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打到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军已经全面溃败了,他不得不考虑后路,到底退守哪里?根据当时的情况,蒋介石有三个选择,分别是台湾岛,西南川渝和海南岛。
对蒋介石来说,三个地方各有优势,台湾岛和海南岛与大陆之间隔着海,相较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隔开的距离更大一些;西南川渝也是好去处,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克南京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就迁都重庆,凭借地形优势,据守待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经过一系列考虑,蒋介石最终选择退守台湾,他做出这个决定,有一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该主意出自此人之手,他就是民国地理、历史学家张其昀,他被称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张其昀与蒋介石的关系?
张其昀是浙江人,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就读于国立中南大学,师从竺可桢,柳诒徵、刘伯明等名家,在学术界大有名气。
张其昀从政,赢得蒋介石的信任,两个关键人物陈训慈、陈布雷非常重要。陈训慈与张其昀是同专业的同学,在陈训慈的引荐下,张其昀认识了陈布雷。
陈布雷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人物,有“文胆”之称,深得老蒋的信任。陈布雷能力强,对蒋介石忠诚,甚至到最后以自杀的方式,来证明“忠君”。张其昀受陈布雷的影响,对蒋介石亦是忠诚和尊敬。
1941年3月,在陈布雷的引荐下,张其昀得以见到蒋介石,二人自此开启了联系。此后,在陈布雷的作用下,张其昀与蒋介石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1948年11月,陈布雷逝世,对蒋介石的打击很大,身边急需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为自己分忧。在那种背景下,吴宗岳向蒋介石推荐了张其昀,自此,张其昀成了“陈布雷第二”,蒋介石身边的心腹,进入了权力中枢。
总的来说,张其昀算是蒋介石的心腹,在陈布雷的推荐下,进入政坛。
张其昀劝蒋介石退守台湾
时间来到1948年末,解放战争的局势有了明显的变化,蒋介石大军全线崩溃,失败已经成为必然,连蒋介石本人都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面对我军的凌厉攻势,蒋介石需要找一条退路,经过讨论,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台湾、海南以及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起初,国民党内部倾向于退守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因为有之前抗日战争的经验,那里易守难攻,的确是一块可守之地。
在最关键的时刻,蒋介石却选择了台湾,在1949年初就做出了决策:将国民党的党、政、军、财、文的中心东撤台湾,他接受了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
张其昀为何建议蒋介石选择台湾作为退守基地呢?以他地理学家的眼光来看,有5点考虑。
其一、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只有它才能暂时阻止没有海、空军优势的我军乘胜追击,这是一大前提。
其二、台湾作为基地,有4大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
第一点:台湾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部,热带、亚热带气候,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物产丰富,可供军民所需。
第二点:台湾内部交通便利,此前该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占领多年,留下了许多工业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发展可观。
第三点:从军事来讲,台湾与大陆相隔,易于防守,且与美国远东防线衔接,那是一块战略要地,因此,美国不会不管,若得美援,形势大为好转。
第四点:台湾此前受日本统治五十年,回到祖国怀抱后对国民政府有一种回归感,我军地下党力量在台湾相对薄弱,人员较少,有利于蒋介石的统治。
张其昀建议蒋介石将台湾作为基地,有五点考虑为证,字字句句说到蒋介石的心坎上,自然能够获得重视。
如果站在蒋介石的立场考虑,海南、四川和台湾三块退守之地,综合考虑后台湾的确是最合适的,张其昀的话让蒋介石动心,最终做出了退守台湾的决定。
遗憾的是,张其昀猜的并没有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干涉了我们的内政,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军解放台湾。
如果没有美军的干涉,我军有很大希望能够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美军的强加干涉,使得蒋介石能够继续在台湾苟延残喘,实施独裁统治。
如今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其根源就在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退守台湾造成的,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扩大,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到了那时候,中华必将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