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2022年12月22日23:50:03 历史 1598

1994年,一位62岁妇女因脑梗住院,危在旦夕,家人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3万元外债。一纸欠费停药通知书递到她丈夫面前,他显得无助与彷徨。后来,经媒体曝光,这才知道这位妇女竟然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

1932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一农村。自打她记事起,就目睹了日寇欺负老百姓,四处扫荡的恶行,并在心里埋下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9岁时,她就成为了抗日游击队中一位小小通讯员,帮忙传递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解秀梅报名参了军,成了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随部队入朝。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作为一个年轻文艺女兵,每天面临着前方的爆炸声、上空敌机的轰鸣声,解秀梅并没有露出丝毫的胆怯,而是选择了勇敢地去面对。

她知道文艺兵的职责就是给战士们带来乐趣与力量。于是,她每天通过唱歌、各种表演等方式来缓解战士们的紧张,并且鼓舞士气。

除此之外,解秀梅每天还不知疲倦地帮忙上山砍柴、烧水做饭、缝补衣服、挖野菜......

就这样,她竭尽全力做着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为前线战士提供着心灵与物质的保障。期间,她被文工团授予了“行军模范”的称号。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后来,前线战事紧急,伤员不断被送往后方,卫生队也面临着严重缺员的情况。这时,不满20岁的解秀梅主动请缨加入了卫生队,负责帮忙照看前线下来的伤员。

在一线战场上,敌军常常派空军轰炸,还会封锁我方的补给线,导致一线战士食物供应不上。解秀梅不忍看着伤员饿肚子,就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去各山头挖野菜来解决伤员吃饭问题。

有一次,前线卫生所遭到了敌机的轰炸,一片火海。医务人员赶紧将伤员背起转移至防空洞。

这时,人们发现还有一位重伤员李永华还在前线卫生所,没有转移。解秀梅一听,想都没想就冲进了已经被大火渐渐吞噬的卫生所,找到了李永华。但是,李永华因重伤已经无力动弹了。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李永华对冲进来的解秀梅说道:“你赶紧走吧!不要管我了!”

解秀梅却倔强地说道:“不,照顾你是我的责任,我不会让你再受到第二次伤害!”

说着,她就用她那娇小的身躯不可思议地将李永华背了起来,冲出火海。

但在撤离的最后阶段,敌机轰炸从天而降,在那一瞬间,解秀梅迅速转身用身体将李永华护在身下,倒塌的房屋、飞石等将二人埋了起来。

所幸,解秀梅并没有受到什么致命伤,只是周身各处的皮外伤,她不顾伤痛迅速从土堆中挣扎出来,而李永华也在她的掩护下没再受到其他伤害。

到了防空洞时,李永华望着这位周身是伤、勇敢的小姑娘,早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很快,解秀梅舍身忘我抢救伤员的英雄事迹就传遍了全军,感动并鼓舞着前线战士。解秀梅也因此荣立了一等功。

1952年1月,解秀梅作为代表回国汇报,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待。5月,她再次重返一线战场。10月,解秀梅被金日成授予了最高荣誉--国旗勋章

战争结束后,解秀梅从部队转业到河北,从此将功名掩盖,结婚生子,低调做人。她的丈夫李智华也是从部队转业的军人。

除了她的家人知道她以前的事迹外,解秀梅不允许他们告诉其他人,以至于连她的邻居们都不知道解秀梅竟然是一等功臣。解秀梅和她的丈夫李智华都不想靠着以往的功绩,从国家或社会获得什么!他们就这样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如果生活就这样平淡地过去,没有什么意外发生,解秀梅可能就会像许多普通老妇人一样悄悄地离去,不激起一丝波纹。

但是,生活又怎么可能没有意外呢?

1994年初,62岁的解秀梅因多发性脑梗入院治疗,陷入了昏睡,病情危急。长达半年时间的治疗中,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3万多元。一纸欠费停药通知书递到了丈夫李智华面前,李智华陷入了无助与彷徨之中......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1994年一老人无钱治病,原是掩藏功名40年女英雄,后来怎样 - 天天要闻

这一年,刚好是庆祝法西斯胜利50周年,一部部爱国影片诞生,而《英雄儿女》就是其中一部,当时兴起了寻找影片中原型人物的活动,而解秀梅作为影片中王芳的原型被人找到了。

1994年12月,《东方时空》播出了《英雄儿女》王芳原型无钱治病、危在旦夕的消息,一时间引起轰动,人们纷纷献出援助之手,并企盼着解秀梅能够早日康复!然而,天不遂人愿!解秀梅还是没能救过来,于1996年1月逝世。

虽然解秀梅离开了,但她的故事与精神仍在被我们讲述和传承着,并将永远被我们讲述和传承下去!向她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图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志愿军研究会《百年党史,致敬英雄——解秀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