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2022年06月28日02:15:20 历史 1301

导读

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是全世界哪里人都比不了的。故土难离、人离乡贱、落叶归根,无不是在诉说着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根”有多么难以割舍的感情。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连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都要鼓足勇气,更不要说出国了。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在55岁的时候携家带口奔向国外,背着“叛逃出国”的罪名长达二十年才等到国家给他卸下“污名”。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故土难离

这个人是马思聪,他就是那首著名的《思乡曲》的作者。他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并且还是一名极为出色的音乐教育家。

马思聪从小就展现出在音乐方面极其出色的天赋,11岁就被称为“音乐神童”,此后留学国外进修。在1932年结束留学,他这样的音乐天才,如果留在国外,是不愁生活问题的。

但是19岁的马思聪毅然回国,和陈洪一起创办“广州音乐学院”,在战火中孕育出大批音乐人才。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情怀,大义

马思聪在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演出,并且每一场演出都会收费。

所有的演出收入,都被他捐了出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国家建设,都有他捐款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能做得不多,但他想要竭尽全力地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将拥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视为“蛮夷”,他就要向他们证明,中国人同样拥有强大的艺术造诣!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马思聪曾说,要把每个音符献给祖国。

1948年司徒雷登来到中国,特意见了马思聪,并且提出希望他能够到美国去。马思聪拒绝了他,他要留在亟待重建的新中国,他要亲手为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要亲眼看着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

这个时候的马思聪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1966年底,他会经停香港而后转道前往美国。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突变,命运的转折

1966年,马思聪的学生们如惊弓之鸟一般地提出不能再来上课,一场场运动将曾经的艺术家踩在脚下,变成了人人可以唾弃辱骂的垃圾。

一群年轻的面孔闯入马思聪的家门,高喊着口号将他家中一顿打砸,马思聪和妻子都成了被批判的受教育对象。

贤淑温柔的妻子每天要去扫大街,马思聪更是被要求对过去的“错误”进行反思,每天都要交“检讨书”。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妻子和孩子不愿忍受这种屈辱,逃离了北京。

马思聪没有走,他听着中央广播电台还在放他的《思乡曲》,那是对台湾和海外同胞播放的频道,他觉得,国家还没有彻底否认他。

直到《思乡曲》被换成了《东方红》,在被“隔离审查”的马思聪如坠冰窟。

1966年底,小女儿悄悄潜回北京,用“休养身体”为借口将马思聪劝着上了车。

直到上车后,马思聪才知道,他们将会抵达香港,远离是非之地。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马思聪挣扎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和家人一起离开,他们在香港短暂落脚,后来去了美国。

漂泊

这一走,成了马思聪后半生不能解开的心结。

因为他们一家人的离开,家中兄弟姊妹和亲戚朋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马思聪本人更是被冠以“叛国罪”二十年洗不清一身污水。

在马思聪的心中,他永远爱着自己的祖国,他到国外后一次次强调,没有对不起祖国。

他拒绝了美国一直想要发给他的“政治避难金”,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到美国“政治避难”,他不愿给美国增加攻讦中国的筹码,更不想成为伤害祖国的刀尖。

马思聪:“叛逃”中国20年,生前反复含泪说出“没有对不起祖国” - 天天要闻

结语

1985年,马思聪辗转得知自己在国内终于“平凡”,他高兴地落泪,将自己在外的这19年称为“苏武牧羊十九年”。

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内曾经多次邀请马思聪回国,但马思聪都婉拒了,只说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会回国。

他曾对亲戚透露,希望等到国内真正稳定了,能够找到机会回去。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他心中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这位跨过战火陪伴共和国成长的老人,是需要鼓足勇气的。

令人遗憾的是,1987年5月20日,75岁的马思聪老先生在美国去世,到最后,他还是没能亲眼回来看一看他的祖国,没能回来看到他期盼着的稳定发展的祖国。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配合叙事,请不要对号入座,侵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