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2022年07月01日17:40:30 历史 1218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大军据五丈原,屯田渭滨;司马懿对战于渭南,与吴国约定共同发兵。军队对峙剑拔弩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是个不好对付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懿时不时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情况,得知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不由得开心大喊:他离死不远了!为何司马懿会有此言论?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操劳过度,身体早有预兆

诸葛亮此次去五丈原是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对战吃了几个亏之后,这一次的战争准备可以说更为精密。前方运输粮草的准备就位,后方渭滨屯田能够长期供应粮食。

一路奔波到五丈原,此时的诸葛亮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所以他并不想跟司马懿耗着,只要司马懿跟他打就一定会掉入他的圈套之中,这场战肯定会赢。

只是他多次发起请战需求,司马懿就是不出来应战。就算用妇人之饰来侮辱司马懿,他依旧不肯应战。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越是想要开战,司马懿越要拖着。拖着他们粮草不够了,拖着他们没有耐心了,就是司马懿主动出击的时刻。

眼看着不能一直这么拖下去,于是两军就开始谈判。

诸葛亮的使节到达司马懿的军帐中之后,司马懿对他非常好,热情招待。不过司马懿此举是有别的心思的,他故意打探诸葛亮的身体情况。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公睡眠可好,吃饭胃口可好?”

表面上好像是在关心诸葛亮,其实暗地里是想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葛亮是蜀军的主干,如果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对司马懿来说是好消息。

使节哪里料到司马懿平常的问候有问题,于是就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诸葛公每日晚睡早起,军中事物事无巨细,凡事都亲力亲为,所食饭不到3升。”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暗喜,等使节走后心中大喜,断言:“其将死也。”

要知道,公元234年的诸葛亮已经有53岁了,在当时的年代确实算得上年纪比较大。每天在军中如此操劳,事事都要操心,晚睡早起身体如何能够吃得消呢?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由此判定,诸葛亮作为主帅,肯定是不会少了吃食的。吃这么少不是没有吃的,而是他的身体不行了,吃不下东西。

再加上,诸葛亮在五丈原时候就已经因为操劳过度生病了,此时还不注意休息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司马懿从诸葛亮的饭量上来判断他的身体情况,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饭量变小了,离死也不远了。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古代人一天吃多少米,一天一斤算少吗?

不过,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来讲,三升饭相当于现在的6斤,这个饭量也不算小吧?为何司马懿能够判断诸葛亮不行了?古代人一天到底吃多少饭算是正常?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其实,现在的计量单位和古代的还是有些差别的,那个时候的“三升”其实换算过来的话,约是现在的一斤。诸葛亮一天吃一斤饭,而当时的普通士兵一天能吃6到7升饭,这样来看,诸葛亮的胃口确实不太行。

其次,在古时候不像现在有水果、零食能够吃个不停。每天除了吃饭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东西吃。吃饭也不是吃的大米饭,而是糙米饭。大多都是粗食,没有太多营养。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一个成年人每天在军营中打仗,或者操劳饭量也会更大。一天吃3升的粮食可以说少得可怜,很难维持健康。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古代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是看能不能吃饭。

在古代,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大多都是看饭量。只要能吃,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身体就能够恢复。如果一个人吃饭都吃不下了,那么就活不长了。

再者,诸葛亮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头,每天只吃那么点。司马懿猜想他活不久,确实也很正常。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身死五丈原,诚如司马懿所料

果然,司马懿的判断没有错。诸葛亮跟司马懿对峙了百余天时间,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身死五丈原。

诸葛亮的死其实跟他自己有很大关系,主要是他是个操心的命。军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操心,一个人劳累过度身体肯定吃不消。

再加上他睡眠少,一方面要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管理军中各类事物。身体吃不消就病倒了,本来他年纪就比较大了,再加上操劳过度就撒手人寰了。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在死之前为蜀国留下了一批能力较强的军队。司马懿与曹之间的斗争依旧在继续,也为蜀国留下了时间。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继续存活了30余年。

都说诸葛亮料事如神,想必他在弥留之际已经想好了对策。所以,蜀国有董允蒋琬等人才守护,让蜀国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在战乱的年代,想要守护自己国家的安危以及和平,就不得不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当敌人进攻之时才会有能力反击,给敌人来一个重击才不会被欺负。

战争之中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从诸葛亮的故事中,我们也能够学习到想要打持久的战争,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本钱。

如果只是一味的劳心劳力,可能没得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自己就病倒了。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够有对抗的资本,才有可能看到最终的胜利。

诸葛亮每天三升饭,司马懿得知大喜:其将死也 - 天天要闻

司马懿在这些人之中,可以说是心理素质最好的一位。他在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时,还能够忍气吞声蛰伏,不得不说心理素质过硬。换做其他人,早就前去应战了。

正是因为他心理素质好,最终熬到诸葛亮病死,熬到自己所有的敌人死了,自己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确实很少。能够活得久,也是本事。

其实,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将死的依据,放在如今也能应用。大多数将死之人在最后的阶段都是吃不下太多的东西,食量一点点变小。最终身体渐渐消瘦至死亡。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推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觉得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