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2021年09月12日16:45:05 历史 1956

以此献给毛泽东主席逝世45周年!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国际广播电台向全世界人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哲学家毛泽东同志于9月9月零时10分病逝。

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 天天要闻

那一年我14岁,还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当时读书的中学位于街上的最东头,离正街大约有500米的距离,我们放学回家需要穿过整个街道。

记得那天下午放学也就是5点钟左右,5点之前我们在学校并不知道毛主席去逝的消息。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走出校之后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那里有些不对,因为从校门口到正街这段距离所有碰到的人脸上似乎都很深重和严肃的样子,没有见到有人交头接耳,说说笑笑。

真真切切地听到消息的播报还是从当时供销社百货门市中的收音机里传出来的。由于我们所处的街道并非当地政府(当时还是人民公社),街道上也只有供销社里收音机,记得当时收音机里的播报应该是持续滚动播出,虽然当时还只有14岁,但是已经对外界的事物有所感知,记得当时我们一群四五个学生听到收音机里的播报都呆呆地楞在了原地,整个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功,平时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在那一刻地上掉一根针可能都能听到。

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 天天要闻

其实,这只是悲痛的开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直到追悼会那天我这个14岁少年随时都被这种沉重的悲伤所包围着。当时最深刻的应该是发生在村(当时应该为大队)吊唁室里的一幕。

我们村(大队)的吊唁室设在村小学的教室里,每个自然村组(生产队)轮流着去吊唁。我是下午随着我们生产队的大人们去吊唁的,记得当时排在最后边。吊唁室的窗户被黑布蒙着,里边一片漆黑,但基本还能看清前面的毛主席像和周周的花圈。吊唁还没开始抽啼声就逐渐传来,开始后抽啼声就迅速转变成了哭声,紧接着就是一位年龄偏大的老人倒地的声音,当大人们抬着倒地的人出来到门口时我才发现是我同村的亲大姨。

大姨刚被抬出去,前边又传来村(大队)支书晕倒了,后来才听说这已经是支书第4次晕倒。我记得当时我们村的支书是一位打过仗抗美援朝英雄,个不高胖胖的。有人说近几天虽然是每个自然村组轮流吊唁,但是支书白天基本上都坚守在吊唁室里。

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 - 天天要闻

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去逝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是我相信当时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该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最真切流露,虽然我当时只有14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