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2022年08月27日22:54:36 历史 1652

春秋战国起,随着周朝分封制的崩溃,群雄并起,战乱不息,礼制的崩溃、知识的下沉,让得士族骤然崛起,成为了思想交汇的中心。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诸子百家,层出不穷,在思想碰撞间,儒家法家纵横家在此期间大放异彩,而其中的法家同儒家一般,它们的哲思深深嵌入在了中华民族身上。

法家的主张便是依法治国,以法律来定赏罚,杜绝了人权滥用,为了震慑百姓、严正法令,许多严酷刑罚应运而生。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在古代有非常多的刑罚,有一种刑罚在古人看来极具侮辱性,不痛不痒却忌讳万分,背后深藏何种意义?

臭名昭著的十大酷刑

特别是臭名昭著的十大酷刑,通过对于人身心的莫大伤害,来达到让百姓令行禁止,害怕刑法的目的。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如凌迟,开始于辽金时期,凌迟之刑,必须历经三千多刀且要求刀刀不致命而且要保持犯人的清醒,时常用于犯上作乱的罪行。

而车裂之刑,虽然从周朝便已经开始有了,但是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还是在对这种法制普及者、法制践行者-商鞅身上的施行来得让人印象深刻。

腰斩的刑罚则是始于周朝而终于清朝,基本上贯穿了中华整个封建专制时期,腰斩之刑残酷之处便在于,人在受刑后依旧保有意识,仍然有着痛觉,饱受痛苦方才死去。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还有砍去双脚的剕刑、剥去膝盖的刖刑、在脸上刺字的墨刑,也有像剥皮、五刑、烹煮、宫刑、活埋等等这类顾名思义的刑罚。

刑罚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政权、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而这十大酷刑是通过增大和延长对犯罪者的痛楚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但是也有一些刑罚,它则是另辟蹊径,正所谓杀人不过诛心,通过刑罚来影响个人的精神和破坏其社交权利和社交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跟杀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

髠刑

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时常能看到剧中无论男女尽皆都是长发飘飘,通过钗和冠来进行束发,很多人以为这是为了增加美感。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其实这是尊重历史,蓄发留发在古代虽都是日常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流传至今的一句俗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程度相当于例行孝道。

因此髠刑的出现,便是对受罚者在心理上巨大的精神伤害,这种刑罚的行刑内容是对头发眉毛等身上毛发密集之处全部一扫而光。

站在而今,这种方式在旁人看来,有时候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个性,在许多常人看来,可能仅仅只是有些诧异好奇罢了。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但是放在古代,面对这种刑罚,也就意味着一旦你抛头露面,为人所见,便让人知道你大抵是犯了什么罪,如同留有案底般。

自周朝以来,自有一套封建礼俗规范和限制着从贵族到百姓各个阶层,这些礼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百姓安定。

但从另外一方面,固步自封的礼俗文化毫无生机,一步步地蚕食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到每个时间段每个身份自有一套行为规范。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特别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之上,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哪怕是设置了各级县令,也依旧无法真正做到落地到户。

因此宗族乡里在古代之中,在相当程度上,其权利丝毫不亚于县级政府机构,宗族之人犯事,首先自是应当交由宗族以族规处置。

只有在案件重大的情况之下,才会交予县衙乃至更上一层听凭处置,但尽管如此依旧是需要向宗族有声望的长者进行交待汇报。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此外古代为了保证粮产稳定、确保户籍不流失,无论行走至何处,都需要有政府官引,因此,除非是入朝为官,一个普通的人终其一生他的圈子都是固定的。

故此宗族关系、乡里关系、孝悌之道在当时的地位便是一高再高,每个人更加需要做到跟大众一样,做到谨言慎行。

所以不难看出,一个人一旦受到了髠刑,那势必只能回到乡里,自古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尚且不论,单凭着乡里之间,对于不忠不孝的指指点点,便是终其一生也逃不开。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在当时曹操以发代首的故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疑惑,认为到底是士官迫于官威还是过于愚忠,竟然会对曹操割发以代首而感到动容,好像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朝代、所有民族都对髡发畏之如虎,除了在晋朝传进中原,接受佛教,需要皈依而髡发之外。

也有许多民族也有着髡发的习惯,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刑罚。比如西羌人的习惯便是披头散发或者是编织发辫。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西夏建立之后,党项族便将髡发作为一种民族习俗颁令而下,让国内所有人必须遵守,由此可见,髡发见仁见智。

而许多游牧民族选择髡发的理由更似乎有着地缘因素,有些是出于敬畏自然,秃发在他们看来是为了通达上天,通晓天意。

有些是出于迁徙和战争需要,秃发有利于让他们行走更加便利,减少洗漱的烦恼,也可以在受伤之后得到更为及时的处理,避免感染。

结语

许多刑罚放到而今因为其手段残忍,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只闻其名不见其刑。

在古代极具侮辱性刑罚,不痛不痒,却被古人忌讳,背后有何种意义 - 天天要闻

尽管如此,我们不单单需要看到这些刑罚的残酷性并坚决杜绝这种增加人的痛苦的刑罚的出现,也应当看到,法治社会在古代已经开始了萌芽并逐渐成型。

而髡刑这种断绝社交属性的刑罚,更加需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去进行思考,从髡刑之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刑罚的残酷,也能从中窥见出古时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逻辑。

对待历史,我们或许可以少点站在而今时代的角度进行是非评论,而是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尽量了解人物、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他们的当时的逻辑。

以此鉴今,通过回顾历史,摆脱固有的因果、固有的逻辑思维,在汹涌向前的历史潮流之中独领风骚,肩负起时代责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 天天要闻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在小说中拥有美髯公绰号的人有两位——《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水浒传》中朱仝!关羽的美髯公称号,是汉献帝刘协赋予他的!刘备占据徐州一带,让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讨。刘备不敌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绍。关羽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 天天要闻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据“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青浦区政协主席曹卫东、区委副书记刘琪,青浦区委常委张得志、苗光辉、顾骏、叶靖、李峰出席会议。这一消息显示,青浦区副区长李峰已任青浦区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