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后几年里,陪伴他最多的不是妻子和儿女们,而是张玉凤。
毛主席、张玉凤合照
张玉凤是谁?
张玉凤出生于1944年,黑龙江牡丹江人,中学毕业后,在60年代进入牡丹江铁路局工作。
因为做事仔细认真,年轻干练,在60年代后期上调到了铁道部专运处,专门为毛主席的专列服务。
一开始,张玉凤只是毛主席专列上的一名普通服务员。
不久之后,表现优异的她进入了领导的眼帘。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成为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
在这之前,张玉凤丝毫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机要秘书。当时她正在车厢里打扫卫生,列车长走过来找她,让她去一趟中南海,具体事宜到了就知道。
26岁的张玉凤坐上汽车,七拐八拐的到了中南海。没多久,张玉凤见到了毛主席,不同于以前在专列的见面场合,这是张玉凤第一次在中南海见到伟人。
这一年,伟人毛主席已经77周岁了,头发花白,由于年迈体弱经常生病,此时的毛主席完全是一个正常老年人的模样。
张玉凤看在眼里,很是心疼,她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照顾好这位全国人民拥戴的伟大领袖。
1971年初,毛主席因为感冒引起了支气管发炎。这时候的毛主席因为不愿意吃药,又有抽烟的习惯,咳嗽一直没好,经常一整夜都在咳嗽。
由于毛主席一直咳嗽,没法子卧床睡觉,只能坐在沙发上打盹,身体愈加的虚弱。张玉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步不离的陪伴在毛主席身边。
终于,在张玉凤仔细的护理下,毛主席的身体一天天的变好了。
中间的人为张玉凤
由于张玉凤做事情非常的认真仔细,毛主席也逐渐地把一些机密事宜交给张玉凤做,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张玉凤做事的认真和仔细。
护士孟锦云于1975年初被安排在毛主席身边,服侍照料毛主席。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对她还是比较热情的,。四个月后,孟锦云突然发现毛主席对自己冷淡起来了,都不太愿意搭理自己,她不由得有些委屈,又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求助于张玉凤。
张玉凤听了之后,便仔细耐心地询问毛主席,这才知道原来毛主席是被孟锦云吓到了。
因为毛主席已经82岁了,神经比较衰弱,而孟锦云走路声音太小,每次进入毛主席房间时都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毛主席面前,毛主席就这样被她吓到了好几次。
得知事情的原因后,张玉凤就给孟锦云支了一招,每次进门之前先咳嗽一声,或者故意发出点轻微动静,让毛主席心里有个准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玉凤的脾气耿直而倔强,毛主席曾经笑着评价她为“张飞的后代”,有时候都拿她无可奈何。
有一次,毛主席在家里招待客人。张玉凤那天不知是否心情不太好,就对客人怠慢了一点。客人走后,毛主席批评了她一顿。
张玉凤听了,耿直的她立马收拾行李就要回老家。毛主席对此无可奈何,只得妥协又让人叫她回来。能让毛主席晚年这样的妥协的,确实不多见。
可见,在张玉凤的长期照顾下,毛主席已经把她当做自己的后辈家人了。
张玉凤与江青合照
1976年的春节,是毛主席过的最后一个春节,自从患病以后,毛主席的笑容已经少了很多。
这一年的春节格外的清冷,天气也不怎么好。张玉凤为了毛主席的身体着想,也不太想让毛主席遵守守岁的风俗了。
因此,她早早地就让厨房准备了年夜饭,想让毛主席吃完饭后早点儿休息。她特地让厨房做了毛主席最爱的武昌鱼,毛主席看到后,果然很开心,即便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也吃了一些鱼肉和米饭,心情也舒畅了一些。
吃完饭后,毛主席被张玉凤和几位工作人员扶到沙发上坐着休息,张玉凤也在一旁陪坐着。
这时候,外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毛主席被鞭炮声吵醒后,看了看窗,对张玉凤说道:“想办法找一些爆竹来放一放,再把工作人员找过来,一起过节。热闹热闹。”
很显然,毛主席是想念以往过年时的热闹场面了。很快,工作人员都到齐了,烟花爆竹也被从库房里面找了出来。爆竹声响后,大家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看着这些年轻人脸上的青春的笑容,毛主席也久违地笑了出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毛主席依然是想让大家辞旧迎新,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致敬伟大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