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2022年07月14日21:38:09 历史 1999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文|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现如今,人们提起首都北京的天安门,脑海中立马就能联想到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站在巍峨的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景象。

那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不但就此通告全球百余年备受欺压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通过天安门城楼下那气势雄壮的阅兵分列式震动了世界。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老照片

至此,这座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地点隔街相望的门楼,以优美的中国古建筑风韵与其背后承载的独特历史意义,为后人所熟知常年来到此地来观摩游客络绎不绝。

但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要不是毛主席亲自拍板,后世深入人心的天安门,恐怕就会被当时另一个优势颇多的开国大典举办地点西苑机场所取代,成为湮没在历史长河当中的又一代表。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西苑阅兵老照片

新中国在北平的第一次阅兵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发展,建立新中国的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为此前往当时还未改名为北京的北平市统筹全国事宜,就成了毛主席心目中必须要走的下一步。

同年3月23日出发前往北平时,毛主席对同行的周总理讲道: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退回来就是失败了,我们就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老照片

可见毛主席对于此次在时局动荡情况下进驻北平十分的重视。

所以在三月底到达北平后,中共中央经过商讨决定,在北平举行入城仪式检阅部队,地点就选在当时北平郊区的西苑机场。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北平老照片

此处乃是清朝时期皇家狩猎场所,后来因为时局动荡改为养鹿场,到了抗战时期的1940年这里被改建成机场,后来此地一直都是民国时期北平的重要机场之一。

当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到达西苑机场阅兵现场时,早就受邀赶来的人民群众立马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迎接他们的到来。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西苑机场阅兵老照片

随着象征着阅兵仪式开始的信号弹冲上云霄,毛主席登上第一辆吉普车后,周总理等领导也依次登车,开始在负责阅兵式的总指挥刘亚楼将军的带领下,缓缓检阅了现场的步兵团,摩托化步兵,炮兵与坦克等兵种。

雄姿英发的战士们依次向着经过的领导人敬礼,而参与阅兵过程的人民群众更是怀着激动的心情不断鼓掌表达着心中的情感。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老照片

就这样伴随着群众们的欢呼声,这次十分圆满的入城阅兵仪式就此结束了。但也是这次入城阅兵仪式,让西苑机场成为当时人们心中建国阅兵的首选地址。

到1949年七月开国大典委员会成立后,人们为阅兵与大典仪式在哪举行,产生了分歧。一派赞成原先举办过阅兵仪式的西苑机场,一派赞成有着高耸城楼的天安门。

两方对于二地的优劣各自提出了看法。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大典阅兵阅兵老照片

有人认为天安门虽然地处北平要地有着高耸的城楼可以充当观礼台,但正是因为此地位于城市的要地,一旦举行开国大典,面对人数众多的观礼人员,势必要在当日对整个北平城执行四个小时以上的交通管制,这既会加重人民群众的负担,又会对那时刚刚组建的公安同志们形成沉重考验。

加上当时的长安街并不宽敞,必然限制阅兵规模无法做到西苑机场那般宏大。

还有此时国民党虽然连连败退,但是空军实力尚存,若是选择天安门作为开国大典现场,面对空袭并不好疏散与隐蔽。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纪念馆截图

而另一方认为,开国大典若是举行必然人数众多,西苑机场过于平整没有一处高台,要想举行必然耗费土木修建观礼看台,这种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的行径,对于当时的人民政府来说负担太过沉重。

其次,西苑机场位于北京郊区,位于当时的市区还是太远,要是人民群众想要共襄盛举一来一回之间太过费时费力,而且民众的安保工作也不好安排。

还不如到气势恢宏的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老照片

要知道,天安门自清朝倒台以后,从北洋到民国这里都悬挂过政府首脑的照片,所以在全中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西苑机场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多少有些名声不显。

就这样两方怀揣论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导致阅兵指挥部的绝大多数人倾向于第一套在西苑机场的方案,在当时确实得防备蒋氏手中的空军袭击。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北平老照片

眼瞅着开国大典就要花落西苑机场,听取多方意见的周总理反复权衡后,决定选择天安门作为将来开国大典的地址较为稳妥,所以写下一封信件交于毛主席与朱总司令,全文如下:

“毛主席、总司令(朱德)、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毛主席看完后,当即拍板决定同意周总理的建议,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天安门老照片

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与不为人知的细节

由于北平历经战火,天安门城楼早就陷入无人修缮的境地,城墙上不但布满杂草,就连朱红色的墙皮都在雨水的侵蚀下,变得斑驳发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崩落,直接漏出了里面的墙砖。

为了能够让天安门城楼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开国大典,周总理当即在会议上做出了组织修缮,委员会成员通过会议一致同意对天安门与天安门广场的修缮工作。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天安门老照片

此次修缮工作主要是由当时北京周边部队抽调的人员负责,而当地的民众主要是参与配合的工作。

结果这一清理,就发现当时天安门城楼的门洞中居然堆满了炸药。

后勤部门的战士们发现的几个门洞中有四个都是封死的,处于保险考量,他们找到工具一点点砸开,进去后却发现全是军用的烈性炸药。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解放前美国拍摄的北平老照片

在现场的戎子和当即将发现大量炸药的信息报告给当时负责北京驻防事宜的叶剑英。

叶剑英立马决定让部队派出专门清障力量,迅速将这些烈性炸药安全转移到其他地方。

为了防止北平还有类似的事件,叶剑英专程找到当时傅作义的副官询问此事。

那位副官倒也坦荡,直言这件事情他知道,而且还对为什么将炸药堆放在天安门的城洞内做出了解释。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北京老照片

因为当时国民党上下都知道,解放军对于名胜古迹的保护态度,认为既然在太原与天津的攻城战中,都不舍得用大炮轰击国民党占据的古迹,那么有着六百年历史的紫禁城,解放军更是不会发动炮击,那么把易燃易爆的炸药放在这里最安全不过了。

解决炸药风波之后,天安门在解放军两个师的兵力,上万劳动人民的帮助下,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被修缮一新,使得当初破烂不堪的城楼与广场再度迸发出远超当年风光。

这也是我们后世所见天安门的最为熟悉的样貌。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老照片

在细节上,这次阅兵并未像后世的天安门阅兵那样,在上午十点左右举行,而是反常地将阅兵时间定在下午三点。

这主要是防备当时蒋氏派出空军轰炸。当时国民党的空军夜间轰炸技术不过关,所拥有的轰炸机也都以中型轰炸机为主,来到大陆轰炸后往往要在轰炸后,赶在天黑之前返回。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飞行编队

如果上午举行阅兵,那么国民党空军就能大摇大摆地赶过来,但选择下午的话,国民党的飞机就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赶不回去,利用这个弱点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空袭。

而且举行大典时间是绝密,直到10月1日早晨6点才将要举行开国大典的事宜通过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世界公告。直到一年后解放军空军战斗力与地面防空力量逐步变强,这才将国庆阅兵改为上午举行。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作为新中国首次天安门阅兵,在分列式上的顺序跟以往大家印象中的“陆海空”三军顺序不一样,而是按照“海陆空”三军顺序进行排列。

那一天的现场广播也是这样报道:

“走在队伍最前边的是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海军部队穿着崭新的蓝色军装正接受检阅……”,

这个分列式的顺序也是到了1950年才改成陆海空三军的顺序。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老照片

而且当时阅兵的方队走的也不是现在的正步,当时解放军正步多沿袭从清末新军的德式正步进行军事队列训练,而海军则是深受英国影响训练多使用大姿态摆臂的英式正步进行训练。

所以两个方队在过往的阅兵式录像中正步走的差异明显,到了1950年解放军就借鉴苏式正步开发出了中式正步,这才变得整齐划一起来,这也是开国大典当中小细节之一。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老照片

接下来就是开国大典中著名的让空军再飞一遍,当时由于新中国没有多少工业基础,所以空军所拥有的飞机都来自缴获。

当时担任航空局局长的常乾坤就曾对聂荣臻发问的“你们能不能够组建一个飞行队”这一问题这样回答道:“可以组织一个小队,小一点的,大队也组不起来。”

在这种情形下,观摩完西苑机场解放军空军的表演后的朱总司令有些用希冀的口气问道:“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什么飞机都行。”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老照片

这才又调集轰炸机教练机通讯机与刚修复运输机,共计八架飞机一同补充进受阅飞行队。

为了防止国民党空军袭击典礼现场,其中四架战斗机荷枪实弹,准备随时与来袭敌机交战,好在敌人并未在10月1日出动大规模轰炸,这才得以让第一批共计9架战斗机在飞完一圈后,跟在教练机后在飞了一遍。

让当时在场的外国记者在报道中惊呼:

“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1949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决判断,后世可能看不到今日的天安门 - 天天要闻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老照片

结语

回顾这段历史,如果没有周恩来总理的关键建议与毛泽东主席的果决判断。

有很大的可能性,今天的天安门绝不会像现在这般誉满全球。

现如今我们看着雄伟的天安门无不怀念,当年的革命先辈们的举行,为我们留下这份宝贵的遗产,让我们能够时刻怀念毛主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 天天要闻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滚滚长江东逝水”,改朝换代多了去。可中华民族的根,一直没断过。不过,在此期间,也是险象环生,这根,曾四次差点被刨被断。好在,每一次,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此乃中华国运!头一次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把国家搅成烂泥。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