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绝对是中国历史中,最值得后人铭记和反复歌颂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经典故事和人物,比如东北抗联司令、烈士杨靖宇,比如百团大战,比如血战台儿庄,比如南京保卫战,这些人物、事迹,就像是一个个血色的符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渲染,流淌着金色的光辉。
在这样宏达的史诗长卷中,“铁道游击队”也是熠熠璀璨的一个名字,铁道游击队的传奇,之所以称之为传奇,就是因为它有很大的特殊性,以及独特的意义。
在当年那个困难的时期,几百个铁路和矿山工人,如何靠着智慧与顽强,在敌后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就是我们对“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永远津津乐道,永远孜孜不倦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的队长是谁?建国后获得了什么军衔,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我们今天就谈谈这几个问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铁道游击战争
打赢大仗有打赢大仗的好处,而局部地区的小胜也有小胜的好处,千万别瞧不起这些发生在抗战局部地区,不起眼的小胜利,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小胜利的不断出现,才一点一滴地奠定了中国抗战的胜势。
在广大的敌后战场,一直都存在着许多成建制的小规模部队,这些小规模部队,在当时的全国抗战大局下,显得不很显眼,但在后世,这些小建制的抗日部队,却是大大有名。
比如洪湖赤卫队,比如皖南支队,比如回民支队,比如敌后武工队,又比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铁道游击队。
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一样,铁道游击战争,就是一种以破坏敌军铁路线,用敌军的铁路补给做文章的作战方式。
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侵华日军号称要在一年之内“平推”中国。
这种宣言固然显露出侵华日军骄横过妄的态度,但也无不显示出侵华日军当时对自己硬实力的强大自信。
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们的敌人。
而无论从战略上,还是说从战术上,当时的侵华日军说要“平推”我们,真的是其底气所在,因为当时的日军,有伪满洲这个已经占据经营了六年之久的“近地后方基地”。
背靠着伪满洲这个后勤补给基地,靠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侵华日军 与我们中国军队的战斗,就从跨海远征,变成了就近交战,战争的性质,随着日军坚固的后勤补给,而发生了改编。
而且,侵华日军靠着占领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规模的铁路线、公路线,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补给。
侵华日军的战线打到哪儿,后勤补给就可以通过军列运到哪,而且这种铁路机动的方式,也加强了侵华日军输送兵力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地抽调兵力,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增加兵力优势。
可以说,霸占了我们的铁路线后,日军的作战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但这也增加了我们的作战难度。
而为了降低敌人的铁路机动,而给日军带来的战术优势,同时瓦解敌军由后方向前线输送兵力、补给的能力,铁道游击战斗开始出现了。
1940年,全面抗战爆发两年后,八路军鲁南军区成立了一支小型规模,人数不多,但作战能力很强的敌后武工队——鲁南铁道大队,而首任大队长,名叫洪振海。
第一任队长洪振海
作为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的队长,洪振海本身就是个经历很奇特的人,而他之所以能当上铁道游击队的首任队长,就跟他的这段经历有关。
洪振海是土生土长的鲁南人,家乡是山东枣庄。
洪振海于1910年出生于山东枣庄滕县,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但也是孩子最多的一户,因为洪振海家有12个孩子,他只是十二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
正所谓穷则思变,洪振海的父亲为了不让全家饿死,而选择将好多个子女送出去,让族亲或者血亲抚养。
而洪振海,就被送给了他已经出嫁了的姐姐家,让姐姐和姐夫来抚养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吃够了远离父母的苦,洪振海小小年纪的,也知道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为了能弥补一点姐姐的负担,主动跟随姐夫,到姐夫当苦力的煤矿当童工。
那个时代,无论是矿山还是矿井、工厂,由于黑心资本家的存在,基本一律都是黑矿井,黑工厂,像洪振海这样穷人家的童工,自然没少被黑心资本家压榨和欺辱。
但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法抗。
当时的枣庄煤矿就已经有了党组织,虽然不能公开化,但由于党组织的活动,工人队伍中有许多都是拥护党员的。
都不是什么文化人,大家没人懂什么是主义,什么是信仰,但所有人都知道,1共产党替穷人当家做主说话。
于是,洪振海也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个矿山上的红小鬼。
在青年时代,洪振海组织了几次工人运动,渐渐为他树立了一些权威,但是由于没有正规的党组织来领导他们的斗争,所以基本都是散兵游勇。
矿区的童工
由于长期在煤矿露天矿场工作,洪振海和自己的工人兄弟,都是飞越车厢,在车顶乱飞的铁轨好手。
经常扒日军的铁轨,搞情报工作也有声有色,于是,1938年夏天,洪振海和自己的工人朋友王志胜,决定将他们的小部队,称作枣庄铁道队,日常作战就是袭扰鬼子的火车站,不打打仗,专挑小仗大。
时间一长,他们就成了日军眼中的眼中钉。
而部队的正规化,则要追溯到1940年的年初。
1940年1月25日,铁道游击队在枣庄县陈庄村成立,成员有20多人,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成员。
从这一年的一月开始,到次年的年底12月,洪振海率领部队,进行了大小近百次战斗,战果颇丰,也令日军十分忌惮。
于是1941年12月,趁寒风呼啸,部队准备窝冬的时候,近千名伪军对铁道大队进行“扫荡”,结果,就在突围的过程中,大队长洪振海与敌激战,最后中弹牺牲。
第二任队长刘金山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很强调主心骨发挥领导作用的部队,这种部队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就是内部团结,整个部队宛如一部精密机器,而每个成员就是机器上的每颗螺丝钉。
洪振海形象
在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之下,他们对领导者的战术意图执行很到位,所以他们的战斗力也会有保障。
但缺陷就是,一旦领导成员出现了变故或者牺牲,那么以往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会无法运转,变成一盘散沙。
洪振海同志的牺牲固然让成员们十分悲痛,但抗战仍在进行,他们只能强忍悲痛,尽快决定新队长的人选。
其实,洪振海烈士的忠诚战友,陪他一路作战至今的副大队长王志胜,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威望,也能胜任队长,或暂代队长职务的,只不过,在之前的战斗中,王志胜也负了伤,当时还昏迷在边区的野战医院。
铁道游击队们需要重新决定出,新的铁道游击队队长。
而铁道游击队员们的选择,倒是很一致。
洪振海烈士之墓
那就是首任队长洪振海的最佳助力,被洪振海一路提拔上来的第一分队长刘金山。
刘金山,共产党员,他祖籍山东枣庄蔡庄村。
刘金山不管是出身,还是成长经历,包括所受的阶级压迫,以及对地主阶级,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程度,都与洪振海相似,也因此,在刘金山作为战士,参与了几场战斗以后,洪振海便很器重刘金山。
刘金山
后来,刘金山被洪振海任命为小队长,分队长,时常帮他出谋划层,帮他组织作战,他与正在病中的副大队长王志胜一样,都是洪振海的左膀右臂。
所以,在洪振海牺牲,王志胜住院的情况下,游击队员们想到的最佳人选,就是刘金山。
刘金山
但是我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民党的军官任用,全靠投机钻营与私人感情,而我们共产党则不同,任何事情的决定,都是我们组织内的党员的集体意志,因此需要集体表决。
哪怕是在前大队长牺牲,新大队长未定这种很紧要的生死关头,我们也不动摇党在党内任命上的基本原则。
为此,在询得战士们的一致同意后,大队政委决定,按照当地农村的老习俗,给几位大队长候选人的背后,各放一只碗。
这就是候选人席位了。
至于选票,大队政委掏出一袋黄豆,分给每个人一颗,这就是他们的选票了。
事急从简,这是大队政委一时之间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
想选谁,就把手中的豆子放在那个人身后的碗里,战士们依次上前放豆去了。
当票选结束,刘金山背后的碗中满当当的黄豆。
他以最高票当选后,大队政委进行了书面记录,并于1942年5月向上级军区进行报告,请求军区批示。
刘金山
不久,鲁南军区下达了正式文件,正式任命刘金山为新任铁道大队大队长,也就是铁道游击大队的第二任大队长。
虽然换了新大队长,但铁道游击队的作战任务依然没变,那就是,扒铁轨,破袭交通线。
在刘金山的领导下,铁道大队继续进行铁道作战。
所不同的是,由于刘金山精于算计,粗通谋略,因此他策划下的作战方案,常常发挥着精打细算的作风,只肯占便宜不肯吃亏。
每次出击,刘金山的部队少则扒掉一根铁轨,多则破坏一段铁路,而且有时昼伏夜出,趁夜而行,有时又趁天色将亮未亮,敌人防守最松懈的时候出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战果。
而且刘金山很知足,对他而言,无论是一根铁轨,还是袋粮食,哪怕是缴获一柄手枪,都是一种胜利。
这种对自身的定位很明确,对自身的能力很有分寸,知道以最小的代价夺得最大的胜利的战略态度,才是最符合铁道游击队这种二线敌后部队的定位的战略态度。
于是乎,在刘金山这种战略思想的领导下,几年时间过去,铁道游击队不仅没有在敌人的封锁与压迫下,一点点被蚕食、消灭掉,反倒是在敌人制造的夹缝中,日趋壮大,人数一度从100人增加到300多人,规模堪比一个营。
而除了担负铁路破袭、交通站打击这样的任务外,刘金山的铁道游击队往往还要配合中央决策,执行一些特殊而重大的隐秘任务,比如,护送一些身份贵重、不容有失的“大人物”。
开国上将,原总政治部主任萧华,曾经在建国后,跟人回忆起一件事情。
那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作为山东战区的115师政治部主任,与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萧华,要会中央军委驻地陕北延安,去汇报工作。
上将萧华
途经敌占区枣庄一带,肖华和他的警卫员,受到了地方游击队的“护送”。
而后来他才知道,当时从地方支队接到他,并一路护送他越过津浦铁路,将他安然无恙的送到下一阶段护送部队黄河支队手中,的那支队伍,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一直敌后武工队,鲁南铁道大队。
刘金山之墓
萧华上将一直活到了1985年,而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出品时间,也是1985年。
虽然萧华上将没有来得及看过这部电影,但他晚年时期,看着刘知侠撰写的小说《铁道游击队》,回忆起当年,被刘金山和他的铁道游击队一起护送,那种踏实稳定的感觉,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
而刘金山本人,建国后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算是对他此前戎马生涯的一种肯定。
后来,刘金山从任上以副军级退役,晚年逝世于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