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2024年06月14日09:13:04 历史 1110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当时,黄埔军校在较短时间内创办了起来,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军事院校

据了解,黄埔军校最多时有40多个附属机构。军校有着怎样的组织架构?分别发挥什么职能?本期“黄埔物语”,我们通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陈列的一台电报机,来看看当时教导团如何组织通信队;通过一枚出入证,来看看当时军校有着怎样严密的组织和体制。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本期物件:当年的电报机,1924年11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随后建立了第一支通信部队。

“三路四进”分布多个部门

一枚出入证可见组织严密

对今天每一个来到长洲岛上参访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人来说,军校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本部那栋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路线,四排建筑)的走马楼建筑。当年军校的主要部门都集中于此。这座岭南民居祠堂式对称风格的建筑处于整个军校校址的中心位置,是在原陆军小学堂的基础上修建的。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今天军校旧址的二门一侧,就是当年的管理部所在;紧接着就是第一进院落,政治部位于第一层左侧的第一个房间;第二进、第三进的一层房间主要是职员宿舍、学生宿舍和课室;再过一个天井便走到最后一进,安排了两间饭堂和军械室。二层的第一进房间分别是校长办公室、秘书室和教授部等部门;第二进有教练部和学生宿舍、入伍生总部;军需部在第三进;储藏室、军医部等则安排在最后一进房间。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教练部位于二层的“第二进”。

黄埔军校与旧式讲武学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设置了党代表直接参与领导军校,设置政治部,政治部掌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授与训练,教授部负责教授学生的事宜,负责教学计划、课程的编排、成绩考核等;教练部负责学生训练、射击、演习等教育。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均为军校后勤部门。管理部主要负责办理全校员工、学生总务事宜等;军需部负责全校经费的预算筹措、军械弹药粮秣的补给等;军医部负责军校的卫生事宜,承担军校师生体检,校区、部队卫生勤务及战地救护职责。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主题展览。

军校在成立之初设置了一名战术总教官,是独立于六个部门之外的,但与教授、教练二部关系密切,不仅与教授、教练二部主任共同负责军事方面的学科、术科教育训练,并监督实施,分任全校勤务。1924年10月增设军校教导团,连以上设党代表,以军校教官及第一期毕业生担任各级指挥官、党代表和军事骨干。11月又增设教育长、军法处和参谋处,周恩来曾兼任军法处处长。到后来黄埔军校最多有40多个附属机构,配合校务工作全面开展。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如今,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展出了一枚当年教官配备的出入证。这小小的证件也印证了学校体制机制的日益完善。而随着黄埔军校渐渐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教育机构,还陆续开设了潮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分校。军校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六省,甚至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学生前来学习。它被誉为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

三年学制无奈缩成六个月

教授部编书授课搞创新

按照传统的军事教育学制,培养一个初级军官需要三年时间。但在黄埔军校早期,没有一位同学是三年毕业的。第一期从1924年5月入学到11月毕业,总共不过六个月,是军校前七期中时间最短的。科目也很少,只有步兵科。第二期才开始分科。

学习的时间为什么这么短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四面受敌、身处险境。既有吴佩孚孙传芳北洋军阀的远忧,又有省内陈炯明的近患,甚至广州城内驻扎的滇、桂联军也对革命政府虎视眈眈。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黄埔军校打破三年教学的惯例,实行半年教学,实属无奈之举。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军校自习室。

也正因学制的缩短,教材等一应材料都无可参照的成品。教授部临危受命编写课本,找来保定军校的教材,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去粗取精,择其最精华部分浓缩在六个月的教学中,重点聚焦战略、战术和战斗的要领。为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最多军事知识,教授部大胆革新教学方法,立足实战采用了“急用先学”“形象教学”“军事演讲”等形式,首先学习最紧迫最派得上用场的军事知识,比如先教用枪、刺杀等基本战术动作,再教整队、地形地物利用等军事技术,以保证学生能尽快上战场,立正、敬礼、转法、步法等,则放在后面教。形象教学法则包括用唱军歌巩固军事知识等。如当时有一首《利用地物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战斗时,重射击,杀敌第一。选择地物隐蔽身体最忌是蚊聚。留心小排指挥地域不可擅离。攻击之时切莫占据难超之地……”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军校校舍。

在教授部的主任办公室里,还走出了新中国的一位元帅——副主任叶剑英。他协助主任开展日常教学。当时每天要刻印的讲义达200页以上,叶剑英迅速组织印刷按时送到学生手中。学生的起居作息、活动情况等他也一一督促。早年在云南讲武学堂读书时就是劈刺高手的他还担任军事教官,讲授兵器学课、劈刺课和战术课三门课程。黄埔一期生苏文钦多年后回忆,“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聂荣臻元帅当年也曾在军校执教,他在回忆往事时,也称叶剑英是“军校最优秀的教官之一”。

教授部还负责学生的考核,分为理论、德育、实战演习三大类。1924年冬,第一期学员毕业前在鱼珠、石牌、瘦狗岭一带举行大规模实战演习,以驻在广州市的西军为假想敌,“敌军”在石牌车站至瘦狗岭布防,黄埔学生军由东向西进攻。在一个多星期的演习中,他们熟练了战术技巧,明了了地形地势,为半年后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打好了基础。

当时课上就有电报机教学

教导团成立军校首支通信队

除了像教授部这种职责明晰的主要职能部门,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虽然相对独立于职能部门,但是也在军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拿如今陈列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里的电报机来说,它是军校顺应现代战争需要,逐步强化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缩影。黄埔军校第二期除步科外,还开设炮科、工科、辎重科,其中工科开设“通信实施”的课程。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除设3个营外,还设通信队、卫生队等,军校第一支通信部队成立,因此电报机也渐渐出现在了课堂上。1925年1月,第一次东征开始,通信队随行,但因器材较少、设备较差、技术有限,且集中在团部,在实战中难以发挥作用。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不过,有了通信技术功底的黄埔学生在后来人民军队通信部队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期毕业生、开国中将郭化若建议创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无线电队——红一方面军无线电队。而首任队长、开国中将王诤,则是毕业于黄埔六期交通大队(负责通信人才培养)的尖子生。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还设有特别官佐,也就是候差军官。第一期的特别官佐中,有一位是共产党人徐成章。1924年11月,经孙中山同意,受党组织委派,徐成章负责筹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被任命为队长。12月,他率领铁甲车队赶赴广宁县支援农民开展减租斗争运动,推动广宁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1925年,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变。徐成章奉中共广东区委指示,指挥铁甲车队从猎德附近渡河,攻击石牌、瘦狗岭叛军背后,切断敌军的联系,并向叛军展开猛烈的进攻,配合从东江回师的国民革命军,击溃叛军,收复广州。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统筹/何超、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手绘/张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