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的情缘开始在一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国家贫弱,山河破碎,孱弱的民国满足不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百姓的爱恨情仇被时代的洪流撕裂成为了无限放大的悲剧。他生如草芥,却有着一腔报国之志,在结婚三天之后,义无反顾地走向了革命之路。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人,没有风花雪月的风情,也没有精才艳绝的才气,只是默默地将丈夫送上了报国为民之路。
1928年除夕夜,池煜华和丈夫举办了一场朴素而简单的婚姻,没有凤冠霞帔,没有张灯结彩,更没有宾客祝福,八仙桌上那对燃烧的喜烛是这对新人关于婚礼最温馨浪漫的记忆。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池煜华对此很满足,她9岁那年被父母卖到的条件还算良好的李家做了童养媳,李家人对她很好,她的丈夫对她也很尊重。
池煜华是一个在传统的环境下长大的女子,她接受了这场既定的命运,愿意和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人厮守终生。可是在新婚之夜,丈夫却告诉了她一个惊人的秘密“煜华姐。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打击土豪劣绅,才能让老百姓都吃上饱饭,我们才有好日子过,你等我回来!”
她心里明白革命是要杀头的,她清楚地记得1927年发生的那场惨案,可命运之神却要牵引着她丈夫走向那条早已设计好的路,但是看着丈夫坚毅无比的眉眼,她最终还是把阻拦的话咽下了。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知道男子当有鸿鹄之志,在丈夫接受组织调任的那一天,她含笑把丈夫送到了路口。
那一年,她的丈夫李才莲才16岁,原本应该是在父母膝下撒娇的纯粹少年,可他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振兴民族的重任。李才莲离开的那一天,他们的婚礼才刚刚过去三天。
1933年,李才莲已经是土地革命时期较为出众的年轻领导之一,而他们在这个时候也匆匆见过一面。
1934年,李才莲有机会路过老家,因为时间匆忙,他和妻子约定在县城见一面,但因为时间紧迫最后没有见成,两人都以为这次和上一次一样只是一场短暂的离别,却没有想到战争却撕裂了两人见面的可能,从此天各一方,杳无音信。
漫长的时光里,公婆先后离去,唯一的孩子也离她而去,留给池煜华的漫长而又孤独的等待。此后的许多年里,池煜华再没有打听到丈夫的任何消息,眼看着红旗招展,眼看着四海之内海河晏清,她还是没有等到他。
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对池煜华非常关心,给她准备了条件很好的住所,可是她迟迟不愿离去,她始终相信她的丈夫李才莲会回来找她。
直到1983年,她才等来了一张迟到的烈士证书,薄薄的一张纸代表着一个人一生的荣耀,也记录着另一个人一生的辛酸和等待。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看到这张信的时候泪如雨下。
她一心一意等待的那个人,在48年前就已经牺牲了。最终,她于2005年离世,她用了72年的时光,终究还是没有等到那个人。
李才莲在党内有着重要的职务,因此一直被国民党反动势力通缉,1935年,因为叛徒警卫员的出卖,他所率领的部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剿,他因为叛徒在后方放冷枪而身受重伤,最后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2岁。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或许想起了那个在家乡一心一意等待着他的妻子,但是最后,他还是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