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2022年07月08日10:01:11 历史 1206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1946年5月30日,刚刚落地沈阳准备亲自督战的蒋介石还未站稳脚跟,便被一通来自东北战场前线的电话气得浑身发抖。

他不顾委员长身份,当着众人的面破口大骂:“娘希匹的,要走就早些走,偏偏在这个时候拆我的台!”

听到这句,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只了解蒋介石脾气差,却不知道究竟是哪路神仙能让其大动肝火。

而破了蒋介石“养气功夫”的,正是从收编以来,一直被他看不起的第184师滇军。

1946年5月30日,第184师在师长潘朔端的带领下,和第552团大部在东北战区之中进行了战场起义,让原本位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瞬间士气大降,战场局势顿时改变。

可让蒋介石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年之后的5月,滇军60军第184师却被林彪带领的部队一举歼灭,并放话绝不再接受起义。

这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作为起义军的184师为何会倒在林彪部队的枪下?

海城起义

让时间重新回到1946年5月28日,回到第184师所在的东北战场上。

5月入夏以来,这里的气温逐渐上升,骄阳好似失控般炙烤着每一寸土地。

同样失控的,还有战场上的局势。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四天前,第184师师长潘朔端得到消息,在鞍海战役上,守在鞍山的第551团除团长张秉昌和少数人以外,全部马革裹尸。

感受着寥寥几字背后透出的沉重与悲惨,潘朔端心中生出愤怒、憋屈、和无力的感觉。

他想不通明明日本已经投降一年之久,国家为何依旧内乱不断,更想不通蒋介石明明签订了《双十协定》,为何又要阳奉阴违,出兵攻占东北地区。

但他知道的是,此时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完全成为了贪污腐败、滋生权欲的温床,想要让国家统一,必须另寻出路。

他现在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加入共产党的机会。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潘朔端

早在一个月以前,他就已经开始筹谋这件事。

他知道自己的参谋长马逸飞曾在1927年加入过共产党,但因所在地党组织遭到破坏,被迫中断了联系。

如今马逸飞虽然脱党多年,可对于中共的纲领和政策依旧非常熟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共产党,他连同马逸飞和副师长郑祖志等志同道合之人,每天收听延安的广播,并在早餐后由马逸飞负责记录并讨论。

潘朔端对他们说:

“蒋介石政府贪污腐败,不顾国家安危、人民痛苦,跟着国民党只有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即使不被共产党的军队打死,也会被蒋介石分化瓦解,被人民骂死。只有把队伍拉倒八路军干革命这条路,才能真正的实现和平。”

是的,第184师作为滇军,不属于国民党嫡系部队。作为被收编的队伍,滇军在国民党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但被其他嫡系部队看不起,还在每次都被当做炮灰使用。

而这次来东北,蒋介石为了监视潘朔端等人是否有谋反之心,早就在队伍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他命张、彭两名少将参军带着一支由39人组成的“谍报组”,常驻第184师,时刻监视着众人的一言一行。

这种做法让连同潘朔端在内的滇军心生不快,十分反感。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潘朔端不再明目张胆地带领战友收听延安电报,只让副官每天晚上记录延安新闻内容,然后再整理文件,装入机密卷宗,秘密送到各师、团主要将领手中,以作每日“功课”使用。

在连续几十天的学习下,潘朔端坚定了方向,决定把队伍拉到八路军去干革命。

1946年5月27日,作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的林彪派人给潘朔端送来一封密信,信中写到:

“军校一别,各奔东西,今不期而遇,乃天作之合,望能再次合作,以期殊途同归。”

看着手中的信件,潘朔端心中百感交集。他和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同班同学,俩人在校期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再次相见,却不想要兵刃相交。

回想起前几天第551团的惨状,蒋介石对百姓和滇军的态度,他随即决定带领全师进行反蒋反内战起义。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5月28日入夜,他将郑祖志、马逸飞和第552团团长魏瑛召集到一起商议起义事项,决定在起义前先和民主联军取得联系,并将军中蒋介石的眼线全部控制住,至此,军中绊脚石算是全部踢开。

5月29日黄昏时分,潘朔端与民主联军联系成功。

当晚11点,潘朔端和民主联军四纵队特派代表会面,双方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次日清晨,为配合潘朔端起义,民主联军以黑云之势包围海城,原本还有反抗之心的士兵看此情况,顿时萎靡下去。

眼见时机成熟,潘朔端高举反内战、促和平的大旗,在东北民主联军的配合下,成功向着太阳,加入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中。

但此时的潘朔端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忽略了一个人,从而导致让第184师随其陷入了死地。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被迫”联盟和叛逃

当潘朔端“举家”起义时,远在大石桥阵地的550团团长杨朝纶也接到了缴械接受整编的命令。

但潘朔端不知道的是,除了自己和杨朝纶保持联系之外,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同样与其有着“约定”。

杜聿明以第184师师长的职位为诱饵,要求杨朝纶固守大石桥,等待援军到来。

这一诱惑,让杨朝纶本就不坚定的意志产生了动摇,他在道义和名利之间,开始向杜聿明倾斜。

他知道国民党对滇军不好,因为他本身就是滇军出身。

但这次从滇军“首领”龙云被边缘化后,他就开始心向“中央军”,并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国民党军队的核心层。

这次起义,对他来说是个好机会。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可就在他等待援军到来,做着日后挥斥方遒的白日梦时,第550团突然就被民主联军一锅端了,自己也沦为俘虏。

看着梦想破灭,杨朝纶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明明说好的等待援军,为何等来的是民主联军呢?这种变故让他有些拎不清情况。

就杨朝纶的处置问题,军中在结合潘朔端等人的意见后决定:先将其收编,再慢慢改变思想

考虑到杨朝纶是滇军旧队的“袍泽”,并且在军中具有一定威望,于是便将其任命为新成立的民主同盟军第一军184师副师长,而原本他麾下的第550团中的部分人员也同样得到了任命。

就此,杨朝纶算是“被迫”加入了共产党联盟的阵营。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但这并不是杨朝纶想要的,一个副师长的虚职,哪里有正师长的实权来得痛快。

于是他利用平日训练和闲暇之余,笼络了大批思想有问题的基层军官。

他们表面上人畜无害,背地里却在军中愈发地肆无忌惮。

由于第184师是潘朔端带来的,军区首领考虑他们的思想还未转变,暂时不能适应共产党的艰苦条件,所以对184师极其照顾,不仅在生活物资上有优先权,平日里还天天都能吃上大米。

相比之下,我军其余部队却只能吃高粱和野菜混一块的馍馍,而且还不能确保每个人都吃饱。

这种千金买骨的手段无疑是想让这些人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关怀,让他们有种“回家”的感觉。可谁知一旦将条件放低,他们就开始闹事,说我军和蒋介石没什么区别,都欺负他们滇军不是嫡系部队。

慢慢的,第184师中产生了一种骄奢淫逸的风气。军官们拿着钱财吃喝嫖赌,下面的士兵跟着有样学样。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有杨朝纶的影子,但此时他并未将心思放在这些小打小闹上,他要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动向。

1946年10月,杨朝纶从广播中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即将向南满根据地发起大举进攻,于是心中便有了盘算。

10月30日,共产党被迫放弃通化,全军向临江方向转移。走之前,军中下令命184师从石人车站撤离。

听到这个消息,杨朝纶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深夜11点,杨朝纶联系旧部,策动反动人员,裹挟强迫1300人脱离革命队伍,趁着他人入睡之际吹响经济集合号号角,带着反动人员叛逃。

这支反对队伍虽然很快就被击溃,但杨朝纶还是逃出生天,顺利进入国统区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林彪:坚决歼灭

回归国民党的杨朝纶在杜聿明的帮助下,成功当上了184师师长。

虽然此时的184师已经名存实亡,但他还是一副“愿为党国献身”的架势,准备和共产党抗争到底。

但世间大势犹如滚滚长河,阻挡历史前进脚步的人,一定会被历史踩在脚下,杨朝纶也不例外。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之后,国民党不仅失了人心,更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林彪和聂荣臻的带领下,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成为了一支钢铁队伍,队中每一名战士都像是一把尖枪,直刺国民党的要害。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对国民党发动夏季攻势,而作为沈阳至永济和四平至通化两条铁路交汇点的梅河口,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梅河口我军要,国民党的军队也要,可让双方都没想到的是,就当双方在此碰面后,却发现对方竟是自己的“相熟之人”——第184军。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对于当年的石人车站叛逃一事,民主联合军上下都在心里憋着一口气,如今除了必须拿下梅河口交通战略要点以外,还多了一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战前战略会议上,平日中少言寡语的林彪罕见发火,他特意指示南满部队:

“对待184师,凡经过战斗打响者,即坚决歼灭之。切勿中途接受不解除武装之起义。”

切勿接受起义这句话足以看出林彪对此前背叛一事的想法,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

而且这一仗,必须要将184师彻底打散,打趴下,一切想要谈和起义之事不用考虑,决不能再给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机会。

四纵队副司令韩先楚接到命令后,带领队伍火速赶至前线,进行战前动员和军事建设。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22日,攻城队伍包围梅河口。

24日下午,第10师在炮兵火力的掩护支援下,夺取梅河口镇北外围阵地,第30团沿铁路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

25日,在两个炮兵团连续的轰炸下,梅河口守军被炸出一条口子,突击队伍瞬间涌入,准备第二轮进攻。

但由于此地地形开阔,无法进行步炮协同,缺少炮火支援的条件下,我军遭到敌方火力压制,伤亡惨重。

26日,在经过一夜的商讨调整后,韩先楚决定另外选择突击点,将兵力火力向车站方向转移。

守在此处的184师士兵自知没有退路,决定拼死一搏。这场遭遇战双方打得杀红了眼,负责突击行动的第30团损伤巨大,敌军也只剩残喘之力。最终,车站在我军支援到来后被破。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28日,最后的决战来临。

辽东军区为将184守军集中歼灭,一举拿下梅河口的控制权,决定从南、东、东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一举突入守军核心阵地。

当天的战斗中,守军所在的楼房不知被炸毁多少,地上的弹坑不知被填平又炸开了几次。

双方将子弹打完了就用大刀,大刀卷刃后就上手肉搏,地上堆满了尸体。

这场战斗将东北民主联军的血气完全打了出来,将此前因184师所受的憋屈和屈辱全部发泄了出来。

林彪派兵包围叛军184师,怒下军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 天天要闻

此役,我军打出了英勇无畏的气势,将184师全部歼灭,生俘少将师长陈开文,控制了该区域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北满主力成功在四平以南会师,结束了南满,北满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

而杨朝纶作为184师的师长,也在1950年被潘朔端亲自宣判了死刑。

优待俘虏一直都是我党政策,但作为一支属于人民的部队,绝对不会容忍叛徒的出现,也绝对不可能轻易对叛徒从轻发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 天天要闻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区陆续通过开展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与党旗合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