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欧一帮小国中,立陶宛是在追随美国时,脚步最为紧迫的,而且几乎没有底线。为取悦美国,甚至根本不顾及自己的国家利益,这其中的立国政府官方代表,非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莫属。此前,立陶宛操作的所谓“台方驻立办事处”事件,就是兰茨贝尔吉斯一手策划的,为了表示鼓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亲自接见了他。

之后,中国大陆不仅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而且还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贸关系层级,并且希望在华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和立陶宛之间“二选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欧盟企业也减少了与立陶宛的合作,像德国、荷兰这样的“老欧洲”,还直接斥责立陶宛“愚蠢至极”,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因为它的原因,也直接影响到了欧盟和中国的贸易关系。
失去中国大陆市场后,立陶宛将自己的出口开始向台湾地区转移,但是,双方的来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亲密。
一来台湾地区只有“巴掌大”,市场吞吐量太小,根本满足不了立方要求;二来,立陶宛认为自己为了给台当局拓宽所谓“国际空间”,不惜得罪了中国大陆,台当局应该还这个“人情”,于是对台出口时要价虚高,令台方也颇为不悦。

一方面,失去中国大陆市场,也失去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另一方面,在台当局那儿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兰茨贝尔吉斯也逐渐“失宠”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消失”状态。但是,最近的欧盟外长会议上,他又跳出来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立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再次“碰瓷”台湾问题,声称欧盟需要为“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潜在后果”做好准备,例如“台海冲突”的爆发。
这一次,兰茨贝尔吉斯是以台湾问题为由,想要将欧盟推到中国的对立面,用心非常险恶。
但是,立陶宛毕竟只是欧盟成员中一个小国,一方面,发言的分量比不上法国、德国这样的关键成员;另一方面,对于如何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相处,欧盟已经有了指导性文件,提出对华采取“清醒”但“不对抗”的态度,有点“实事求是”的意思。

因为通过俄乌冲突,欧盟也看明白了,美国是靠不住的。一方面,通过将“安全问题”抛出后,彻底将欧盟绑上了战车;另一方面,又不顾盟友之情,出台多项法案,疯狂“收割”欧洲国家。
比如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美企,让欧洲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将产业向美国转移;切断俄能源对欧供应后,美国对欧输出的能源价格,达到了市场价的四倍。
也正因为如此,欧盟认识到,不能与中国脱钩,因为经济上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政治上也需要用中国来平衡美国。

几天后,中国特使即将出访欧洲多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进行斡旋,这也可以视作中欧近年来最为重头的一次合作,因为随着冲突的继续,欧盟几乎要“崩溃”了,但美国仍在推动。而中国提出政治解决乌危机,则正是欧盟所希望看到的,自然就不管美国会怎么想了。
只是,欧盟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既有法德这样希望“战略自主”的,也有立陶宛这样的美国“狗腿子”,无论是政治解决乌危机,还是对华关系,想要发出同一个声音,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