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2022年07月01日12:58:32 历史 1667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党旗别样红

宋海峰

阳光洒向茅家岭雷公山上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穿过松柏,投下斑驳的光影。一阵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革命烈士在低语。

“肉刑折磨何所无惧,数日还原又斗争”;

“浩气永长存,丹心昭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

初心长留天地间。革命先烈们句句千钧、字字滚烫的泣血誓言,映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和心灵密码。他们是主义的献身者、光明的追寻者,用生命和热血熔铸了理想信念的丰碑,铺就了中华民族不断向上登攀的阶梯。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历史不会忘记,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大义,以重兵袭击我北移抗日途中的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历史不会忘记,“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将在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部分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员、抗日爱国进步人士900余人,秘密囚禁于此,对他们从肉体到精神狂暴地摧残,妄图改变他们为民族解放、人民民主而斗争的崇高理想与信仰。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信仰在抗争中淬火。在党的秘密领导下, 我新四军将士和革命志士,矢志不移,舍生取义,与之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谱写了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厅序厅正前方,一座题为《丰碑》的革命先烈群雕赫然入目。这“丰碑”是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染成。英雄们在绝境中的不屈抗争,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

烈火淬金。叶挺、李子芳、林植夫张正坤、冯达飞、黄诚······那一串串永不褪色的名字,璀璨了历史的星空,标定了精神的坐标。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铁军战士不弯腰,岂能怕死去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铁军战士不发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情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肃立在经过“子芳亭”,默念着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这首诗,我仿佛听见了身陷囹圄后的李子芳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的铮铮之言:“我们要展开另一种战斗了,我们绝不屈服,不是坚持到胜利,就是战斗到牺牲。”

以铮铮铁骨守初心。李子芳在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后,任石底监狱中共秘密支部书记,领导艰苦卓绝的狱中斗争,不断挫败敌人的阴谋。1941年11月间,在李子芳的领导下,石底监狱组织了一次越狱斗争,虽然未能成功,但他们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犹如一声春雷在上饶集中营炸响,开启了茅家岭暴动、赤石暴动的先河。1942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伸出了血腥黑手,李子芳为革命英勇牺牲,年仅32岁。

人民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唱响了一曲革命的“正气歌”,写下了光彩夺目的革命史诗。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末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上饶集中营被俘新四军将士、共产党员、爱国志士的的斗争,证明着这一哲学论断。

走进这所“黑地狱”的禁闭室、审讯室、刑讯室,昏暗的灯光下,陈列着形形色色的刑具,老虎凳、烙铁、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等刑具······阴森恐怖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黎明前的黑暗。

还原当年的“人间地狱”,国民党当局一方面施以“怀柔”政策,在所谓“教育”、“训练”的幌子下企图动摇、磨灭被俘新四军将士、共产党员、爱国志士的顽强意志。另一方面则采用“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10种常刑,外加3种特刑和一种特别操,对他们进行残酷虐待。

革命者在投身到革命队伍中的那一刻就把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的事业,而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在狱中,自由失去了,生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是,这些都不能让革命者屈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的生命还要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革命多艰难,党旗别样红”。黝黑的夜色中,鲜红的党旗成了被俘新四军将士、共产党员心目中的主心骨,人们举起拳头,直击苍穹:“至死不屈,临刑不惧,为革命争光,为历史争气!”,充盈于天地间的,正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浩然正气。

正是这面旗帜,召唤更多的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史添写属于自己的粗重一笔。新四军军部机要科译电员施奇不幸被俘后,凶恶的敌人对她百般摧残蹂躏,面对淫威,施奇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你们这些野兽动摇不了我钢铁般的意志,玷污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心。”1942年5月,年仅20岁施奇被敌人活埋于茅家岭。

一颗颗“红心”,是革命者的赤子之心,也是对党的忠诚之心。

1942年6月20日,在赤石大屠杀中,面对敌人的枪口,上饶集中营“女生队”杨瑞年,在高呼“打倒妥协投降的国民党反动派!”“抗战胜利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倒在血泊里。据一个当时执行枪杀的国民党宪兵后来说:“杨瑞年吃了3枪还在喊口号,打了7枪才断气,头颅都被打碎了······” 在这座“人间地狱”,先后有200多名新四军将士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筑牢信念如磐、在党爱党的信仰,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对党绝对忠诚,是党性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需要终生恪守的誓言。

风展红旗如画。被捕的新四军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狱中组建了7个秘密党支部,继续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一个党支部就像一面插在黑狱里的红旗,带领着革命志士与敌人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

在上饶集中营里,秘密党支部就像一根红线,把散落在各个牢房里的狱友团结起来,成为被囚的革命志士开展狱内斗争的坚强堡垒。新四军教导总队14岁的战士黄刚培,耳闻目睹了狱中的共产党员不畏强暴、积极抗争的斗争事迹后,数次向秘密党支部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党组织,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这面旗帜成为被囚的革命志士的信仰和愿景。铁牢里处处弥漫着白色恐怖,如何在这方寸之间开展斗争?在集中营里,早晚都要集合点名唱歌,这让共产党员、被捕前曾是皖南政工队宣传队长的钟袁平看到了机会。他和一同被关押的木刻家、诗人赖少其合作编写了歌曲《黎明》,用音乐对抗残酷压迫。

“铁蹄,踏不碎仇恨的心!海水,洗不清祖国的悲愤,按住遍体鳞伤,挺起铁的胸,我们走向大地的黎明······”《黎明》几乎成了上饶集中营斗争的主题曲,大家在平时集合的时候唱,在特务残酷鞭打战士的时候唱,在狱中绝食的时候唱······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革命战士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乐观,在漫长黑夜里用歌声鼓舞斗志;他们面对屠刀,信仰坚定,在威逼利诱下用歌声凝聚力量······在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歌声不仅成为革命志士抚平伤痛的精神药剂,还为他们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凝聚起信仰的力量。

轻轻推开李村监狱。木门,一段尘封的历史便缓缓而来。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时遭到无理扣押,关押他的地方便是由一栋由民宅改造而成的李村监狱。

关押叶挺的房间光线昏暗,摆放着一张床和一套桌椅,桌子上摆着纸、笔和砚台。在这张木桌上,叶挺写下了4000多字的《囚语》,将自己的壮志未酬和渴盼自由的心境一一诉诸笔端。

夜雨丨宋海峰:党旗别样红 - 天天要闻

“不辞艰难哪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从《囚语》开篇叶挺戏拟四句不协律的诗,就能够读出叶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信仰。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挺慷慨陈言:“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表达了他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鲜红的旗帜在夜风中发出猎猎的声响,不,这不是旗帜的响动,这是被俘的新四军官兵的誓言,是用热血和生命冲出牢笼,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舍身取义的战斗檄文。

1942年年夏,上饶集中营迁移福建前夕和迁移途中,狱中秘密党组织成功地组织茅家岭和赤石暴动,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正气歌。冲出牢笼的同志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先后回到革命队伍,继续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斗争。

党旗就是力量。追寻上饶集中营革命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信仰的光辉煌、顽强抗争的史诗,辉映历史,震撼人心。

作者为《江西日报》高级记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