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占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五四奖章:考古是代代相传的事业

2023年05月04日15:12:26 历史 3790

4月4日,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名列其中,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也是四川省唯一荣获此奖的青年集体。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四川大学了解到,在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之前,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已经在祭祀区的5、6、7号坑累计工作近30个月、7000多小时。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有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大发现。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同三千年前辉煌而神秘的古蜀文明对话,也同现代文明对话,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超百篇,举办三星堆相关讲座50余场。

90后占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五四奖章:考古是代代相传的事业 - 天天要闻

团队中90后占75%

在三星堆一线的挖掘现场,随处可见的都是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川大考古队中,参加挖掘工作的川大学生,多为硕、博在读学生,从带队老师到学生都有着90后的身影,团队中90后占比75%以上。

自进驻以来,“早八晚六,七天不休”是川大考古队的常态,时常要通过加班来“给文物争取时间”。每周也会组织多场例会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更新发掘方式。发掘工作无疑是辛苦的,不仅需要对重复的内容保持耐心细致,还需要忍得住酸痛、耐得住寂寞的定力。

“累!但是驻地门口那家兔头真好吃。”年轻的队员们也善于“苦中作乐”。哪怕是身着闷热的防护服,他们都能找到全新视角来自我安慰,“这次在工地上穿防护服也省去了洗衣服。”同样是考古文博学院研二学生的赵春玲笑言。与其他考古方向的同学不同,她的研究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真正来到现场后,她找寻到了热爱。

在发掘现场,年轻人的参与不仅带来了蓬勃朝气,还展现了对个性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能够运用各种“黑科技”,亦能够打破传统,将欢声笑语融入艰辛的考古日程中。

90后占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五四奖章:考古是代代相传的事业 - 天天要闻

科技助力考古发掘和研究

34岁的黎海超,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是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现场领队,被戏称为5、6、7号坑的“坑长”。对发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黎海超都了然于胸。

受聘川大后,黎海超推动成立了文物分析实验室,让科技助力考古,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和视角。他说:“我们有考古学科的背景,具有文科的‘根’,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把科技当作工具来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更贴切地解决考古学人所关心的问题。”

黎海超的团队主要负责的三座坑各具特点,其中5、6号坑遗物关系复杂、迹象特殊,现场难以获得良好的发掘效果。团队对两坑进行了整体切割,转移到室内更优的环境中,用更精细的方式进行清理。这样原本只能从一个视角进行发掘观察的遗迹,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设备固定翻转180°进行反向清理,最大程度提高发掘水准。在室内还可以使用工业ct等大型设备进行扫描,预知文物的埋藏情况,从而制订更合理的发掘方案。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三星堆的铜器都产自本地。但考古队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溯源测试,分析铜器的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发现产地非常复杂,不同区域的原料、技术、设计风格汇聚在三星堆,展示出三千年前超乎想象的密切交流网。

不仅如此,通过对各类文物系统的科技分析,团队尝试复原三星堆与周边其他区域文化之间资源、文化技术的联系,打破三星堆闭塞的刻板印象,展示区域间资源的往来流通,建立起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代商贸与文化网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三星堆文化。

除了文物需要研究,文物的痕迹、状态也与历史真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团队特别采用了全新的理念方法——实验考古进行研究。所谓实验考古,就是通过复制、模拟,来验证曾发生过的场景,在古今之间架起时空隧道。这一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但团队会依托三星堆进行一系列全新的深入研究。例如,为了了解6号坑木箱炭化的原因和过程,团队复制了相同尺寸的祭祀坑,还依据检测结果,复制出相同树种制作的木箱,通过焚烧实验来重现三千年前的场景,探寻火焰背后的真相。

此外,7号坑出土了大量的铜铃,这些形态各异的铜铃如何使用,有何意义?考古团队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翻模浇铸,制作大小、合金比例完全相同的铜铃,再进行测音工作,探索其功能。三座坑中出土的文物编号达数千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巨大的数据整理、精细的清理修复和详细的分析研究等工作,这对团队来说是一个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工作。

90后占75% 川大三星堆考古队获五四奖章:考古是代代相传的事业 - 天天要闻

考古是代代相传的事业 认为荣誉属于中国考古人

谈到获奖感受,黎海超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川大,还属于共同奋战在三星堆遗址的兄弟单位,属于默默奉献的中国考古人。”

从校内到研究所,再到公众讲坛;从央视新闻到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从微博热搜到b站纪录片,这个以90后为主的团队关于三星堆的科普讲座已经在线上线下开设了数十场,三星堆博物馆超过400万人关注,网友自发仿制三星堆金杖出圈,考古专业报名人数大增。每一项成绩与改变,都是考古人努力的见证,黎海超说:“考古,要去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走向社会。”

黎海超来到三星堆前的一个月,刚刚做完手术出院,正是需要休养的他却坚持参与发掘工作。每天他至少在坑内连续工作八小时,趴伏在移动平台上清理文物,晚上继续整理资料。为了保护文物,团队同时间赛跑,挑灯夜战。

发掘与研究的辛苦与艰难不言而喻,但黎海超从未后悔过曾经的决定,甚至将今后二十年的研究规划都转向了三星堆。

7号坑龟背形网格状器的出土、象牙的完整挖掘与保护、溯源工作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似乎都在昭示着三星堆研究的光明未来。黎海超说:“我们把三星堆发掘和研究当成毕生的事业,现在我来负责,我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下一辈还要人接着去做,这是很长远的事儿。”

在他看来,某种意义上,考古与历史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源头,只有真正将古代具体发生的历史解释清楚,才能为大家呈现往日辉煌。考古,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最初的好奇心,更是一种需要承担的家国民族责任。

自1960年川大考古教研室成立开始,川大考古人躬耕田野一甲子,参与了三星堆、金沙、李家坝等一批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现。如今,川大考古人参与“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以新发现三星堆祭祀区5、6、7号坑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田野考古工作。在这些文物发现成就背后,是代代川大考古人点点滴滴的奉献和坚持,黎海超知道,现在的发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一代代考古人继承、延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唐朝十大名臣 - 天天要闻

唐朝十大名臣

房玄龄:房玄龄是唐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与杜如晦并称为“房杜”。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担任重要官职,负责综合处理朝政,并参与了《晋书》的编纂工作。房玄龄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谋远虑,为贞观之治的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
冈比亚总统贾梅:自吹横扫欧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国 - 天天要闻

冈比亚总统贾梅:自吹横扫欧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国

1994年7月22日,叶海亚·贾梅中尉率部发动武装政变,杀进班珠尔占领总统府建立了军政府,冈比亚从此进入了比离谱更离谱的“贾梅时代”。抛开立场谈人生,贾梅也绝对算得上是个成功人士,毕竟29岁就能当上国家元首的年轻人真的不多。贾梅出生于196
悄悄创下历史新高后,海底捞换帅了 - 天天要闻

悄悄创下历史新高后,海底捞换帅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6月21日,海底捞发布公告,自今年7月1日起,杨利娟将正式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和CEO的职位。在海底捞工作24年的苟轶群将接替杨利娟成为海底捞新CEO。 同....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由于影视剧影响深远,加之洪荒网文的广为流传,使得很多朋友对《西游记》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设定存在认知偏差,论及此类,愚以为当以下列十大人物为最。10:白骨精白骨精大概是最被电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压取经团队的强悍存在。
【深度】是什么把宁德时代逼上了“896” - 天天要闻

【深度】是什么把宁德时代逼上了“896”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晚上9点,位于宁德市蕉城区漳港路2号的宁德时代(300750.SZ)科技大楼,依旧灯火通明。9点过后,才有员工开始从大门处陆续走出。数辆晚班通勤班车停在路边,用于接送员工从办公区返回宁德市中心的住处。印有“奋斗者班车”的蓝底白字标牌,挂在班车前的挡风玻璃上,格外醒目。这家全球...
痛悼!南通籍医学大家逝世 - 天天要闻

痛悼!南通籍医学大家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眼科公共卫生学奠基人,眼科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原主任赵家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3日10时44分逝世,享年79岁。
明查|这是中国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证据?假 - 天天要闻

明查|这是中国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证据?假

点击进入澎湃新闻全球事实核查中心速览-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所谓显示“中国古代酷刑下骸骨斑斑”的图片,实际是西周晚期一辆青铜轮牙马车遗迹及4匹成年公马的遗骸,并非人类骨骼。考古证据表明,这辆马车是西周贵族的仪仗用车,而非作战用的战车。-  报道中引用的生物考古学研究通过分析两例东周时期下肢被截肢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