了。准备把滨海二师抽出开胶东海运。鲁中部队暂不能动。如华中最近能过路三个旅,鲁中三个师亦准备随时出发(三)胶济路南部队最近调动频繁,自四月攻势作战以来,未得到休整”这个电报编入〔罗荣桓军事文选》。
△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10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指出“国民党已知我党在东北成立武装,因此它急于派军队及党政人员到东北和我斗争。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在庄河、安东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改变过去分散的方针。“
10月20日致电陈毅、黎玉,张云逸、饶漱石并报中共中央:“(一)山东第二批去东北部队,已出动的有一师教导团,正在集中的有二师、三师,同第一批共计二十四个团。(二)四、五、八师及准备新编成之独立纵队,准备留在山东,可能组成一个大的野战机动部队,再保持十个警备旅,坚持各地区,冬季开始人数可全部充实起来。(三)如主力已组成野战机动部队,胶济路以南,仍划成两个军区为好,鲁南、滨海可以合并(四)组成野战机动部队指挥机关,建议王建安为正指挥,宋时轮为副指挥,罗舜初率三师出东北,陈士集仍任军区司令员或任华东总的机关参谋长(五)以上意见,请陈黎考虑决定,我准备于二十四日出发到胶东”这个电报编入《罗荣桓军事文选》。
△中央军委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致林彪、萧劲光电:(一)你们两人均赴沈阳,愈快愈好。(二)杨得志之一个旅没有北上。冀鲁像、太行两区全力以歼灭蒋系由郑州北上之主力为其任务。东北方面主要依靠山东出兵。罗荣桓率轻便机关日内去东北。”
△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陈毅、罗荣植、黎玉并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胶东海运第一期部队已运完,望即令第二期部队速进继运第二期到东北部队必须出足五万人,才能应付和支持东北局面,望你们速提出计划,同意罗、李即去东北,中央决定以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以Ill东分局副书记黎玉代理分局书记,望即公布”。
△张闻天、李富春等二十一人乘飞机至太行转赴东北。
△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到达沈阳,向中共中央东北局汇报工作。
10月21日同李作鹏致电陈毅、黎玉并报中央军委:“(一)准备在津浦路徐(州)济(南)段作战部队计有八师三个团,四师两个团,华中六个压,鲁西四个团,另两个警备旅,共将近二十个团之兵力。现在邹(县)滕(县.之间,充(州)泰(安)之间,均各控制铁路一段,周余未通车已初步完成我阻击顽军北上有利条件。(二)为应付东北紧张形势,中央令山东第二期出动部队须出足五万人并迅速开进。第一、第二师全部,均须立即开动,争取海运时机。请你们考虑即复。(三)罗、李率指挥机关,按原计划于敬(二十四)日北上。”
10月23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提出:“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伉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10月24日率指挥机关乘汽车北上至苔县县城宿营。
10月25日至诸城县城宿营。
△毛泽东致电陈毅、黎玉,罗荣桓、李作鹏:‘(一)渡海与野战并重,而渡海最急,请陈黎衡量新四(军)到达情况及当面顽情,如新四(军)到达增多,而顽情又不甚紧,是否可令应渡海者抽出先去?(二)请罗李精密组织渡海,务使每日不断,源源北运。山东应出之兵,请分别陆行、海运,下月必须出完,并全部到达辽宁省,那边需用至急,愈快愈好口(三)以上两项,请考虑见复”。
10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10月28日因国民党军勾结日伪军占领了胶县,诸(城)胶(县)公路已破坏,改为步行。罗荣桓因病重,坐担架北上至孙家庄宿营。
△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致东北局电,指出:“蒋已展开八十万军队向我华北、华中进攻及准备进攻东北,我党决心动员全力,控制东北,保卫华北、华中,六个月内粉碎其进攻,然后同蒋开谈判,迫他承认华北、东北自治的地位,才有可能过渡到和平局面,否则和平是不可能的。”
中共中央致电罗荣桓、李作鹏“山东第二期向东北出动部队,除四、六师留鲁外,应尽量抽调出五万人,并限十一月到达目的地。”
10月29日至大金家沟宿营。
△林彪萧劲光一行到达沈阳
10月30日同李作鹏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为兼顾山东之坚持,华中入鲁部队未全部赴鲁前,首先争取出足四万人,迅速开动,待华中部队到达后,再设法抽调一万人跟进”“现第二期已出动部队,计有第一、第二两师约一万六千人口胶东十五团及海军支队共三千人。我们指挥机关、特务营及教导团约三千人。拟由鲁中罗舜初率领三师全部及一个充实警备旅,满足一万六千人,再拟在胶东抽一个团,预计两千人以上。共计四万人。陈黎对此计划有何意见.希电复以便部署部队开进”。
△下午五时由大金家沟出发,子夜过胶济路。
△山东第二师到达庄河。
△国民党第十三军从上海乘美国军舰北上,开始在秦皇岛登陆。
10月31日凌晨四时至王家河头宿营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前来迎接。天明后,移驻亭兰丘。
△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致东北局电:“决定以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为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为第二副司令,萧劲光为第三副司令兼参谋长,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为副政委”
八中央军委发出毛泽东起草的致罗荣相、彭真、林彪电“你们现到何处,部队渡海情形如何?情况紧急。蒋军将于十一月十二日进至海城、锦州之线。我军已渡海者令他们飞速开至沈阳附近,接受彭真、林彪指挥对蒋作战未渡海者,继续速渡步行者速开锦州歼灭蒋军”。
11月1日步行十余公里后至南村,乘南海军分区的汽车黄昏时分进人莱阳城宿营。
△国民党第十三军开始进攻山海关
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致各战略区负责人的电报,提出于一月作战部署“我党任务是夺取东北,巩固华北、华中,而十一月开始之主要作战方向已移至东北方面,第二个作战方向则是华北、华中”“东北方面,林、彭立即布置内线作战,先在葫芦岛至锦州、营口至海城之线尽力阻滞登陆之蒋军,以待已到部队之组成及路上行进部队之到达,并于适当时机坚决歼灭蒋军,不使进沈阳口”“陈黎、罗李速令山东第一批人东北部队(一、二、三、七等师)兼程北进,第二批部队及(新)四军一部即速起程北上”,“黄克诚师即速过平津路北上”
11月3日乘汽车至烟台宿营。
△山东第七师到达山海关会同冀热辽军区第十九旅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11月4日参观烟台港口,听取当地负责人关于拒绝美国军舰在烟台登陆情况的汇报。进行化装。罗荣桓穿长衫,林月琴着旗袍。
△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就增兵东北的部署起草的致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萧克,罗荣桓电,指出“苏方已许蒋方十月三十日在葫芦岛、营口登陆,十一月四日进至锦州海城线,十一号进至沈阳,苏军则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撤完。现我军控制葫芦岛、营口,拒止蒋军登陆,王世杰向苏大使交涉,劝告中共不要拒止,苏大使答,此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苏方不过问,故至今蒋军尚未登陆,可能迫使蒋军先在大沽、唐山、秦皇岛登陆,如此我可争取时间,布置内线作战,决心保卫沈阳,不让蒋军进占一埃苏军撤退,我方即宣布东北人民自治。现已任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萧劲光、李运昌、周保中(义勇军领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为副政委、统帅东北全军,部署作战”
11月5日乘汽车到黄县龙口,晚,乘汽船渡海。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到码头送行。
11月6日因风大,上午至陀矶岛停泊
11月9日下午继续北上,入夜,遇苏军军舰盘查。向苏军说明身份后,苏军始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