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雍正王朝的故事,例如各种官职的等级。今天,我们聊聊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在年羹尧突袭江夏镇的过程中,遭到了安徽绿营兵淮安营的阻挠,千总阮必大,仅仅是正八品的武官,却一点也不怕从一品的年羹尧。那么,双方的官职距离十万八千里,阮必大为何敢硬怼年羹尧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明清两朝地方官员的组成部分。在文官体系中,出现了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道台、知府、知县等等。其中,除了四川总督好直隶总督之外,其余的总督都管理了两三个省,例如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等。一般来说,总督都挂着兵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因此,又被称为制台大人、部堂大人等等。
从品级来说,大部分总督都是从一品高官。总督之下是巡抚,请注意,巡抚并不是总督的下级,仅仅是品级低于巡抚。一般来说,巡抚挂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头衔,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被称为中丞大人或者抚台大人。巡抚负责全省军政民财河漕等各方面的事务,属于全省的一把手。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各地的任务有重叠的部分。
但对于某个省的具体事务,总督不能直接插手。例如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江西巡抚沈葆桢,非常看不上曾国藩。两个人较量了好几年,谁也奈何不了谁。至于布政使,则是一个省的二把手,实权很大。负责全省的财政、钱粮和人事组织工作,由于管理全省的藩库,因为被称为藩台大人。布政使属于从二品,仅次于巡抚。
在很多时候,如果巡抚调走或者退休,一般都是布政使直接接班。按察使则是另一位地方大员,标准的正三品。负责全省的治安、刑狱、司法、纪律等方面的工作,被称为臬台大人。一般来说,如果巡抚大人升堂议事,布政使和按察使会坐在左右两边,也只有这两个人有座位。因此,布政使和按察使又被称为东司和西司。
至于学政,虽然也是地方官,但情况非常特殊。学政直接隶属于朝廷,总督和巡抚都无权插手学政的工作。毕竟,学政负责全省的科举考试和举人、秀才,堪称门生遍天下。一般来说,学政又被称为学台大人。学政虽然权力不如布政使、按察使,但其他人见了,都是毕恭毕敬的。在科举为主的时代,学政的师生圈子非常强大。
例如学政的同年、同门、同乡、学生、座师等等,能喊一大群人。在学政大人手下毕业的举人、秀才们,都会拜学政大人为座师,这是总督、巡抚都做不到的。至于知府、知县。大家都非常熟悉,属于各个府县的地方官,也是府县的一把手。除了文官,还有武官,在武官体系中,分为:从一品的提督、正二品的总兵、从二品的副将、正三品的参将等等。
按照道理来说,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属于全省武官体系的一把手,品级比巡抚还高,与总督平级,被称为军门。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按照朝廷的规定,提督必须接受巡抚的节制。换而言之,具体怎么干,从一品的提督,必须服从正二品的巡抚。一旦提督或者总兵等武官,出现抗命不遵的情况,巡抚有权力动用王命旗牌。所以说,在清朝统治时期,提督的实际地位并不算高。
甚至出现了提督不如府台的段子,意思是说,论话语权,提督可能还不如从四品的知府。连提督大人都这样的待遇,总兵、副将、参将们的情况,可想而知。例如副将和布政使都是从二品,借给副将十个胆子,副将也不敢与布政使犟嘴。虽然布政使管不了副将,但如果布政使升迁为巡抚,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雍亲王胤禛的推荐下,年羹尧担任了四川提督,属于标准的从一品武官。由于江夏镇的任伯安、刘八女的问题,胤禛和胤祥命令年羹尧想办法解决。江夏镇在哪呢?在安徽省境内。安徽省绿营军的淮安营,就驻扎在江夏镇附近,千总阮必大和任伯安、刘八女的关系非常好,经常走动。如果想从江夏镇带走刘八女和任伯安,阮必大肯定不同意。
对于这件事,年羹尧非常头疼,还曾经找了副将岳钟琪商议。最后决定,抽调500精锐官兵,乔装打扮进入安徽省境内,在江夏镇境内秘密集结。果不其然,年羹尧带领官兵突袭江夏镇的过程中,阮必大确实率领淮安营的官兵赶来救援。在年羹尧没有亮明身份之前,阮必大的口气非常强硬。在年羹尧亮明身份以后,阮必大虽然态度有所缓和,但并没有让步的意思。
当时,岳钟琪喊了一句:“这是四川的年军门,你们是哪个营的?还是赶紧参见。”阮必大和任伯安、刘八女的交情非常好,绝不能让年羹尧带走。可是,阮必大仅仅是正八品的千总,距离年羹尧的从一品,几乎距离十万八千里。因此,阮必大搬出了朝廷规定:“年军门,虽然您是四川的军门,可是没有我安徽臬司衙门的派票,不能到我安徽来抓人。”
认真的说,阮必大的话没有任何毛病。年羹尧再厉害,属于四川的提督,管不了安徽省。如果手伸的太长,安徽巡抚、安徽按察使肯定都不高兴。换而言之,阮必大和年羹尧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且上边还有安徽巡抚和安徽按察使。因此,阮必大自然不怕年羹尧。尤其是得知任伯安是“太子爷的人”以后,阮必大非常兴奋,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随即命令淮安营官兵上前,结果,年羹尧还有伏兵。发现不解决淮安营,根本无法脱身以后,年羹尧发信号,镇外的伏兵杀出,全歼了淮安营。虽然大家都是绿营军,但精锐主力和二线守备部队的战斗力,差距很明显。半个时辰内,年羹尧结束了战斗,并且血洗、焚烧了整个江夏镇,从而埋下了祸根。
关于明清两朝官职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