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2022年11月03日11:12:10 历史 1100


文物折射历史,音乐照耀华夏

而乐器作为音乐的载体

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与传说

时间将许多历史的痕迹纷纷抹去

那些极少数流传下来的乐器

便成为今天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01

河南博物院

贾湖骨笛


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一只骨笛,一经发现便震惊世界,以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音乐史。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约7800-9000年。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经鉴定,贾湖骨笛由鹤类翅膀的尺骨制成,笛身长20多厘米,通体呈土黄色,晶莹小巧,光泽如玉石般亮洁,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这表明早在八九千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开始使用越来越复杂的音阶创作音乐。


如今,这支绝世的骨笛静静地躺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展柜里,成为馆里的“镇馆之宝”!它如同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信使,把先祖的智慧和情感,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给今天的我们。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笛子十大名曲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02

湖北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套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大型礼乐重器,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而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表明在战国时代,我国已具备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千古绝响,举世无双。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原件共奏响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发掘当年举行的演奏音乐会上,第二次是在197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赴京展出的现场演奏会上,第三次是在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录制中。此后,它便被严格保护起来,再无奏响。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周龙《编钟之魂》


03

日本正仓院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五弦琵琶是古代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盛唐时期。然而由于唐末连年的战火,五弦琵琶制作技艺渐渐失传,到了宋代则基本绝迹。但在今天的日本正仓院,却收藏着一把来自唐朝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这把琵琶是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珍宝,也是如今世界上仅存的五弦琵琶文物,属于绝世孤品。琵琶通体用紫檀木制成,面板中下部的玳瑁组成了正面的主要装饰,上面镶嵌有骆驼载胡人弹奏琵琶的图像,周围还有用螺钿制成的祥鸟。背面以螺钿饰有大宝相花、飞云等纹样,极为瑰丽工巧,历经千年仍保留着极其规整的形态和晶莹剔透的质感。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将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发挥到极致,无论在哪,无论是谁,都能从中窥见大唐盛世倾泻出的一线天光。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刘德海《琵琶独奏曲选》


04

故宫博物院

九霄环佩古琴


“九霄环佩”是盛唐开元年间制琴大师雷威所制的古琴,现存世四把,其中三把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还有一把被何作如先生私人收藏,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把最为知名,其背面还有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题字。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古琴有许多样式,“九霄环佩”为伏羲式,琴首微圆,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内收为弧形,浑厚大气。无论材质还是造型,都代表着古琴最高的规格,被视为“鼎鼎唐物”。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相传何作如先生在收藏“九霄环佩”古琴后曾遍邀名家弹奏,但音色均不理想。直到遇到古琴大师李祥霆教授,这把千年古琴才又焕发出完美音色。当沉厚流畅的琴声从指下流泻而出,千年前的盛唐似乎犹在眼前。李祥霆先生以七个词评价这张唐琴的音韵:“松透、恬静、圆润、雄伟、沉厚、悠远、神奇。”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古琴十大名曲》



数字资源 |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 天天要闻


这些珍贵的乐器

不仅鸣奏出一曲曲曼妙的绝唱

更照亮了华夏的文明之路

它们传递出的情感和背后灿烂的文化

你都可以在博物馆中感同身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