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2022年12月15日23:50:09 历史 1151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四川泸州一位国民特务被抓入狱,这名特务不仅是一名女性,而且还是曾经地主的千金大小姐。就在她将要被处死时,当时的四川省副省长康乃尔却为她写了一封求职信,免除了她的死刑。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这位女特务是谁,为什么身居高职的康乃尔会为她求情?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封求情信

1951年的春天,在四川省的广元市昭化县,一名戴着镣铐穿着囚犯服装的女犯人被带到了刑场,就在这一天她即将被执行枪决。

这名女犯人叫做王化琴,曾经是大地主王连山女儿的这个身份已经会受到很多批判了,但更为致命的是,她还是一名曾经为国民党做事的军统女特务。在那个时代,她被当做反革命分子是理所应当的,而被处以死刑更是必然结果。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王化琴在监狱中呆了整整24天,在这期间她被查明曾经确实是一个军统特务。于是,在经过最终审判后她被判处死刑。

尽管王化琴的内心颇为难过,但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她也无可奈何。毕竟抓捕她的理由千真万确,出身大地主家不假,曾经是为国民党做事的特务也不假。回顾自己短短的一生,王化琴不禁苦笑,无能无力。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王化琴感觉四周出奇的安静,她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感觉到身后执行任务的人员已经将子弹上好膛了,绝望又认命的闭上了双眼,等待死亡降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求情信的出现让跪在地上,正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却突然被告知不用被枪决了,王化琴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她也在思考究竟是什么人救了她。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而这封求情信,来自于当时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康乃尔之手。

康乃尔在信中写道,王化琴虽然曾经服务于国民党军统,但是她却没有做过伤害人民,伤害百姓的事情,不仅如此,王化琴的家人曾经庇佑保护过大批的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而王化琴本人还冒着生命危险救过康乃尔一命。

因为这封求情信,王化琴也免除了被枪决的处罚。王化琴怎么都没能想到,曾经自己救下了人,如今也救了自己一命。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冒死营救地下党员

1938年的十月,由于武汉沦陷,国民党当局各机构都纷纷乘船往重庆迁移。重庆的人口本来只有差不多三十万,可是到了1945年居然迅速增长到了145万以上。

一时之间,相邻的四川就成为了大后方和避难所,各地的军民,难民都纷纷涌入四川,多达1000万,导致了四川人口激增。

1940年,由于旱情严重,四川的粮食产量又骤减。再加上增发货币民众对法币失去了信心,征赋过重百姓负担增大等原因导致了当时成都的混乱局面,出现了轰动的抢米事件。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民党便开始大肆的秘密抓捕并且迫害共产党人。由于王化琴工作的特殊性,她完全与家人和外界断了联系,两年内不许通信,三年内不允许探亲。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王化琴和康乃尔重逢,此时的王化琴还根本不知道康乃尔早已经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了,再度重逢两人都感到十分喜悦。

由于两人的身份都十分特殊,因此他们的交往都是秘密进行的,毕竟一个中共党员和一个军统女特务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交往十分的密切会带来很大问题。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中国共产党地下成员的康乃尔因为参加过很多反国民党的运动,过于抛头露面的他自然而然就进入了国民党的视线,更是成为了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杀死他来杀鸡儆猴。

反动派用凤凰山机场修建的事情来做文章,污蔑康乃尔贪污,要求法院起诉并抓捕康乃尔。实际上,反动派就是想要借此机会打击进步势力。

这次抓捕行动被分配到了军统特务的手中,作为军统女特务之一的王化琴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抓捕康乃尔的事情。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当年五月,正在工作的王化琴得到了一条消息,康乃尔负责安排的秘密组织将于下午6点在重庆某茶馆开会,国民党准备在这时对他们实施秘密逮捕。

直到这时王化琴才明白康乃尔的身份,尽管她早有怀疑可是却从没有确认。得知这个消息,她十分着急,王化琴虽然是在军统工作,可是她并不想让康乃尔出事。心急如焚的她想要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可是作为秘密事件的知情者,她是不能随意外出的。

眼看时间越来越近,担心好友安全的王化琴渐渐坐立不安,但是被限制外出的她也无可奈何。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最终迫不得已的她想办法弄破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的假装得病,这才顺利外出就医。

来到医院后,王化琴身边还有两名看管她的女特务。在就诊期间她假借上厕所,看管她的两名女特务也没有丝毫怀疑,于是王化琴顺利的摆脱了她们后紧急赶往国民党动手的那家茶馆。

王化琴气喘吁吁的赶到茶馆,此时对自己即将被抓捕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的康乃尔正在茶馆的二楼安然的打牌。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王化琴的闯入让康乃尔楞了一下,康乃尔还没反应过来。王化琴径直走了过去,装作看不下去康乃尔的牌技一样,让他起来自己接手。

看到她的动作和表情,深知王化琴身份的康乃尔立刻就知道恐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没有犹豫迅速起身离开了茶馆。

康乃尔离开仅一分钟,前来抓捕他的军统特务就来到了茶馆。但此时早已人去楼空,抓捕工作也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原本外出就医的王化琴,此时此刻居然出现在了这家要抓捕康乃尔的茶馆,这很难不引起军统方面的怀疑,军统局为了调查王化琴的身份还特地成立了专案组。

但是幸运的是,正好是曾经看中王化琴介绍她来重庆的国民党少将担任了专案组的组长,他深知如果王化琴的身份有问题,那么他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再加上王华琴家里算是有些势力,而且国民党在这种事情上失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最终由他出面保下了王华琴的命。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虽然王化琴的重刑被免除了,但是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被埋下,军统对她的怀疑怎么可能就这样完全放下,王化琴最终还是被关了六个月的禁闭。被关禁闭期间,王化琴也逐渐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失望了。

王化琴对康乃尔不仅只有这一次的救命之恩,后来康乃尔在四川秘密为共产党工作的期间,多次得到了王化琴父亲的帮助,王家对于康乃尔而言,恩情重如泰山。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为什么王化琴会对康乃尔有如此情谊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王家又为何会救康乃尔呢?只一切就要从小时候说起了。

王化琴的曾经

王化琴出生于四川的大地主家,她的父亲王连山在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时还曾经做过军阀刘湘的军需官,因此聪明有头脑的王连山生意做的非常大。除了坐拥有大地主标志的千亩良田之外,他还拥有令人羡慕的钱庄和极为赚钱的厂房。

家境殷实的王化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成长为不学无术,整日纸醉金迷的富家千金,相反,她非常热爱学习,并且十分努力。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聪明机灵的王化琴5岁便被父亲送去私塾读书,并且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是先生教的和自己看过的书,她都能熟记于心。为了能让王化琴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的父亲便把她送去了南充读小学。

毕竟年龄还小,王连山十分不放心在外读书的女儿,于是便拜托康余山照顾自己的女儿。康余山是王连山之前在南充经营丝厂时认识的,因为十分投缘,两人便拜了把子成为了结拜兄弟。出于感激,王连山便也承担了康乃尔和康克明两兄弟读书的全部费用。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因为从小学王化琴就和康家两兄弟一起上下学,长期以往,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幼小的王化琴就深知女性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她学习十分刻苦,就在她考入上海的正风高中时康乃尔也正在上海的暨南大学读书。

高中毕业后王化琴也考上了上海暨南大学的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她又继续去了法国的教会学校学习外语,天资聪颖又勤奋努力的王化琴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精通英法俄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1935年,王化琴去往日本的东京帝都大学继续深造。本来以为她求学之路会很顺利却没有想到因为战争而被中止。1937年,国内开始了抗日战争,在日本留学的大量中国留学生被强制送回国。

在日本两年的所见所闻,让王化琴坚定的认为中国目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是需要新思想去打破的,而这一切都需要中国的年轻人去学习。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回国后的王化琴在成都当了一名老师,而康乃尔与王化琴一样,他一边读书一边教书。因为当时中国的现状感到担忧他还加入了革命青年抗日救亡团体。

两个人的思想相同,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很快他们一拍即合,并且在康乃尔的影响下,王化琴还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去给群众做宣传工作。

时年8月,王化琴和其他的一些进步青年在康乃尔的帮助下踏上了去往延安的道路,在这里她也认识了后来和她一起加入国民党的好姐妹陈云洁。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随着日军的侵略越来越大,1938年,王化琴和她的姐妹陈云洁跟着孙连仲的部队来到了徐州,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她们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残酷,然而更让人难受的是,当时孙连仲的部队难敌日军,只得撤离徐州。

撤离途中,两人不小心与部队走散,只得跟着老百姓一起走,希望能够平安到达延安。令人失望的是,她们到达了西安并没有找到心心念念的八路军。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身无分文的两人在路边踌躇徘徊时看到了一则的招生广告。这时“战干团”的广告,然而加入“战干团”就意味着她们要加入国民党。

由于当时国家正处于一致抗日的时期,只要是为了祖国和平,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于她们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于是她们便也没有多想立马就去报了名。就这样,王化琴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国民党。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由于王化琴和陈云洁两人都十分优秀,并且履历很漂亮,于是很快便被国民党军统局的少将看上了,少将认为她们不仅外貌出众,而且也有知识才能,便让她俩坐飞机去重庆的抗日大本营。

王化琴本就是四川人,所以当她听到能够回到四川后十分高兴,欣然同意。然而她的好姐妹陈云洁却并不想离开这里,于是便只有王化琴一人去往重庆。到了重庆后,王化琴从事日语密码研究,优秀的表现让她之后又被授了上校军衔。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关系破裂后,王化琴被派往自贡和成都去担任邮电检查副所长。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检查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往来,帮助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剿杀。

经过康乃尔这一事情之后,王化琴对国民党军统局也彻底失望了,1947年便辞职去了泸州。在泸州认识了她的丈夫陆长明,婚后两人都在泸州中学任职。

但平静的生活没过几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华琴的军统身份最终还是被发现,直接被判处死刑。好在当时已经是四川省副省长的康乃尔知道了此事,才最终在危急时刻保下了她的姓名。

1940年,军统女特务冒死救下中共地下党,没想到11年后反救她一命 - 天天要闻

从监狱中出来的王华琴,最终过上了心心念念的平静生活。1983年还被宝轮中学聘为英语老师,两年后因病去世。

这位误入歧途的女性,因为自己的良知与善意,最终保护了自己,也让大家看到了善有善报的美好结局。

对于这位当初的军统女特务,大家有什么看法?您是否相信善恶终有报的说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