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向日本本土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巨大的蘑菇云升起的刹那,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从此以后,原子弹的威力使得世界上有点能力的国家都趋之若鹜,纷纷投身到这一超级武器的研制中来。
1949年和1952年,苏联与英国先后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借此跻身于军事强国的行列。美苏两国正是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军备竞赛,疯狂地制造核弹头。凭借着原子弹这一超级武器,美苏挑起了朝鲜半岛的争端,战争爆发之后,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奔赴朝鲜。
抗美援朝时期中美双方在上甘岭展开的大战,使得美国人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厉害。美方在朝鲜战场失利以后,一度起了再次动用原子弹的念头,这令毛主席等人意识到研制自己的原子弹迫在眉睫。
所幸当时中苏正处在蜜月期,苏联强大的核打击能力令美方放弃了这个念头。1952年前后,我国就已经进入了制造原子弹的筹备期,苏联方面也开始派遣专家进行援助。但我国的工业水平实在是过于落后,专业的技术人才也显得不足,这件事情一直就卡在那里。
正当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为原子弹的核原料浓缩铀发愁的时候,北京突然出现了一伙神秘的犹太商人,他们在四处兜售浓缩铀。此事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重视,他们下令彻查这伙商人的来历。
那么,这群犹太商人背后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为何要“主动”地向我们出售浓缩铀呢?本期内容,将为您讲述1954年由这伙商人引发的巨大争议,揭开事件背后的惊天大阴谋。
神秘的犹太商人
在介绍这批犹太商人来华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浓缩铀”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的“浓缩铀”,其实是经过同位素分离之后,铀235含量超过天然含量的铀金属。铀这种金属在1789年就被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发现了,他是通过不断提纯沥青铀矿获得的。
在铀的裂变现象被发现之前,“铀”这种金属一直被用于瓷器着色,而对铀235的分离更是不受重视。在天然矿石中的铀金属往往是多种同位素共存的,铀235的含量往往只占千分之七左右,所以获得铀235是一门十分复杂的技术。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就能够被用于核电厂发电,它被称为“低浓缩铀”。但是用于制作核武器的“高浓缩铀”,丰度需要达到90%以上,提炼1公斤的武器级浓缩铀需要200吨原料铀矿石。
而铀虽然存在12种同位素(铀226到铀240),但只有铀235能够轻易地发生核裂变。在制造原子弹的关键原料上,当时的中国就无法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对于1954年的中国来说,浓缩铀尤其是较高丰度的浓缩铀,是根本无法由自己提炼出来的。即便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进行技术援助,他们也不可能把相关的核心技术教给我们。在当时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国家中,这一技术都属于最顶级的机密,根本不可能外泄。
此外,提炼铀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还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无论是哪一种提纯方法,都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提炼浓缩铀需要经过铀矿的勘测与开采这一过程,在将最为粗糙的矿石开采出来之后,还要将铀矿与其他矿石分离出来。然后,对这些铀矿进行“浸矿”的工序,再进一步进行初步冶炼。初步冶炼之后,还需要反复地“精炼”,最后才是对同位素进行“浓缩分离”的步骤。
可以说,以上繁琐步骤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强大的工业能力去支撑。它不仅涉及到矿业,还涉及到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十分考验综合的工业水平。客观地来讲,当时的中国无法满足独立制造出浓缩铀的条件,它毕竟不是做茶叶蛋。
这也是毛主席等人犯难的原因——自己造不出来,难道买不到吗?结果是肯定的,我们当然买不到浓缩铀。1954年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只有3个,美国、英国和苏联,他们都不希望我们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美国与英国当时与我们是敌对势力,不卖给我们是可以理解的。那苏联人为什么不卖给我们呢?因为这里面有战略意义的考量。
苏联虽然在当时与我们交好,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除却利益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苏方希望中方与他们形成联盟一起制衡美国,但又不希望我们真的强大起来,他们只希望中国永远被聚拢在苏联的羽翼之下。 毛主席等人也深知,中国总有一天要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走上完全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这种情形之下,突然有一批犹太商人来到北京,神秘兮兮地透露着浓缩铀的买卖。这如何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呢?很快,包括中国科学界在内的很多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些商人身上。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是以经商闻名的,只要有钱赚,他们什么买卖都敢做。二战期间,犹太人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当时有部分犹太人逃到了中国,中国人民对他们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当时的哈尔滨,就曾经容纳了超过2万名犹太人,在齐齐哈尔和双城地区也有犹太人的聚集区。
当然,二战时期的中国人民尚且自顾不暇,也没有在犹太人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总体来讲,深受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对犹太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友好与同情。就这一方面来讲,中国人民对于二战时期苦难的犹太人么是有功的。
加上犹太籍的科学家中,从事原子弹领域研究的人员十分众多,他们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在1954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真搞不清楚这帮犹太商人的底细,很多人都对他们带来的“样品”信以为真。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也非常重视,他马上就命令周总理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全权负责处理这件事。但是,一向机警的周总理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他在接待了这些商人后并未全盘相信他们的话,而是下令相关负责人彻底查清这些商人手上的样品真伪。
那么,这些犹太商人带来的浓缩铀样品,到底是真是假呢?周总理凭借直觉判断出了什么破绽呢?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艰难的调查过程
首先,笔者可以透露一点,这些犹太人带来的浓缩铀样品,的的确确是真的。但周总理等人最终却没有购买他们手中的样品,反而识破了这些商人的诡计。而这里面的重点,就在对这批样品的调查上。
时刻保持警醒的周总理,在拿到这批样品的一部分后,交给原子能研究所的同志们一个任务,要求他们限期查明这些样品的物质组成。这项任务对于英美等国来说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已经制造出了一种叫“重同位素质谱计”的仪器,可以非常快速地测定浓缩铀的含量。
但我国当时还没有这种仪器,甚至有很多科学家都没见到过这种仪器。为了安全起见,检查犹太商人样品的事情是不能告诉苏联专家的,更不能让他们插手此事。于是,如何去测定这批样品的真伪,着实让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犯了难。
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铀浓缩提升浓度技术是“气体扩散法”,著名的“小男孩”和“胖子”,就是美国橡树岭工厂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其实,这种方法的原理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滚筒洗衣机类似,将铀235和铀238等同位素混杂的物质放到离心机里面,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会将它们分离。
其中,较重一些的铀238会靠近离心机的筒壁,而较轻的铀235则为气体,可在近轴处将其抽出。这个原理讲起来是十分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离心机的转速远超音速。科学家们既要保证离心机拥有超高转速,又要保证离心机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偏离轨道飞出去。同时,抽取铀235气体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
将丰度为千分之七左右的铀矿提纯到百分之二十,需要数个月的时间,而且中间不能出丝毫的差错。丰度为百分之二十的浓缩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将其提纯为武器级的浓缩铀,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我国的科学家当时大概知道这一提纯过程,但其中的细节大家都不清楚,更不必说亲自参与过铀矿的提纯了。很自然,连提纯过程都没有参与过的中国科学家们,对于犹太商人交给我们的样品无法验证纯度。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叫杨承宗的年轻科学家站了出来,他是1951年秋天回到祖国的。
杨承宗此前一直在法国留学,他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放射化学。在法国留学期间,杨承宗在居里夫人女儿的研究室工作,并且被授予了博士学位。1951年在祖国的召唤下,杨承宗放弃了数十万法郎的薪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但杨承宗当时并不是空手归来的,他为祖国和人民带来了一份厚礼。
在约里奥·居里的帮助下,杨承宗购买了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以及用于测定辐射的100进位的计数器,同时还有十几个箱子的其他高精尖设备。在临行之前,约里奥·居里让杨承宗转告毛主席,让他必须制造出属于中国人的原子弹。
“原子弹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它的原理也不是专属美国人的,而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
约里奥·居里坦言,中国人民要走向独立自强,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核专家。她主张反对使用核武器,但并不反对中国拥有它。杨承宗携带大量科学设备回国,遭到了法国当局的刁难,最后还是在约里奥·居里的帮助下,他才从法国取道香港最终辗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杨承宗,从北京协和医院找到了507毫克镭源以及配套的设备。冒着被发射性物质夺去生命的危险,杨承宗与助手们修复了被日本人破坏的设备,制造出了中国最早的人工放射源——氡-玻中子放射源。
正是这样的学术背景以及设备基础,才使得杨承宗在1954年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测定了犹太人带来的浓缩铀样品。
按照当时国际上通用的测定方法,必须用到“重同位素质谱计”,但这种仪器只有美英等国才拥有。于是,杨承宗利用自己在法国所学的放射化学知识,找到了另一种测定方法,那就是根据放射性物质的“蜕变原理”,从化学的层面对犹太商人提供的样品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极为繁琐,杨承宗与研究所的同事们不得不分工合作,最后将相关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为了保险起见,杨承宗还反复测定了多次,在确认完全无误后才得出结论。
结果表明,犹太商人提供的浓缩铀样品的确是铀,但它远远达不到武器级的标准,铀235丰度不到百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些犹太人拿了一批相当于铀矿石的物质,冒充浓缩铀来糊弄我们的科学家。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我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没有“重同位素质谱计”。然而,他们没有想到杨承宗还能用化学方法测出来样品的丰度。眼见阴谋诡计被揭穿,这些犹太商人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此时,拿到检测报告的周总理倒吸一口凉气,还好多留了一个心眼,才没有落入他人的圈套。
原来,当时的犹太人一直想要复国,但这损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因为在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决议将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拿出来建立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最终建国,美以两国也就此越走越亲密。
美国想在核武器方面打压中国,但他们知道自己出面必然会败露阴谋,便让以色列的犹太商人充当马前卒。与美国沆瀣一气的商人们,企图用丰度不足的浓缩铀来干扰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无端消耗我国科学家的精力与原本就薄弱的工业实力。
但他们过于主动的行为露出了马脚,在这个诞生过《孙子兵法》的国度,怎么会被这一点小小的阴谋诡计蒙骗呢?在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国家,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重同位素质谱计”难住呢?我们的科学家即便是打着算盘,也能与使用计算机的美国科学家一样,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10年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其中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心血,也展示了中国人的胆识与勇气。
无双国士怎敢忘
在犹太商人的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更加坚定了制造原子弹的决心。随着此后中苏关系的逐渐交恶,珍宝岛战役最终爆发,他们企图以“核讹诈”的方式来逼迫中国就范。这这种危机的情况下,祖国和人民坚决地支持科研人员研制原子弹,毛主席更是当众表态。
“原子弹,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9年苏联专家撤走时,气势汹汹地对这我方的科研人员说道:“离开苏联,就算再给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
但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科学家在苏联专家撤走5年后,就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们的科学家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工作。他们点着煤油灯、手打着算盘、用纸笔演算,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从50年代末开始,“全民办铀矿”的口号就被提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饿着肚子寻找矿石。没有专业的冶炼设备,他们就利用物理方法将铀矿沉淀成“铀黄饼”,然后再出售给我国的矿冶局。这种全民动员的方法,在3年内为我国科学家提供了163吨铀精矿,突破了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封锁。
这100多吨铀精矿,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材料。以邓稼先等人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们,不顾被放射性物质伤害的危险,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不断地取得重大的突破,距离原子弹制造成功不断地拉近距离。但就在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时刻,美国人又突然闯入罗布泊,企图干扰我方科学家的工作。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下提出轰炸罗布泊,希望以此来终结我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但最终他的诡计未能得逞,苏联的赫鲁晓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美国人仰仗自己强大的卫星以及侦察机,一直在寻找中国的核基地。通过侦查后,他们发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存在大量的道路、车辆、住房以及供给站。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突然出现人类生活的痕迹,这很快就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
于是,他们不断地对这一区域进行监视,最终确认这就是中国的核基地。起初,美国人并不认为中国人能够独立自主地造出原子弹,但1963年以后,罗布泊地区的人烟越来越稠密,这引起了包括肯尼迪在内的美国政府官员的恐慌。
肯尼迪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中国人制造出原子弹之前
,就摧毁罗布泊的核基地。但他又忌惮毛主席等人的威势,于是企图拉拢苏联的赫鲁晓夫一起动手。结果,赫鲁晓夫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肯尼迪,因为他早就领教了毛主席和中国人的厉害。美国在大西洋的一端,自然不会受到什么威胁,但苏联就是中国的邻国,赫鲁晓夫可不想完全得罪这个邻居
不久后,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当上总统后依旧有这样的想法。但赫鲁晓夫不搭理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直径100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坦克汽车、胡杨沙棘、牛羊猪马瞬间成为粉末,这朵巨大的蘑菇云震惊了全世界。
当年喊着“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陈毅元帅,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而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就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消息,全国人民都欢呼雀跃,中国人的腰杆子这一下彻底硬了起来。在毛主席的示意下,周总理率先给当时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写信,告诉日本政府中国的原子弹已经爆炸成功了。
“第一,中国制造原子弹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自保与和平;第二,中国不会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率先使用原子弹;第三,中国不会对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从此以后,这个五千年的国度立了起来,再也没有人敢随便欺辱敲诈我们。美国人企图压制中国的阴谋彻底破灭,1968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从此以后更加稳固,中国人民的和平与稳定,从此以后更有希望。
这朵蘑菇云爆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十年的奋斗之旅,更是科学元勋们舍生忘死的结果。高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在大戈壁上十数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最终却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为了祖国与人民献出了生命,我们应当永远地记住他们。
在“两弹一星”元勋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科研和保障工作人员,他们共同的努力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这些伟大的先贤,都堪称无双的国士,我们怎敢忘记?向无数的无名英雄致敬,愿你们的英灵化作天上的繁星,照亮祖国的似锦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