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2022年06月30日11:28:02 历史 1284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伟人的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女民兵们认真操练,勃勃生机的景象。自从中华民族进入百年动荡以来,各位女性豪杰人才辈出,为国家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

其中有民主革命志士,为反封建事业而从容就义的秋瑾;还有平阳惨案中,不惧酷刑的刘耀梅;更有在东北抗联中,为了大部队撤退主动献身吸引敌人火力最终投江而死的八位女英雄,她们用生命证明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郑少仪,郑少仪原名李振芳,出生于1920年的江苏扬州。郑少仪的父亲作为当时的新派知识分子,思想很是新潮。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十分支持。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李振芳在很小的年龄就接受了新式的西方教育,成长到一定年纪,也是进入了扬州新式学校学习。

这所学校里有着新潮的思想与理念,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独立自主勇于奋斗,为民族振兴作斗争的崇高理念。后来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她坚定革命的信念,终在我党人士的举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李振芳既生得一副婀娜婉约的江南女子的形象,又颇识文理,冰雪聪明。领导夏岚也慧眼识才,发现了这个秀外慧中的姑娘,便对她进行邀请,询问她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地下特工。李振芳爽快地答应了。自此,李振芳改名为郑少仪,作为一名我党的秘密特工潜入了国民党政训处。

1940年7月,我党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叶飞司令员驻进苏北。当时国民党的驻军统帅,顽固派分子韩德勤在日寇侵略之时仍企图对这一支新四军部队进行围剿。这种机密的围剿计划只有国民党高层内部知晓。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然而郑少仪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察觉到不寻常的细节。平日里经常拖延克扣军饷的国民党军竟然提前发饷,犒劳士兵们。而且还大量囤积物资购买粮草。这表明未来不久即将有战事发生。

此时中国华北地区抗日形势已进入拉锯胶着状态,以韩德勤的为人不太可能是主动出击进攻日本人,那么韩德勤的目标肯定是刚刚到来的叶飞所率的新四军部队了。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俗话说军情如火生死万急,郑少仪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赶紧把这个紧急内容报告给叶飞所部,就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自己的情报上线。稍有延误,叶飞所部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她决定亲自将这个情报传达给第一纵队,然而她所潜伏的国民党驻地离第一纵队相当遥远,路途中间又有国军巡逻。所以她只得趁夜离开国民党驻地。在去往我军驻地郭村的路上,为了避开巡逻队只得走小路,遇见河流也不敢渡桥,只得迂回到远处泅水渡河,一路上她除了游泳便是步行,一直没有停歇,直到第二天半夜才赶到了郭村。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当我部的战士发现她的时候,郑少仪已经全身湿透,因为赶路匆忙,身上衣物已经被枝条划破,鞋底也几乎被磨光。但她的辛苦奔劳取得了成效。郑少仪的情报使得新四军在三个月后的黄桥决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郑少仪的身份也没有暴露,她继续在国民党内部进行潜伏工作,不断地将情报送到各部队和中央。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郑少仪的特工身份也一直被自己保密着,连亲生儿女都不曾知晓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孤胆英雄。她退居二线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政治工作干部。而叶飞将军也清楚地记得这个不畏艰险,孤身一人输送敌情的年轻姑娘,她的勇敢给叶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5年,叶飞将军到浙江视察,说道: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 - 天天要闻

1975年,叶飞将军在浙江视察工作时,对当地领导说:“我想找一个女同志,名叫郑少仪。”听完这个名字,领导犯了难,因为这个名字他们从未听说过,历经一番波折后,最终在组织部档案中找到了郑少仪这个人。

联系到她后,叶将军也成功见到了这位女英雄,她的事迹让领导们也啧啧称赞。然而郑少仪本人却从未宣扬过自己的事迹,这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前言说到犹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现在正在中东到处点燃战火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学者在电视访谈中,谈起了犹太人被屠杀一事。只不过他所说的并非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而是
史记.丁继超传 - 天天要闻

史记.丁继超传

《史记.丁继超传》文/卷风丁继超生前戎装照丁公继超,字冠群,生于民国十六年,山东峄县六区丁庄村人,乃运河支队之英勇战士也。少时家贫,祖父丁文庭父亲丁广友皆目不识丁,生计维艰。年六岁,常随祖母母亲放牛割草拾柴,时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饥。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 天天要闻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6月28日,一场关于“龙腾大邑商”的学术沙龙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以考古学家的严谨与美术史家的敏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解码青铜器与玉器上的龙纹密码,揭开商代龙形象的神秘面纱。活动间隙,韩鼎教授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专访,从龙与饕餮共存的礼制密码,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 天天要闻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段勇简历段勇,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后在蓬溪县蓬南镇政府、遂宁市纪委监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历任...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中国东极“鱼经济”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题:中国东极“鱼经济”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抚远市,东极鱼市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唤醒了城市的清晨。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这座被誉为“华夏东极”的边境小城,正书写着中国“鱼经济”的生动样本。绿色无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