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1月21日,重庆时不时传来解放军的隆隆炮声,9天之后,这座美丽的山城就要迎来解放。
12月10日,万念俱灰的蒋介石与儿子蒋经国在随从的保护下,从成都机场离开,逃往台湾,跟在他身边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
至1975年,蒋介石病逝于中国台湾省,“反攻大陆”成了他穷尽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夙愿。
34年后的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蒋介石最大的不幸,其实与毛泽东有直接关联。
那么,金一南先生到底是出于哪种目的才会说出这番话的?
蒋介石的不幸难道不是他咎由自取,为何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扯上关联呢?
图|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与蒋介石合影
一、辛亥革命前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2009年,金一南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蒋介石这辈子最大的不幸,其实是与毛泽东主席同处一个时代。
他给出的理由是,毛主席、蒋介石分属不同的政党与阶级,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在现代中国激烈碰撞。
蒋介石于20世纪初纵横捭阖,打败了众多北洋老军阀,他所改组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领土上唯一合法政权。
毛泽东投身革命工作后屡遭波折,这二人因为不同的党派与信仰,避免不了的成为对手。
“剿灭”共产党是蒋介石一生追求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与毛主席则不这么认为,希望与国民党共同建国。
因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信仰的不同,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蒋介石已回天乏术。
他不相信,更不愿意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曾经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过:“我怎么会败给了毛泽东这个家伙?”言辞之中多有不甘。
即使败退到中国台湾省后,蒋介石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
对此,金一南老师给出的最终解释是:如果没有毛主席这么一位划时代的天才伟人横空出世,说不定蒋介石就能够扑灭燎原之火的中国共产党,继而实现他的独裁政治梦想。
如同老话常说的——既生瑜,何生亮!
回顾毛主席与蒋介石交往过程,在不同时间段,他们二人迸发出许多恩恩怨怨。
这些掺杂了个人感情与国家大事上的纠葛,最终导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非国民党。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辛亥革命。同一时间,一位24岁的浙江青年担任敢死队队长,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
这位浙江青年就是日后的国民政府最高领袖蒋中正。
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正处于混沌腐朽的清王朝统治阶段,百姓民不聊生,军阀连年混战。
那时候的中国真是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人士推翻了2000余年的封建糟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体系与政党。
毛泽东此时选择退出军队,进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学习,与同学们一起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着重探讨社会前途,吸收了诸多的政治概念,确立了系统理论。
蒋介石通过陈其美的引荐,他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认可。
紧接着,“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各所高校、工厂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大游行。
毛泽东悉心研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国外的新文化、新革命浪潮,与“五四运动”相结合。
蒋介石则投身上海的证券金融行业,后跟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1922年6月,广东军阀陈炯明兵变,蒋介石陪同孙中山在广州海域的“永丰舰”上朝夕相处了40多天。
图|毛主席与柳亚子
这段经历改变了蒋介石的一生,坚定了他的政治思想,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中共湖南支部书记。
受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3年的中共三大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受中共组织委托加入国民党。
蒋介石奉孙中山先生的委托访问苏联,访苏期间,为了国共两党今后的密切合作,曾有人邀请蒋介石加入中国共产党,却都被他婉拒。
1924年初,毛泽东作为湖南国民党地方组织代表,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列席了此次大会。
不知怎么回事,蒋介石在国民党一大上与孙中山爆发了激烈矛盾,他居然下令解散黄埔军校筹委会,跑回了奉化老家。
这预示着国共合作的初始阶段,蒋介石就处处看不上中国共产党。
他与中共,或者说与中共所有高级领导包括毛泽东在内,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政治纲领和目标有着较大差异。
直至1927年反革命政变爆发,蒋介石窃取胜利果实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但是,蒋介石深受孙中山的器重,一直在国民党内顺风顺水地晋升。
反倒是毛泽东在1924年至1927年处处受到排挤,只好辗转各地从事革命工作。
国民党二大召开后,蒋介石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继续担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有一次,毛泽东亲临黄埔军校考察,校长蒋介石带领宋美龄亲自到大门外码头迎接。
毛泽东在操场上发表公开讲话,蒋介石与宋美龄带头起立鼓掌。
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既爱又恨”的感情纠葛。
不然的话,他如何与毛泽东这么熟悉呢?
纵观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恩恩怨怨,我们不难发现,早年的蒋介石非常赞成阶级斗争。
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后,蒋介石思想发生极大转变,他认为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都是自己的个人物品,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潜在的威胁。
如果任由这个威胁不断发展壮大,到那时国民党将会何去何从?
图|运筹帷幄的毛主席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样清楚蒋介石的真实用意,所以在“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毛泽东主张反击蒋介石。
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毛泽东主张“坚决顶住”。
从这时起,蒋介石已经想和中国共产党争夺革命领导权。
加上国民党内部左派和右派爆发了十分尖锐的矛盾,蒋介石担心中国共产党蛊惑群众冲进租界,破坏他和西方列强的关系,动摇他在我国华东一带的权力基础。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宣布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一切决议为非法,公开通缉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在内,加上国民党左派共计193人。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灭,毛泽东、蒋介石的恩恩怨怨由此进入新的篇章。
二、从短暂合作到刀兵相见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方针,与中国实际制度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共产主义的宣传。
反观蒋介石名义上继续沿袭孙中山先生留下的“三民主义”,实则任人唯亲,一门心思地推崇“攘外必先安内”。
通俗地说,这一时期的毛主席已经形成了非常坚定的政治概念。
那就是坚定地跟随共产国际的道路,把马列主义本土化,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发动广大群众坚持敌后斗争。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于第二年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在江西井冈山胜利会师。
至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遵义会议召开后,正式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领导层。
在红军开始长征前,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提出过质疑,但很快,共产国际发现毛泽东提出的农民武装和“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较为符合中国国情。
长征开始后,蒋介石调集数百万重兵与各地军阀联合,试图歼灭中央红军主力。
在毛泽东主席的运筹帷幄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三过雪山草地,最终顺利抵达陕北延安。
红军抵达陕北后,蒋介石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趁着红军立足未稳,联合东北军与西北军,力求在短时间内歼灭中央红军主力。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二位爱国将军扣押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图|60年代末期,蒋介石与宋美龄合影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蒋介石同意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证明蒋介石“亡共之心不死”。
重庆谈判结束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议》,挑起解放战争。
至1949年12月,蒋家父子狼狈逃往中国台湾省,毛泽东主席带领全天下劳苦百姓翻身做主,成为社会的新主人。
其实,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已经察觉到了国民党暴露出的问题。
首先就是腐败。当时国民党军队的薪资远远超过八路军与解放军,经过层层克扣,基层士兵拿到手的实际薪资简直少得可怜。
官员腐败问题在全世界都屡见不鲜,但在战时,这样的腐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蒋介石多次强调反腐,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次,国民党军队不善游击战,一旦八路军、解放军与他们兜圈子,反动派的军队就像是无头苍蝇。
且大部分国民党军队士气较为涣散,没有坚定的必胜信念。
此外,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军队不受人民群众待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到之处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拥有非常稳固的群众基础。
这是毛主席一贯坚持深入群众工作方针带来的直接效果。
由此可见,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国民党拥有400多万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过150万。
实际战斗力与后勤动员等各个方面,国民党是落于下风的。
另外,蒋介石不如毛泽东主席那么自信。
重庆谈判还未开始前,蒋介石曾屡次三番邀请毛泽东。他原本认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不敢以身涉险,到那时就能掌握话语权。
毛泽东主席识破了蒋介石的真实目的,力排众议,决定亲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令蒋介石措手不及。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多次以中共“没有人权,民主自由”、“迫害被关押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造谣生事。
图|1963年,毛主席出席阅兵典礼
等到毛主席大手一挥,宣布释放全部国民党战犯后,“台湾当局”彻底傻眼,只得以一些荒唐的理由拒绝这些前国民党高级军官入台,受到国际舆论的指责和孤立。
因此,蒋介石是个自信,又处处小心的矛盾体。用句成语来形容他,那就是色厉内荏。
对于这点蒋介石倒不否认,败退台湾后,蒋介石曾经对蒋经国说:“毛泽东太厉害了,鬼点子太多,在这些方面我不如他。”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问毛主席:“蒋介石把你称为土匪,您把他称什么?”
毛主席手掐香烟,笑着说道:“互相称什么不重要,实际上我们与他的交情比你们要长得多了。”
后来根据尼克松回忆,他察觉毛主席和蒋介石与他们的国家命运是浑为一体的,这两个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
反映出他们二人的差异,更反映在他们爱国方面的不同。
三、蒋介石最大的不幸,就是他咎由自取
回顾往昔,蒋介石似乎自始至终都没有了解他失败的真实原因。
金一南老师说是因为他与毛泽东身处同一时代,颇有些互相竞争的意思。
依我之见,在毫无民主可言的近代中国,蒋介石与他那些追随者皆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名言。
可落到实处上时,蒋介石与国民党政府的方针是继续推行用枪杆子建立起来的一党专政,确立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独揽大权的政党。
毛主席主张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取得政权后要与人民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千万不可一言堂。
从这点上看,蒋介石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国民党与共产党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旺盛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较量。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国民党能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胜算会更大。
然而,任何的政治概念与信仰最后还要到战场上一较高下才能见分晓。
国共两党谁枪多人多,谁在军事上更强大,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但为何“人多枪多”的国民党反而失败,而且失败得很快很惨,不到4年功夫就完全退出了中国大陆呢?
答案不复杂。国民党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在政治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错误。
每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军队的武器弹药包括人数都不会逊于解放军,但缺乏斗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抱有一种希望,那就是过上平等的生活。
我们的勇气和决心不断增强,国民党方面却不知为何而战。此消彼长之下,人民军队抱着必胜的信念与反动态敢于决战,绝不退缩。
何况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全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所到之处与百姓秋毫无犯,乡民们都把自己的儿子主动送到解放军部队。
这就是人民信仰最后取得的决定性成果。
图|毛主席与蒋介石合影
败退台湾省后,蒋介石曾万分沉痛地说过:“不是共产党把我们打垮了,是我们把自己搞垮了。北伐时期,我们的党员不爱财、不爱官,英勇善战;
现在我们的党员又爱财、又爱官、贪生怕死。”
既然蒋介石已经察觉到了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他却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能力进行改革。
包括蒋介石本人重用“四大家族”践踏法治、任人唯亲。上梁不正,怎能指望下梁正呢?
因此,蒋介石过分迷信“有了枪就能获得一切”的错误信条,使用武力实行专制统治,搞个人独裁,践踏民权和法治。
在毛泽东主席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军队为了获得土地,为了获得平等的生活斗争。
我们得民心,国民党失民心,这一切都是蒋介石咎由自取,与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扯不上关联。
国民党历来喜欢搞个人独裁,实行专制统治,最终逼迫人民铤而走险。
虽然国民党和它的政府各级组织有公平选举,所谓的“选举”都是由蒋介石等人“指定”。
国民党高级领导那一小撮人权力无限膨胀,限制了人民的生存权、自由权。
加上国民党擅长粉饰太平,蒋介石不止一次地宣传“党国至上,精诚团结”,却对内部的贪污腐败视而不见。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国民党已经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党,就是一小撮地主官僚的利益集团。
这样的政党不亡,简直没有天理。
撼山易,撼人民难。国民党利用把持的宣传机器表面上,以“三民主义”为标榜,背地里却成为了官僚政治资本的代名词,完全站地主官僚的立场,与绝大多数民众为敌。
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这一边,这一得一失注定了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兴衰。
最终演变成国民党为了维护地主官僚阶级的一切特权,愚不可及地把人民群众当成奴隶抓起来,组成军队对付共产党。
反观成千上万已经获得解放的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自愿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身边对付国民党。
这样看来,蒋介石失败不是在于某个人,而是他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那一小撮的地主官僚可不管你什么政党职权,更不会在乎是蒋介石还是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他们只注重眼前的私人利益。
蒋介石则与这些利益团体绑在一块,上船容易下船可就难了。
结语
关于蒋介石为何会失败的理由,毛主席在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中就已经指出: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政策发动内战,和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策,使自己处于和全国人民为敌的地位。
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与蒋介石反动政府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其前途必然是众叛亲离、全军覆灭,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究其根本,蒋介石最大的不幸,或者说他失败的原因就是反人民、反革命、逆历史潮流,视广大人民如草芥。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从此,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披荆斩棘,艰苦奋斗,走向胜利!
毛主席是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信仰坚定!“十月革命”的成功虽然是指引方向,但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还是有差距的。
毛主席在经过实践后,清楚地知道中国的革命主力是农民,共产党的生存空间在农村。
蒋介石是资产阶级革命者的精英!他无法理解与相信,贱如草芥的中国农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与力量。
蒋介石一辈子耍权谋利,虽然后来信奉基督教,但贼心不改。尤其是败退台湾前把黄金偷运去台,留下金元券骗苦众多的老百姓,有人甚至倾家荡产送了性命。
如果蒋介石不与毛泽东同时代,他也成不了大事,那中国更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可能要被众帝国主义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