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7年8月,日本在《周报》发表一篇名为《谈支那共产军》的文章,并附有毛主席的相片。
照片中的他头戴高帽,留有八字胡,原本非常有神的大眼睛也变成了小眼睛,而且身材也非常丰满。这张照片上的人物除了性别相同,年龄相仿,却与毛主席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错误的毛主席照片
当时的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军长征,建立红军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发动群众,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创建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
以毛主席当时的影响力,不可能没有人知晓,那么日本人提供这张照片是无意之失,还是有意而为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阴谋?
这要追溯到照片的提供者波多野干一。
1935年,波多野干一作为日本外交部情报部门的特邀顾问,他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非常熟悉,他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权威指导,日本政府就是从他那里认识毛主席的,而里面的这张照片也是他提供的。
毛主席
按理说,日本入侵中国之前,他就在中国搜集过大量的中国资料,并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毛主席的相关资料在日本的档案中最早的记载是1928年。
那个时候,国民党一直在抹黑红军,贬低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然而,日本人非但不相信国民党的宣传,反而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甚至还断定红军的实力很强。
由此可见,波多野干一对中国共产党是非常熟悉的,他不会不认识毛主席,更不会没有看到过毛主席的相片。
据说,波多野干一还专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面有着很多毛主席的作品和相片。
《“赤豹”毛泽东传》
而早在1936年,波多野干一在日本《世界知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赤豹”毛泽东传》,其中有毛主席的两张照片。
一张是1934年得到的,照片中的毛主席的脸型很瘦,颧骨很高,而另一张是1936年得到的,照片上的“毛主席”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显得很胖。
而在1937年8月,波多野干一在向日本情报机构《周报》供稿时,给他们提供的是这张发胖照片。
要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战争中,经常面临粮食短缺,而那时的毛主席又怎么会胖呢?
毛主席
毛主席本来就是双眼皮,颧骨很高,连胡子都没有,《周报》上的那位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男子,则是一张圆脸,单眼皮,留着八字胡。
两个人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只要不是盲人,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他并没有把1934年得到的毛主席相片在《周报》上登出来,反而把这张发胖的相片提供给了日本情报部。
波多野干一为什么要在《周报》上发布错误的图片呢?
发布错误照片的两种原因
日本学者石川祯浩对《周报》上刊登的毛主席的照片进行了合理地猜测,第一种可能是日本人根本不认识毛主席,即使发动了侵略中国,他们也不了解自己的敌人。
石川祯浩
中国革命初期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保证领导的人身安全,几乎不会在公众面前露面,再加上那个时候的技术还没有现代那么发达,信息传播没有如今的便利,一个国家的信息都是封闭的,更别说是其他国家了。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外人不是很了解。同时,毛主席一向不喜欢个人崇拜,不爱拍照,不爱被报道。
还有一个原因是蒋介石向外界隐瞒了中国共产党的消息,那时候的蒋介石从心底里就没有接受过中国共产党,即使在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也从来没有想要与中国共产党和睦相处。
毛主席是当时的著名人士,曾担任国民政府的临时宣传部长,并当选为中央的预备委员。
蒋介石
在他任职的时候,他经常接触到国民党的上流人士,参加过许多重要的活动,但即使这样,毛主席的照片却寥寥无几。
那是因为当时的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得到支持,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理念和目标不一致,双方矛盾不断,就算是在双方合作期间,蒋介石也不愿意看到毛主席的名气超过他,所以他利用国民党在传媒方面的优势,对中国共产党的信息进行了全方面的封锁。
即使这样,国际上的很多国家都知道了毛主席的事迹。
蒋介石在四一二年的反革命政变后,更加明确地宣布,不准新闻媒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也不许报道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事迹,更不要说毛主席的照片了。
蒋介石
这听起来像是在自欺欺人,却是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策略。
1937年,中国字典出版社出版了《民国名人图鉴》,内容广泛,十分丰富,权威性强,但却没有记载毛主席的名字。导致中国民众对毛主席的形象如此陌生。
另外,毛主席的相片数量较少,因为那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艰苦创业的阶段,必须时刻提防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
尤其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更多的是宣传思想,呼吁民众维护合法的权利,而非宣扬、甚至将领袖神化。
而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以谦逊、低调为己任的,他们不喜欢出风头,他们喜欢一心一意地钻研中国的革命。
毛主席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国际上都知道了,毛主席打了那么多的胜仗,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国人对毛主席的事迹也很感兴趣,只是没有渠道。
这样,毛主席的形象就更加地神秘了,就连中国民众都不知道这位领导人的真实面目。
而国外民众最早了解毛主席是源于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斯诺得到张学良停火的消息,斯诺得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克服了困难,穿过重重障碍抵达延安,开始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情况。
在这里,斯诺不但访问了神秘的毛主席,还采访共产党人,并且对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详尽的了解。
张学良
期间不仅用笔,而且还带着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上都有毛主席的画像,最典型的当属毛主席头上戴八角帽的照片,照片中的毛主席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斯诺手中的情报可不是一张毛主席的照片,而是一份完整的中国共产党的信息!
斯诺带着这份文件,几乎是在西安与蒋介石相遇,但是斯诺终于安全地返回北平,把这次访谈中搜集到的资料撰写了一部颇受欢迎的著作,其中包括《西行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两部广受欢迎的著作,它给世人提供了认识毛主席的渠道,而毛主席的形象也在这时广为传播。
而这些著作,也打破了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误解。
斯诺
同时也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抗日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这也是第一次把红军的领袖毛主席介绍给世人。
通过以上的信息,说明毛主席的照片是在这份报刊发布之前就广为流传的,如果当时的日本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关注度非常高,不可能不知道毛主席的相貌,所以石川祯浩猜测的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当局和日本侵华日军不可能连一张毛主席的相片都没有。
毛主席在1927-1937期间,留下了许多照片,尤其是在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到陕甘宁边区去访问过毛主席,并把毛主席和中国共产的事迹写成了著作,广为流传。
斯诺
正是由于埃德加·斯诺这一操作,毛主席的身份,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甚至他的事迹都被国际所了解。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人知道毛主席的真面目,而且也知道毛主席的事迹,所以才会用这样的一张照片来丑化敌人,误导日本民众,企图用愚民的方式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当时正处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阶段,由于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和《西行漫记》这两本著作中对毛主席的评价非常高,让日本政府开始担心,这两篇文章会不会影响到日本民众对毛主席的好感,让日本帝国主义的形象跌下神坛,所以,在那个时候,日本的大街小巷都有军国主义散播的信息。
毛主席
他们宁可选择丑化,也不愿让毛主席在日本人民面前树立起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所以,他们特意找到了一张胖子军官的照片来替代毛主席照片。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政府曾经发表了许多荒唐的言论,用来掩饰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公众舆论。
他们将自己侵略中国的行为美化,让日本民众认为侵略中国是为了拯救东亚,并鼓励人民“为日本的和平而献身”。
日本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他们想要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被欧洲殖民者殖民的国家,而日本则是一个拯救中国的人,并以“东亚共存”的名义入侵中国和东南亚。
苏联与欧美杂志中的毛主席
这种厚颜无耻的言论,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流行,特别是那些被骗的日本民众,绝大部分人都相信日本政府的话。
最让人无语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这个说法,日本右翼更是火上浇油,企图恢复日本的军国主义,并要求参拜靖国神社。
至于具体是哪一种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但这份报纸,却被日本的档案室保存了下来。
当然,日本对毛主席的错误并不仅仅是这张照片,在1932年,日本情报部门在撰写毛主席简历时出现了许多纰漏,一开始就说毛主席在法国留学,只要稍微了解毛主席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一点是错的,这也能说日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确实不了解。
关于毛主席的报道
虽然,日本早年对毛主席信息掌握得不多,但是,现在的毛主席及其功绩,日本大众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在60年代,日本甚至还出现过一次红色高潮,有很多日本民众都视毛主席为偶像。
总的来说,在那个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国外媒体记者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信息研究得如此具体,已经非常不错了,只是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好的通讯设备,就连照相机也非常缺乏,所以,对于人的相貌照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数,甚至,很多时候都是素描画。
况且,当时处于战乱时期,共产党很难会让外国的媒体去接近毛主席,甚至有可能是国外派来的奸细,所以,他们要时刻保证毛主席的安全,这也导致毛主席的照片没有被广泛的流传。
毛主席
不管是日本人专门丑化毛主席还是确实是不清楚毛主席长什么样,都无法改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结果。
对于以上两种原因,你更认同哪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