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2022年06月30日16:35:06 历史 134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你们想干什么?我是英国公民,不就是带了两只老鼠吗?你们无权扣留我,快点让我离开!”

1967年,一个平静的早上,白云机场内,却传来了一阵愤怒的咆哮声。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

人们有些疑惑地看着那人,一名英国男子对着几名工作人员大声咆哮,但面对男子的叫嚣,几名工作人员只是客气地将他请到了休息室。

有人摇头不语,也有人感到奇怪,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看似寻常的老鼠,却引出了惊天大案,最终惊动周总理,并直言:严查

奇怪的老鼠

1967年,白云机场,林华正在检查登机乘客的行李,这份工作他干了好几个年头,从未出现过问题。

林华走到一个黑色箱子前,将其打开后,不禁有些疑惑。

这是个非常普通的手提箱,但奇怪的是,这里面除了两只老鼠之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整个箱子,似乎就是为了装这两只老鼠。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瘦巴瘦巴的大黑耗子有什么好带的?脏兮兮的,不怕得病吗?”林华喃喃自语道。

林华看了一下箱子上的标识,发现这个箱子的主人是个名叫乔治·瓦特的英国人。

他觉得有些奇怪,当即找到了乔治·瓦特,照例询问了几个问题。

“先生,您是要去哪里?我们刚刚检查了您的箱子,发现里面只有两只老鼠,您是打算把他带回去吗?”

没想到这简单的询问,乔治·瓦特就表现得十分奇怪,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慌乱,虽然很快就又恢复了平静,但还是被林华注意到。

“这只是我的个人爱好,我是一名热爱动物的学者,我想把中国的老鼠带回欧洲去,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它们的生物性。”乔治·瓦特强装镇定,淡淡地说道。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乔治·瓦特的说辞,林华不仅不信,更加觉得事情不对劲。

那两只瘦黑的耗子别说研究了,一路颠簸,半路就可能没命,哪里还轮得上做研究,耗子哪儿都有,真要做研究,抓几个壮硕的不好吗?

想到这里,林华不漏声色地给了同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其稳住乔治·瓦特,而林华本人则是迅速找到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

彼时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百般阻挠,暗中派了不知多少间谍、密探偷取情报。

上级领导听到林华的汇报后,不敢马虎,连忙发电报到首都公安机关敌情处说明了情况。

“你们想干什么?我是合法的英国公民,你们无权扣押我,快点让我离开这里。”渐渐感觉不妙的乔治·瓦特想赶紧离开,对着机场工作人员们,大喊大叫起来。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60、70年代公安民警

而得到公安机关指示的工作人员,面对乔治·瓦特的威胁,只是微笑地将他带到了休息室,乔治·瓦特心中渐渐一沉,他明白,一旦手上的东西没能及时带回去,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无止境的大麻烦。

休息室的大门被缓缓关上,而这也意味着瓦特从这时开始,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挣扎机会。

火眼金睛,发现问题

白云机场的情况立马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而33岁的张文奇,就负责此事。

张文奇看到上级打来的电报后,多年的斗争经验,使他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乔治·瓦特的说辞看似合情合理,但细想之下,全是漏洞。

张文奇心中隐隐有个猜测,这件案子,绝对不一般,但乔治·瓦特外国人的身份,却是无法忽略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延伸为国际纠纷,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是个极大的考验。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白云机场

那两只老鼠绝对有大问题!就算是研究老鼠,也不应该只找两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老鼠,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发现线索后,张文奇当即电令,让白云机场想办法把瓦特箱子里的老鼠拿出来。

此时的瓦特正在休息室内,被一众工作人员看守,哪里有能力反抗,没花多少工夫,工作人员就把瓦特箱子里的老鼠交给了前来的公安人员。

这时,林华灵机一动,悄悄叫了几个同事,来到机场附近的荒地上,捉了两只老鼠,又放回了瓦特的箱子里。这一出“狸猫换太子”,就算那瓦特事后发现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老鼠到手,张文奇当即命令一路侦查员带着老鼠去有关机构做检查,看看这老鼠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与此同时,张文奇也亲自带人调查起瓦特的社会背景,想以此发现新的突破口。

很快,侦查员们就把老鼠检查后的资料交给了张文奇。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60、70年代公安民警

张文奇是个粗人,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看得他眼冒金星,但张文奇还是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看。

很快,张文奇的眼中便微微一凝,在这份百字左右的报告里,他发现了一条重要信息。

这两只老鼠身上含有放射性物质!

张文奇手指轻点着桌面,皱眉不解,放射性物质?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东西,除了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外,寻常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东西。

那么,这个瓦特又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的老鼠呢?

张文奇再度拿起了瓦特的履历观看起来,英国工程师,在兰州暂居,嗯?兰州?

兰州!

张文奇心中微微一怔,把两份资料放在桌上,凝神注视着,突然,张文奇眼中一缩,他明白了!他明白瓦特从哪儿搞来的老鼠了,是西北!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表面夫妻,暗地密探

那时的西北地区,是研究核武器的主要地区,有很多国家秘密科研机关都在西北地区日夜奋斗着。

而那里,也是放射性物质最容易泄漏的地区。

事关西北,张文奇不敢怠慢,张文奇哪里会不知道此时的西北地区正在做着哪些事情,西北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对于新中国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想到这里,张文奇急忙带着公安干警们,连夜奔赴西北,半刻也不敢耽误。

来到当地的化学实验室,张文奇在屋外焦急地等待着,脑海中疯狂思索。

一旦事情到了最坏的地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就算搭进去这条命,也一定要将西北地区正在开展的工作保护到底。

张文奇的担心是正确的,经过技术人员的比对,瓦特所携带的两只老鼠身上与核基地附近地区的放射性物质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两只老鼠就是瓦特从核基地附近得到的。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间谍形象

表面上是机器维修师的瓦特,实际上却是西方势力派来的间谍,而之所以处心积虑地想带走这两只老鼠,就是想借着这两只老鼠来调查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到了何种境地。

多么狡猾奸诈的敌人啊!

张文奇手心一阵冰凉,这是惊天大案,他不相信在兰州长期潜伏的瓦特手上就只有这两只老鼠,一定还有其有关西北的情报。

张文奇想到这里,哪里还坐得住,连忙找到了时任首都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

“老首长,有重大情况,我们必须立马上报中央,报告毛主席!”

风尘仆仆的张文奇一见到杨奇清,一口水都没顾着喝,抓住杨奇清的胳膊,赤红着眼说道。

杨奇清得知情况后,当即就致电周恩来总理,汇报这个紧急情况。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一向温和谦虚的周总理听完杨奇清的汇报后,罕见地动了怒,立即下达了指令。

“查,一定要给我一查到底,你放心,外交部同志们会尽全力配合你,奇清,西北的重要性,你知道的,决不能让情报泄露出去!”

双线出击,等鱼咬钩

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指令,杨奇清心中一下子就有了底气,他连忙与张文奇研究讨论起计划来。

“这次瓦特没能顺利带走情报,他绝不会甘心,他一定会再回来,到时候我们放长线钓大鱼,顺着瓦特这条线,把所有大鱼统统揪出来。”

“别忘了,瓦特的夫人可还在兰州好好待着呢,瓦特这家伙绝对会有大动作的。”

根据杨奇清与张文奇的计划,他们先找个理由把瓦特放回去,让其主动联系其他的间谍人员。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杨奇清

而瓦特肯定也知道自己已经被怀疑,所以他一定会把行动人员换成其他人,而他名义上的妻子,就是最好的人员。

果然不出杨奇清与张文奇的所料,瓦特回到家后,没过几天,他的妻子,便开始准备回国。

1967年9月5日,瓦特夫人再三确认无人跟踪后,这才走进了白云机场的大门。

此时的白云机场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公安干警伪装而成。

几个经验最为老道的侦查员,更是充当着安全员的身份,看到瓦特夫人后,彼此给了一个眼神,便迎了上去,照例对着瓦特夫人进行安全检查。

瓦特夫人看到无人从身后出现,自以为安全了,她哪里想到,她最为惧怕的公安干警们,正仔细地对她的行李进行全方位检查。

很快,在瓦特夫人行李的照片框内,公安干警们发现了被伪装的胶片。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白云机场

“很抱歉夫人,我们需要对您携带的胶片进行检验,确认无误后,您方可通行。”

“这,这只是普通的风景照片,我打算回国之后,跟家人们分享中国的风景,非常地珍贵,请还给我!”

“请夫人放心,我们有最专业的技术人员,保住不会损坏您的东西。”

瓦特夫人还想辩解什么,但早有准备的公安干警们,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哪里会让瓦特夫人呈口舌之快。

经过冲洗后,公安干警们发现,这些所谓的风景照片,实际上却是关于我国西北核工业基地和兰州军事基地的重要国防资料。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随着证据的呈现,瓦特夫人终于沉默地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可早就布下天罗地网的杨奇清,并没有当场抓捕瓦特夫人,而是把她带到安全室,对其说道。

“我们不想跟你们产生纠纷,这件事我们可以当做没发生,但绝对不可以有下一次,你明白吗?”

张文奇的话自然只是为了麻痹敌人的警惕性,让其产生侥幸心理,好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这条大鱼。

果不其然,瓦特夫人听见杨奇清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惊喜地抬起了头,她还以为,是新中国怕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呢,瓦特夫人嘴上说着自己绝不会再犯,但心中却是开始逐渐盘算下一次行动。

瓦特夫人心中的自大盲目,正是杨奇清所期望的,他们就是要让敌人自己露出狐狸尾巴来。

没几天的工夫,回到家的瓦特夫人就耐不住性子,拨打了一通电话,并提到了一个名字——徐林德。

徐林德,张文奇喃喃低语了数声,这个徐林德,正是自己苦苦等待的大鱼。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60、70年代民警

很快,“徐林德”这个名字就出现在办案人员的视线中来,经过调查,这个所谓的“徐林德”,原名“特鲁茨·封·许林德”,虽然持的是英国护照,但却是美国人。

狡猾的敌人置办出了双重身份,妄图误导我侦查人员,但天网恢恢,敌人的这些个小伎俩又岂会是公安干警们的对手。

经过调查,这个徐林德与瓦特一样,经常在兰州一地活跃,并时常与瓦特进行见面,很显然,这个徐林德正是张文奇等待许久的大鱼。

可抓人必须是要有证据的,尤其是这种国外间谍,必须做到人赃并获,让西方那些个敌特势力哑口无言,没办法辩解才行。

于是,耐心的公安干警们,开始24小时的跟踪徐林德,静静等候着猎物自己露出马脚。

侦查员的守候不是白费的,很快,公安干警们就截获了一批寄给瓦特的外国罐头,而寄件人正是徐林德。

这些罐头虽然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细心的侦查员们,在看到罐头的纸质商标后发现了敌人的小秘密。

这些罐头商标的背后,都印有徐林德精心印制的密文,而这些正是张文奇等人苦苦等待许久的证据。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经过翻译,调查人员很快就掌握这些密文的内容。

“你已暴露,计划失败,为今之计,你必须自杀,嫁祸给中国政府。”

多么歹毒的计划啊,计划失败,还要嫁祸给无辜的中国人民,周总理接到杨奇清传来的报告后,只是淡淡说了一个字!——

随着周恩来总理一声令下,早就摩拳擦掌的公安干警们,当即就成功抓捕了瓦特夫妇,老奸巨猾的徐林德得到消息,还妄想着,从北京前往广州,再从广州坐船出境回到英国,殊不知,公安干警们早就在机场布下了天罗地网。

1967年12月12日晚,精心伪装过的徐林德刚一下飞机,就被埋伏许久的公安干警们戴上了手铐,在徐林德身上,公安干警们还搜到了关于核基地的情报。

贼心不死的徐林德还妄想着能把情报传递出去,看着摆着面前的一干证据,徐林德面色惨白,他明白,计划全都完了。

经过审讯,徐林德全部交代了自己的间谍行为,他将这条间谍线所有的相关人员全部供认了出来。

1967年,英国工程师携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得知后下令彻查到底 - 天天要闻

随着蘑菇云在罗布泊的缓缓升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生怕中国崛起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国际地位。

因此大量像徐林德一般的间谍,就被派往中国,妄图窃取到我国有关核物质的相关情报,虽然这些外国间谍用尽方法,但在像张文奇,杨奇清这类优秀侦查员眼中,依旧是漏洞百出,尽是破绽。

结语

在我国优秀的反敌特同志们不懈努力下,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间谍案——“老鼠间谍案”被成功破获,案件的顺利侦破,不仅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侦查工作者们,更看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护国之情。

林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机场检查员,但正是由于他高度的爱国、护国热情,才揪出了这起惊天老鼠案,保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我家绝不会任由他方势力进行挑衅,我们想为那些蠢蠢欲动之徒衷心地奉劝一句,剑不出鞘不是不能,只是不想,切莫自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