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视剧《狂飙》备受追捧之后,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也在观众期待之下开播了,这是一部剧情可以比肩《唐朝诡事录》古装悬疑电视剧,至于角色的演绎我们且观剧之后再说,今天我们来聊聊,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故事中有哪些历史原型吧!
1,丝绢案历史原型——徽州丝绢案。
剧中交了多年智商税的仁华县即歙县,其余七县五江、成万、山平、同阳、大业、三水、揽溪对应剧中五县。
公元1535年,歙县人程鹏、王相 ,发现人丁丝绢税的漏洞,多次上报未果,事情不了了之。1569年,歙县人帅嘉谟也开始研究此事,终于引起高层关注,1575年,南京户部重启了调查丝绢案,而故事的结局是各方妥协,折中处理丝绢问题。
2,龙脉保卫战历史原型——婺源龙脉保卫战。
故事原型发生在明万历年间。徽州府婺源县因为连续几届科考“脱科”,也就是无人上榜!当地士绅非常惶恐,认为是婺源读书的龙脉被那些挖山烧灰的人毁了,于是联合官府打压石灰开采业,石灰开采业与之不断斗争,从万历年间一直斗到清末科举寿终正寝方休。
3,祖庙夺产案历史原型——法椿夺杨干院事件。
杨干院原本是罗氏用来维持祖坟修缮开支的一个寺院,起初二者之间相安无事,直到一个叫法椿的和尚出现,他企图将寺院与罗氏祖坟分开,自己占据寺院,广施手段,几经周折,与罗氏后裔斗法数次,但是最后寺院与罗氏祖坟依旧共存,一切如故。
4,黄册库传奇历史原型——后湖黄册库历史演变。
后湖黄册库是明代中央档案库,初由户部侍郎代管,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上交中央户部一套,黄色封面,谓之黄册。起初黄册确实运用良好,可是明朝的户籍制度,除了地域限制、等级差异外,还有其世袭性。在“黄册”中,子随父籍。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被定性为某种户籍,必须世代相传,不能轻易更改。但是全国人口不断增多,黄册更新不及时,以至于黄册的实用性逐渐下滑。后明朝的灭亡,清入关,黄册制度停止。
5,小吏舞弊案历史原型—彭县小吏舞弊案
这个案子的规模很小,案情简单,罪行寻常,讲起来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正因为它太过平常,在大明一千多个州县里颇具普遍意义。胥吏违法类型如下:
1、承办钱粮违法:将税粮飞走洒派;收粮违限;欺隐田粮;冒支官粮;借经办盐引之际揽财。
2、承办公文违法:官文书办理违误;增减官文书;漏使印信;照刷文卷;沉匿破坏公文;
3、承办讼案违法:吏典代写招草;尸伤检验委托吏卒;吏典凭票下乡;
4、其他行为违法:侵欺官员;犯公私罪及量刑;胥吏役满营充;胥吏役满索取顶头钱;胥吏托故改拨;违公堂仪规;胥吏给由违限;胥吏额外滥充。
6,四人冤杀按历史原型——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 锦衣卫校尉诬告他人“伙同奸夫谋杀亲夫”,此案事涉人命,顺天府第一时间将岳氏、邱永、郝氏、沈荣四人收押。四个人在牢狱里自然大叫冤屈,可官府偏信了校尉的证词,动了刑,将四人屈打成招。 依律这几人都要判死刑,之后案件不断打回重审,形成了多方的角力。最可怜的,是那四个无辜百姓。因为朝廷斗争,在极度痛苦和恐惧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