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刘邦项羽的评价很多,说法不一。“楚虽三户,忘秦必楚。”这句预言引得多少楚人去飞蛾扑火,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出生于楚国名将之家的项羽。
项羽无疑是当时最能实现这句预言的楚国人,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究其原因,后世人更是众说纷纭,楚汉之争时,刘邦与项羽结拜为兄弟,两人皆以推翻暴秦为目标,可最终两人反目成仇,刘邦更是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项羽在这场逐鹿中被刘邦打败而自刎呢?
这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项羽虽然出身名将之家,力大无穷,传说有能以一敌百之能,更有领军布局之能。可他却狂妄自大,暴烈多疑,优柔寡断,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可以说间接造成了他的失败。
而刘邦虽然出生沛县,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县令,家世更是难以与项羽相比。可是他平易近人,豁达大度,任贤为用,这为他的王图霸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项羽是一个好的军事家,可刘邦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战场能勇猛杀敌,以一敌百,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却是让别人替他打仗,让别人替他谋划,自己只要谦逊有礼,自然有人愿意帮他,扶持他。
项羽最终被刘邦与韩信的军队追赶,当时他的军队人数已然不多,况且长期的奔波逃亡早已耗光了他们的粮草。
项羽的军队最终扎营在垓下,刘邦军队包围了楚军,夜里让将士们吹唱楚歌,楚军在如此狼狈的情况下更是想念家乡,相继放下了兵器。
项羽当夜召集了八百亲兵骑马与他逃离垓下汉军的包围,汉军们接到指令活捉项羽,因此又开始了长时间的追逐。项羽渡过淮河之后,八百亲兵也只剩下一百,项羽更知自己已无退路。
行至阴陵,项羽向途中一老夫问路,老夫知是西楚霸王,一个屠城滥杀无辜百姓的人,于是他为项羽指了错误的方向。因此,项羽的军队进入了一个低洼地带,可事已至此,他只能命令行军继续向前。
再次被汉军追赶上时,项羽心知再无退路,而自己一介西楚霸王又怎能退缩?于是他便将军队分成四组,准备与汉军杀个你死我活,再取下汉军大将首级,可寡不敌众,自己的士兵个个勇猛却一一倒下。
项羽此时已经到了乌江,乌江的船长劝说项羽回江东,大不了东山再起。可自负的项羽觉得无颜再面对信任他的江东父老,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与他一同杀敌,战死沙场,他一个人又怎能独活,尽管江东父老不怪罪他,他自己的良心更加过不去,于是便朝着乌江自刎了。
一个英雄就这样走了,这不禁令我们后世人警醒,正是由于项羽性格上的弱点才导致了他的失败。如果在鸿门宴是他不优柔寡断不心软,刘邦便没有机会阻止他,如果他不屠城滥杀无辜,百姓便不会不信任他,如果他不疑心病重,能者便不会离开他转而投奔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