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2022年06月28日10:45:02 历史 1292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抗美援朝战争《金刚川》采用的是多角度叙事,分别从“士兵”、“对手”、“高炮班”的角度来陈现。

很多网评认为电影情节太简单了,不值得用多角度陈现。我感觉还好,只不过因为前面角度的“泄露”,使得后面情节的冲击力削弱了。

但是“对手”这个词用得太不恰当了!以国相搏,怎能客气地称为“对手”呢?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电影的故事比较简单:1953年7月12日,抗美援朝反击决战金城战役前一天。志愿军急速向金城进发。金刚川下湍急的江水拦住了其中一支“燕山部”的进路。工兵连奉命架桥,高炮班提供支援,燕山部伺机过桥,美空军疯狂炸桥。


没有令人叫绝的战略,没有出其不意的战术,只有炸桥、修桥、过桥。仅有的对抗,来自高炮班不多的炮弹。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无数这样的“小战役”组成的。由于没有空军支援,制空权是属于美军的,局部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是客观事实。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事实比电影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事实是连电影中的两门高炮也没有,根本没有对空力量支持工兵连修桥。轰炸机来了,只能躲。炸坏了就再修,修好了又被炸。七炸七修,中国志愿军硬是把一座简易工兵桥,变成了一座炸不烂的“神桥”。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估计导演也觉得如果完全按史实来拍的话,太过简单平淡。于是增加了高炮班,增加了血性的对抗。


张译饰演的炮手,同样是有历史原型的,不过是在另一个战场。这位战斗英雄在战友都牺牲了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使出最后的力气独自控制高炮,打下敌军战机。


电影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融合到了同一时空,增加了冲突性和观赏性。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张译演出了一个谨小慎微的炮手在最后一刻毫不退让的豪情,尤其是一边架炮一边唱出的“姓张,名飞,字翼德~”。


吴京,给了我一些小惊喜。因为他之前演的角色都非常正,不仅是正面人物,而且是没有缺点的完美。这次他演一个经验丰富但有点儿不守规矩的炮兵,有点儿小坏,与张译的角色相互映衬。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下面是吐槽部分:

最后一个美军飞行员,看到中国志愿军架起的人桥,被感动了,以至于没有执行炸桥任务。

从电影叙事逻辑来看,好像是因为这个飞行员动了恻隐之心,没有炸桥,所以部队才得以顺利过桥。看着很是不爽。

电影《金刚川》:一座炸不掉的工兵桥 - 天天要闻

还有那座人桥,的确让人内心一震,鼻子一酸,所谓“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也就如此了。

可震撼之余,我个人感觉这“升华”太过了。人桥是如何在湍急的河水中保持不倒的?那些在水下做桥桩的战士是如何长时间憋气的?那些手拉手做桥体的战士是怎么保证平衡的?这么多人聚着就不怕炸吗?


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看。至少对我来说,使得我去查阅了相关的史实,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多了那么一点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