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2023年05月09日19:27:03 历史 1836

一、典故及其语义

典故:解衣推食。

语义:把穿着的衣服脱下来,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汉王刘邦 网络图)

二、韩信建功封王,立誓知恩图报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韩信登坛拜帅,授印符斧钺,领大将军衔,全权统率汉军。

从此之后,汉王刘邦的事业,按照韩信规划的战略宏图,先定关中,再图天下,一步步的开展起来。

军事上,就由他全盘负责。他将逐一征战,先后要征服八个王国,最后消灭西楚,完成江山一统大业。

汉元年,韩信统率汉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平定齐国,斩杀龙且,重创楚军,完成对西楚的战略包围,战功赫赫,册封齐王,荣宠至极,风光无限。

而当初,他出身寒微,生计惟艰,忍辱负重,备尝辛酸。但是,他有鸿鹄之志,有建功封王的理想。

理想是光鲜的,可是现实却很骨感。他没有项羽的高贵出身,没有刘邦的江湖人脉,也没有英布的张狂豪情,他需要借助时势,也需要借助外力。他在贫贱中挣扎,在困顿中寻觅,在草莽中崛起。

幸运的是,他生逢其时。秦失其政,群雄纷起,各路义军,招兵纳贤。他仗剑从军,求功觅侯,先入楚军,难求闻达,后又辞楚归汉。在汉期间,他幸遇丞相萧何,力荐汉王刘邦,把他推上大将军宝座。自此之后,他施展韬略,横扫千军,出将入相,封爵做王,实现理想。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韩信与同僚 网络图)

他身居高位,不忘初心。他具有基层民众的善良心性,拥有普通士人的知恩图报美德。他清醒的认识到,没有汉王提供驰骋疆场的平台,他就没有施展胸中韬略的机会。现在,他建功立业,积功封王,实现人生价值,此生足矣。他要用信义与忠诚,来报答汉王,以求心安。

三、武涉游说附楚,韩信誓不叛汉

汉四年,韩信以半渡而击之计,平三齐,斩龙且,重创楚军,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抄之势。

项羽一向自视骁勇,无敌天下,而无视原为自己卫士的韩信。到这时,面对严峻的现实,他才不得不正视韩信的地位与能量,而对未来的局势发展,心生担忧。于是,他派遣盱眙人武涉,前往齐国,游说齐王韩信,尽力拉拢,不能拉,也要争取他中立。

武涉是韩信家乡人,虽不面熟,但识乡音,自是亲近。武涉给韩信分析当时天下大势。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楚将武涉 网络图)

他说,秦灭之后,各路功臣,裂土封王,休兵罢战,天下太平了。可是,汉王却贪心不足,灭三秦,出函谷,企图吞并整个天下。他野心太大了。

同时,汉王不守信用,不讲道义。他多次落到项王手里,是项王可怜他,让他活下来,可他一脱身,就背弃盟约,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项王。他这个人,是不可亲近,不可信任的。

现在,您能做齐王,风光一时,是因为有项王存在。

如今,楚汉相争,举足轻重的,就是您。您据有强齐,手握重兵,实力慑天下,足与刘项分庭抗礼。您右站,汉王胜;您左站,则项王胜。看势头,汉王要争天下,而项王是主张共享的,如果项王被灭,下一个就该是您了。

您为什么不反汉附楚呢?为什么—定要站在汉王一边,攻击项王呢?您怎么不想想,这样下去,您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还可以给您出个主意,如果,您真正在面子上过不去,也可以保持中立,两个都不帮。这样的话,项王也会感激您的。您是聪明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做吗?

韩信说,我侍奉项王,官阶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执戟卫士,言不听,计不从,所以我背楚归汉。而汉王却让我当大将军,给我数万大军,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的食物让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人家亲近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道德,不吉利。对待汉王,即使到死,我也不会变心。希望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名重当世的韩信,在他人生的巅峰,仍不失一般士人的美德,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心念汉王的知遇之恩。

四、蒯通鼓吹鼎立,韩信紧跟汉王

蒯通,著名谋士,思想敏锐,聪慧过人。齐王韩信,他早就了解,曾献攻齐之策。这天,他从相面角度入手,分析当时局势,提出鼎立方略。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著名谋士蒯通 网络图)

他说,想当初,秦亡之后,义军会盟,人们都以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又太平了。

可是现在呢?楚汉相争,两雄逐鹿,无辜百姓,生灵涂炭,父子骨肉,暴尸荒野,中原大地,犹如人间地狱一般。

项王,他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亡逐北,威震天下。而如今,他被困于京索之间,受顿于成皋之西,生计日促,举步惟艰,已经三年之久了。

汉王呢?率数十万众,对抗楚军,溃败于彭城,受伤于成皋,凭山势之险,借大川之阻,屡败屡战,却无尺寸之功,也陷入艰难困顿之中,不能自拔。

这种僵持局面,没有圣贤出面,是不能平息的。

我可以明白告喻世人,这个平息僵局的圣贤,就是您。舍君其谁!您帮汉则汉胜,您帮楚则楚胜。在楚汉斗争中,您就是成功的砝码。

现在,我要向尊敬的大人,披肝沥胆,竭尽忠诚,再献—策。

我的计策是,您置身事外,两方都不帮。这样的话,楚汉都不受损害,可以同时存在下去;您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如果这种局面出现,就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然后,凭着您的贤能圣德,拥精兵强将,据富庶强齐,胁燕赵代魏,出兵刘项之间,为百姓请命,止楚汉之争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韩信作战图 网络图)

再接着,主持公道,抑强扶弱,裁大国疆土,削强国威势,釜底抽薪,干戈永止。

到那时,您就是百姓救星,天下共主了。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我恳请您,采纳我的计策,抓住这—机遇。

蒯通之论,条分缕析,丝丝入扣。但韩信心地善良,他说,汉王给我的待遇优厚,解衣推食,热情关怀,我怎能为了谋图私利,而违背信用与道义呢?

蒯通见他只讲私情,不讲政治,便加强论证,继续说理。他说,您认为汉王对您好,就能保住功业,其实您想错了。

常识告诉我们,甘心劈柴喂马的人,就会失掉万乘之国的权柄;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切不可,“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更何况,您是何等的伟人!您挟有威胁君主之威势、持有不能封赏之功绩,就必须拥有擎天之大志;您胸怀经纬天地之才能、掌握扭转乾坤之力量,就不应该安居人臣之名位。否则,历史悲剧,难免重演,“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也并非耸人听闻。

大人啊大人,“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您拥有这么大的功绩和声威,汉不容许存在,而楚不敢收留,哪里才是您的归宿呢?万万不可,因一时之寡断,而断送前程啊!

蒯子齐中策,谋划韩氏鼎立三段式,立论中肯,语意恳挚。可惜韩信,军事天才,政治懵懂,胸无擎天大志,也不居安思危,竟然谢绝了蒯通箴言,而留下深沉的历史遗憾。

五、巅峰杰作,垓下之战

汉五年〔前202年〕,韩信指挥各路汉军,合计四十万,在垓下〔安徽灵壁县〕,与霸王项羽的十万楚军决战。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 网络图)

这是两尊战神的巅峰对垒!

这是智慧与力量的顶极碰撞!

在决战期间,韩信使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术,让长期离家难归,而又征战不息的楚军,心生悲凉,忧思绵绵,军心涣散,几近崩溃。

韩信又使用“十面埋伏”的疲劳战术,把汉军组队编程,轮番上阵,不断出击,让骁勇强悍,却面带饥色的楚军没完没了,迎战不暇,以致身疲力竭,全部被歼。

最后,“霸王别姬”,奔走东城,在乌江水边,仰天悲嚎,“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而饮剑疆场。

汉军完胜,江山一统。

韩信,这位智勇绝世,功高盖主的军事天才,完成的这场巅峰杰作,开创大汉帝国四百年的基业,也为中华军事史册,书写一页辉煌壮丽的篇章。

六、题外话:英雄迟暮之感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这一年,这两尊战神:

项羽30岁,懔懔豪杰,叱咤风云,勇冠万夫,战无不胜,乃—世之雄;而韩信29岁,煌煌英烈,气吞山河,雄略绝世,攻无不克,为盖世之英。

汉王解衣推食,韩信知恩图报(35) - 天天要闻

(楚汉俩战神 网络图)

毋庸置疑,这两位都是历史巨人,但是,也毫无疑问,都是悲剧英雄。他俩都留下迟暮感言,让后人在研究历史,发掘历史遗憾中,抒发思古之幽幽情感,寻觅英雄之微言大义。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项羽率领两万义军,在巨鹿战场,持粮三日,破釜沉舟,一以当十,九战九胜,大败秦军主力,勇冠天下,威震四方。只可惜,他勇武有余,谋略不足。直至身死东城,仍不觉悟,竟然说,“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而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率领汉军,度陈仓,出函谷,泅黄河,越井陉,决潍水,战垓下,连征九国,无一败绩。勇略震主,功高盖世,仍不谨慎,也不思退。直至汉十—年〔前196年〕,横遭钟室之祸,始乃觉悟,悔悟当初,不听蒯通之言。

陈存选

2020、06、28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