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湖北黄冈的林氏家族,人们最熟悉的当属“林氏三雄”,分别是林育英、林育南与林育蓉,他们是堂兄弟关系,其中的林育蓉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林彪,其实,林彪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叫林向荣,也曾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战,可惜在1949年壮烈牺牲。
林彪兄弟姐妹共六个,中间四个是四兄弟,分别是庆佛、育容(林彪)、育菊(林程)、向荣,他们按照字号来排正好是“正、大、光、明”四字,林彪字“祚大”,最小的林向荣字“祚明”。
1937年初,时任红军大学(也就是后来的抗大)校长的林彪终于在延安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三弟林育菊,林彪向弟弟介绍了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并鼓励弟弟们能够参加到革命的事业当中,还把一张红军大学的招生简章塞到了弟弟的手中,让他带回去好好宣传。
林育菊回到家乡后,称自己见到了二哥,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林育菊带回来的招生简章,林氏的这些兄弟子侄都激动不已,林彪的弟弟林向荣当即决定要报名参加革命,于是,林向荣便召集了九个青年一起向革命圣地延安奔赴,其中还有林彪的侄子林欣然、外甥陈得之。
林向荣来到延安后不久,他的哥哥林彪便在平型关给予日军以重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凭此,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看到哥哥取得的成绩,林向荣羡慕不已,心想一定要以哥哥为榜样,为革命多做贡献。
不过,随后林彪在返回延安的途中,被阎锡山的哨兵误伤,便前往苏联治病,林向荣则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的第四期学员。
毕业之后,林向荣被分到晋察冀边区担任副连长,到解放战争开始后,林向荣已经成为一名团长,是590团建团首任团长,仍然活跃在晋察冀军区,林向荣率部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绥远等战役,平津战役开始后,林向荣奉命向张家口发起战斗,生擒了国民党军二七一师师长张进修和副师长梁超。
林向荣此战仅用了16个小时,创下了全纵队首次歼敌一整个师的记录。
1949年4月,林向荣率部来到太原北郊,即将打响解放太原的战斗,当部队来到一座化工厂时,这里是敌人北郊防线的一个重要据点,没想到还未开打,敌人便举起了白旗,并提出商谈,为了减少军队损失,林向荣主动请缨,提出带领一个排前去试探。
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林向荣即将到达敌人阵地时,却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被逼到一个无险可守的“绝地”,虽然身处绝境,林向荣仍试图进行反击,警卫员中弹倒下,当林向荣上前救护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一九七师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便由师政治部起草给林彪写了慰问信,面对弟弟的牺牲,林彪虽然心痛,但却说道:“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完全可以理解!”
这一年,林向荣才33岁,此时距新中国成立也只有六个月的时间。
虽然林彪在晚年背离了马列主义,站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但客观来讲,林彪以及他的兄弟林育英、林育南,还有他的亲弟弟林向荣等人,都在革命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
林彪的堂侄林汉雄(林育英的儿子)曾说:
“林彪是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1971年64岁的他从顶峰跌到谷底。这些年,他又回到本该有的位置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对他都有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说,我觉得林家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