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2022年07月05日01:31:14 历史 1864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是汪精卫的成名之作,题目为《被逮口占》。作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汪精卫早年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不惜舍身刺杀大清王朝摄政王载沣,被捕之后,从容面对,视死如归,这才有了这首豪气洒脱的著名诗句。一时间汪精卫的大名,声震南北。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特别是在孙中山去世以后,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直线上升,本是最有希望继承孙先生遗志,接任党主席职位成为一把手的,可造化弄人,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烂,最后居然叛党叛国,成为了中国的头号汉奸,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汪精卫

汪精卫凄苦的童年:

1883年的5月4日,这年正值清朝光绪九年,汪精卫出生在广东的番禺县。老爹汪瑎当时已经62岁,可以说是真正的老来得子,喜出望外的汪瑎把这个男孩儿取名汪兆铭,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字,我们下面再讲。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少年汪兆铭

当时的汪瑎已经有9个孩子了,算上汪兆铭,一大家子十几个人,算是一个大家族了。作为衙门师爷的汪瑎,靠着衙门的俸禄和一些灰色收入,勉强支撑起家庭的开销。所以汪精卫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由于汪兆铭在兄弟几个男孩中排名第四,所以后来凡是了解他的人,都叫他四哥。

受父亲影响,汪精卫从小就喜欢读王阳明陆游,既领悟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又体会了陆游的豪放文风,这些都对以后汪兆铭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愉快的童年总是短暂的,在汪兆铭13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第二年父亲也撒手人寰。这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讲,内心得多么的凄苦啊!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清朝末年的百姓生活

而且父亲汪瑎本是祖籍江西婺源,后来客居到广东。所以到死的时候都不会说广东话,可以说是客死他乡了!没办法,少年汪兆铭只得依靠,比自己大20多岁的同父异母的大哥汪兆镛抚养过活。

17岁出门闯荡江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汪兆铭17岁的时候,他决定出门打工赚钱。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听说这个汪兆铭很有才,于是便花了重金聘请汪兆铭给自己的孩子当老师。顺便说一句,这个李准可不是一般人,对清朝的海防有过重大贡献,那是载入史册的人物。他能请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去教授自己的孩子,可见汪兆铭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听说清政府开始搞新政,大量选派公费留学生。于是汪兆铭抓住机会,在1904年这一年,只有20岁的汪兆铭和另外一位小伙伴胡汉民,一起考取了赴日本政法大学的公费留学生。顺便说一下,其实在汪兆铭18岁那年,他就已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当地的秀才,可见他确实是品学兼优。

追随孙中山开始干革命:

1905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多达一万多名,当时在日本的革命派别主要有:主张君主立宪的保皇党,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另一派是主张推翻大清王朝的革命党,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和黄兴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民国国学大师梁启超

作为一个20岁出头的热血青年,汪兆铭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并且和胡汉民一起上门拜访了传说中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就在拜会孙中山之后,他俩果断剪掉了辫子,加入了同盟会。由于才干出众,很快汪兆铭和胡汉民就成为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汪兆铭担任《民报》的主任编辑后,为宣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三民主义做了大量工作,而他发表的很多文章署名都是精卫,慢慢的汪精卫这个名字开始取代汪兆铭。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

为了快速达到革命成功的目的,同盟会决定派人刺杀清政府的摄政王载沣,因为他是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毕竟宣统皇帝才几岁,还是个娃娃。要是能干掉载沣那不就意味着清朝的灭亡吗?于是说干就干,血气方刚,心思缜密的汪精卫主动请缨,很快就到了北京潜伏起来。

经过和助手的商量,汪精卫最终决定用炸弹袭击。毕竟是摄政王,保镖护卫太多,要想近身行刺,那还是不太现实的。很快炸弹被隐藏在一只特制的大铁罐里。经过一番商量,几人把行刺地点最终选在了什刹海银锭桥,准备提前安置炸药,等载沣一上桥,便引爆炸弹。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如今的什刹海银锭桥

1910年4月2日凌晨,正当汪兆铭几人在桥下埋炸药的时候,却意外地被赶早路过的村民给发现了。造化弄人啊,离成功只差一步。不久之后,官军在北京城里的一家照相馆,将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等人相继抓获。

汪精卫被捕的消息很快传遍国内外,尤其是同盟会,对此反应强烈。此时正在纽约筹款的孙中山,听说汪精卫被抓,大为震惊,伤痛不已。

当时肃亲王善耆觉得,南方革命党势力猖獗,如果杀了汪精卫,可能把他们逼得太急,不如笼络人心,判个终身监禁。就这样本应该牢底坐穿的汪精卫,仅在一年后的1911年10月10日,就赶上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迫于各方压力。汪精卫哥几个终于在1911年11月6日,重获自由。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武昌起义

从国民党二号人物到另立中央:

出狱之后的汪精卫可以说是,在革命党中威望极高,而且在普通社会阶层也有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随后一直追随着孙中山,四处奔走,比如:组建国民党,护法战争,二次革命,改组国民党等重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到了1925年的时候,已经和胡汉民,廖仲恺等成为了孙中山的心腹。也就在1925年这年的3月12日,国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一时间,国民党内出现了权力真空,此时除了负责党务的汪精卫之外,还有三个人也具有接班人的资格:一个是主管政治的胡汉民,一个是主管财务的廖仲恺,还有一个就是手中握有军权的蒋介石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胡汉民

一番内部斗争之后,廖仲恺被刺杀,胡汉民被迫去了苏联,而作为孙中山遗嘱起草者的汪精卫也在内部争斗中失败,被迫出走法国。很明显此时就只剩下一个蒋介石了。

不服气的汪精卫,在回国之后,迅速聚集了一批他的支持者,1926年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武汉,本想用自己在党内威望压制蒋介石。却万万没想到,军权在手的蒋介石在不久之后的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也成立了国民政府。同时老蒋宣布以孙中山的合法继承者身份掌管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同年9月武汉政府并入南京政府,实现“宁汉合流”。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蒋介石

党内失势之后公然投敌叛国:

在南京一直被蒋介石压制,手中没有实权的汪精卫,自然是不肯就此认命。就在汪精卫焦头烂额的时候,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面对中日两国的实力悬殊,汪精卫渐渐地对抗战前景感到绝望。心里开始倾向于消极抗战,对和日本之间的合作政策越发感兴趣。日本方面,也为了在中国找一个听话的代言人,以此瓦解中国的抗日阵营,于是汪精卫方面的梅思平和高宗武等人和日本军方进行了多次的秘密接触。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卢沟桥事变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到了重庆的汪精卫基本已处于蒋介石的监控之下,就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决定出走重庆到国外寻求和日本的合作,以实现所谓的“曲线救国”。

1938年10月22日,汪精卫和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陈壁君等秘密开会谈论行动细节。最终在他们的周密谋划下,当年的12月19日,一行人转到云南昆明乘坐龙云的包租的专机飞抵越南河内。就这样汪精卫和蒋介石这对宿敌,磕磕绊绊了十多年,这次终于彻底的分道扬镳。

到达河内第十天的12月29日,汪精卫在《南华日报》上刊发《致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等人的明电》,公开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所谓“对华三原则”,汪精卫“艳电”的发表,表明他已经公开的叛国投敌。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汪精卫和东条英机

一代人杰终成客死他乡的民族败类:

时间来到了1943年,这一年美国的参战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汪精卫深知日本的败局已定,不仅为自己的前景开始担忧起来,可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不久之后,汪精卫在一次下楼的时候,从楼梯滚落,正好磕到了八年前被王亚樵用枪打伤的脊椎骨。瞬间就昏迷了过去。到了1944年初,汪精卫的病情加重,不得不其日本接受更好的治疗。

汪精卫: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从国民党大佬到叛徒汉奸 - 天天要闻

“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凑合着到了当年的10月,汪精卫的病情又进一步恶化,最终在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不治身亡,最终客死异乡。

汪精卫的一生,前半生是奋斗英雄的一生,后半生却是投敌叛国,奴颜婢膝的一生。让人不禁唏嘘感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 天天要闻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6月22日,胡西晋在网上发文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与稀释体制下的资本家有着本质不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根本上说也都是劳动者,普通人的利益与民营企业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双向的,而绝非对立的。然而胡西晋的这一言论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晋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