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城内大街旧事——当年雷锋在沭阳

2022年06月30日22:24:14 历史 1653

沭城内大街旧事——当年雷锋在沭阳 - 天天要闻


城内大街旧事

当年雷锋在沭阳

江瀚


我童年和少年时住在城内大街上,那时候正上小学,童年是美好的过程,无拘无束生活,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好奇,印象也特别深刻。


1962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指示,作为时代楷模,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学雷锋活动,并落实到行动之中。


有一次母亲和我去东关大街买水缸,当母亲和我摇摇晃晃地抬着沉重的大水缸往家走时,突然上来一名解放军战士,从我肩上接过扁担,一直将水缸抬到我家。


父亲见到这名战士帮助我抬着水缸进门,连连致谢,并问他的姓名,战士说:“驻军部队的,我叫解放军!”说后就走了。


“我叫解放军!”可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而留给人们的一句话。


那时候,街上不时传出“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广播站南门旁挂着的有线广播喇叭里天天播放此歌;城门口出现许多解放军战士在为人理发;妇女们上街为人钉钮扣、缝补衣服;少年学生在打扫街上卫生。


学雷锋年代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以学雷锋做好事为荣,社会风气也大大改变。


现在看来,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铺垫,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层面。

沭城内大街旧事——当年雷锋在沭阳 - 天天要闻

1962

年,父亲所在单位为配合学雷锋活动,编排一台大型话剧《雷锋》向社会公演。因为只有很少的经费下拨,所以全靠社会各界支持。所花资金能省则省,道具大多靠自力更生制作,譬如雷锋所穿的军服,就从驻军部队借来;扩音器麦克风向广播站借用;灯具向照相馆借用。


演员均来自各单位选送,排演戏剧全是义务奉献,没有报酬,加班加点,也没有人报怨。


遴选雷锋的演员最后敲定县广播站的站长孙安堂先生。


60年了,我还能牢牢地记住他,他五官端正,中等身材,操一口标准普通话,他的音质优美,富有磁性,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标准的雷锋形象。


家父每天都到人民剧场排演现场,他和另外几名同事担任该剧的策划和导演。那年代大家都专心致志地把节目排好,把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演雷锋落实在行动上。


为了演好戏,演员们还专程去南京观摩学习。


雷锋雨天送妇女的一段戏,靠手工晃动一张白铁皮板营造雷声隆隆的效果,舞台上挂满银色纸条,用灯光晃动照耀摸拟雨丝。


人民剧场是排演该戏最大的支持单位,不仅无偿提供场地,还同意演出时收取每张票5分钱成本费。


《雷锋》公演后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学校和机关以及部队都主动联系剧组,要求加演场次,让他们组织学生、职工和战士们观看。


五十年后,家父曾撰文回忆道,那时候,大家真正地把学雷锋、演雷锋、以雷锋为榜样作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饰演雷锋的演员孙安堂先生,我一直铭记在心,我认为他就是雷锋,而我则是那时候他的一名粉丝。


前些年我获悉,孙安堂先生退休后回到乡下周集老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2021年冬,孙安堂先生辞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前言说到犹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现在正在中东到处点燃战火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学者在电视访谈中,谈起了犹太人被屠杀一事。只不过他所说的并非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而是
史记.丁继超传 - 天天要闻

史记.丁继超传

《史记.丁继超传》文/卷风丁继超生前戎装照丁公继超,字冠群,生于民国十六年,山东峄县六区丁庄村人,乃运河支队之英勇战士也。少时家贫,祖父丁文庭父亲丁广友皆目不识丁,生计维艰。年六岁,常随祖母母亲放牛割草拾柴,时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饥。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 天天要闻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6月28日,一场关于“龙腾大邑商”的学术沙龙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以考古学家的严谨与美术史家的敏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解码青铜器与玉器上的龙纹密码,揭开商代龙形象的神秘面纱。活动间隙,韩鼎教授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专访,从龙与饕餮共存的礼制密码,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 天天要闻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段勇简历段勇,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后在蓬溪县蓬南镇政府、遂宁市纪委监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历任...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中国东极“鱼经济”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题:中国东极“鱼经济”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抚远市,东极鱼市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唤醒了城市的清晨。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这座被誉为“华夏东极”的边境小城,正书写着中国“鱼经济”的生动样本。绿色无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