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创建大周朝后,最为器重的人就是狄仁杰。在她当政期间,实行酷吏制度,仅宰相就杀了14名,流放9名。而在这样严酷的政治环境中,狄仁杰却能够得到重用
1因为狄仁杰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地多次劝谏皇帝
2知人善荐,在当时武则天大肆杀掉反对她的人留下很多空位的情况下举荐了很多例如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3.武则天知道他的建议是为民,不带私心
4狄仁杰确实有治国安邦之才,能文能武。在任魏州刺史和幽州都督期间,多次统兵北击契丹,以致于后来契丹人听到狄仁杰的名字就不战自退。
5.狄仁杰是一个足智多谋、随机应变的人
狄仁杰和之前的包拯就很不一样,他并不是一个天才,古代常有一句谚语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30岁考上明经,已算晚矣;50岁考中进士,犹未迟也(大部分就是讲狄仁杰跌宕的一生)
而相比包拯28岁进士,狄仁杰28岁中明经,相比之下狄仁杰就很普通但是他很幸运,授汴州判佐被小吏污告,遇到了时任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而沧海遗珠的典故就出自于此
后来阎立本举荐他为并州法曹
而狄仁杰也同样勤劳 且能力出色,在地方任职时积累了20年的断案经验,才任职大理寺丞,期间 一年判决了大量以往积累的案件,涉及人员一万七千人,而都没有人冤诉,足以可见他的断案能力还是不错的,而大理寺干的都是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狄仁杰仕途坎坷,在李旦时期被外放宁州刺史,期间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而当时的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听到后向朝廷推荐
在武则天上位的关键时期,当时他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而当时的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借机欺压百姓罗织冤狱,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直言斥责,称其之罪甚于李贞,回朝后就弹劾他侮辱宰相,后被贬复州刺史
后武后上位狄仁杰于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而这个凤阁鸾台平章事,唐初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与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
后来酷吏
而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而当时的律法是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而狄仁杰认罪后写帛书给自己的儿子上呈给武则天
而因为这件事就被贬到彭泽县,担任县令,过了几年因为契丹攻陷冀州,为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一开始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
后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过了一年 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这次就比上次要好一些,即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一把手
又过一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而突厥杀了俘虏后,退回漠北 ,而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而在武则天想继承人的时候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
而武则天也很信任狄仁杰,武则天尊称狄仁杰为“国老”,所有的大臣见了皇帝都得下跪,唯独狄仁杰除外。
对于狄仁杰并没有反对武则天当皇帝我觉得更多是他的出发点:当个好官,做个好人,方式不重要,骂名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给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