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2020年02月03日00:22:12 历史 1063

说起月季花大师,大家都能举出不少外国的育种家,但是中国有一位神一样的月季大师你认识吗?她就是蒋恩钿女士,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是中国月季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人们称为 “月季夫人” 。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蒋恩钿女士为何被称为“月季夫人”呢? 1963年初夏,北京天坛公园迎来当年第一个月季花季,成千上万的人来月季园观赏五彩缤纷的月季。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人也在其列。一次,朱德、陈毅一起来到月季园,蒋恩钿也在场,陈毅对朱德说,你是兰花司令(朱德喜欢养兰花),然后指着蒋恩钿说,你是月季夫人, 这称呼便流传了开来,这便是月季夫人名号的由来。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蒋恩钿女士(1908-1975)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好学。蒋恩钿的经历也很传奇, 民国及以后那阵子的一些大名人几乎与她有关。杨绛是她在振华女中的学姐,后来她俩又在清华做了先后同学,成为终身的朋友。蒋恩钿在清华还与钱钟书、曹禺做同学, 和冰心亦是良友。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蒋恩钿与月季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50年代初,蒋恩钿与丈夫从美国回到北京后,他们常去一位旅欧华侨吴赉熙家中做客。吴先生17岁入读剑桥大学,到34岁取得了7个学位,最高为医学博士。他热爱月季,倾平生精力,到1948年为止,已引进国外200多个月季新品种。

1951年,70岁的吴先生病重,临终前提出接替他月季事业的人要符合三个条件:年富力强,能把月季花当做事业来办,而且有财力把花买过去;懂英文,可以研读他一生积累的欧美几十本月季花专门书刊;家里要有个大院子,能把吴家的400棵月季移种过去。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完全是按照蒋恩钿的情况设想的。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吴先生病逝后,蒋恩钿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吴先生的重托,把吴先生的400棵月季移栽到自己北京的家中并精心培育。为了建设人民大会堂月季园,1958年, 蒋恩钿捐出北京家中的全部月季花,用以建设人民大会堂月季园,她还义务为天坛公园培育了三千多个月季花品种。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除了北京天坛公园,她先后帮助京津地区先后建了4座月季园。在北京,蒋恩钿女士帮助建起了陶然亭月季园;在天津,她利用在家的时间,帮助建成了天津睦南道月季园。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可惜天妒英才,1974年,蒋恩钿女士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975年6月22日,蒋恩钿女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2008年,在蒋恩钿女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江苏太仓市政府筹建恩钿月季公园,以纪念蒋恩钿女士做出的贡献。同年5月,在蒋恩钿诞辰100周年之际,世界月季联合会为了纪念她对世界月季事业做出的贡献,把世界最著名的月季育种家阿兰·梅昂先生培育的,在世界月季评选中多次获奖的“梅昂2003”命名为“恩钿女士”月季。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她潜心研究月季,带领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被称为“月季夫人”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虽然孙飞被捕,郑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龙集团和万海案的关系,但专案组的调查却没什么实质性进展。首先,想敲开孙飞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孙飞只收美金,赃款都转移出去了不像姜红军他们都藏在家里,所以他笃定洪亮他们暂时查不出证据,就有恃无恐。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 天天要闻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当地时间 7 月 7 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台湾能否与大陆在经济上脱钩的文章。该文章认为,尽管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想推进这件事,但这对台湾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