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注意了,“慢性前列腺炎”的五种症状,快看看你有没有?

慢性前列腺炎的概念

慢性前列腺炎是以下腹、会阴、尿道不适或伴有排尿无力、尿不尽或伴有尿道滴白或伴有功能下降等为主的综合征。特点是自觉症状多,阳性体征少。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男科门诊的25%,发病比例约占男科门诊的第一位。

重度前列腺炎也可导致男性生育障碍,由重度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男性生育障碍,我们称为:慢性前列腺炎性男性生育障碍。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治疗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阐明,许多问题还存在广泛的争议,因为任何一个患者可能同时有多种病因在起作用。

因为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炎综合征与功能性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将重点介绍功能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分类、分度、分证

现代中医病因病机及我临床常用药方

我们根据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疾病进的夺化,把前列腺支综合征的病因病分为以下5种常见病态体质类型进行分析

1.肾阳虚弱型前列腺炎综合征

(1)主要病因:

1.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平素体弱,或性格内向、抑郁寡闷,

2.外因主要是房事劳伤、过度手活。或外感寒湿。

(2)主要病机:以上内外之邪可致肾阳虚弱使肾阴阳失衡。因肾中藏有元阴和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故肾的阴阳平衡则能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若有耗伤,则诸种病变由之而生。

肾的病证虽有多种,主要有肾阳虚、肾阴虚两大类型。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肾之阴阳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肾之阴阳是对立面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若肾阳虚弱。则阳气不足,致肾的封藏失职,精离其位而致尿末滴白、成小便余沥不尽或疼痛不适。

肾阳虚损型:头晕, 神疲,畏寒,腰膝酸冷, 阳w早x,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精壮阳;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组成:补骨脂, 山药, 仙茅, 益智仁,肉桂怀牛膝仙灵脾泽泻山茱萸熟地黄,熟附子。

2.阴虚火旺型前列腺炎综合征

(1)主要病因:

1.内因主要是长期房劳过度、过度手理,或久病耗阴。

2.外因主要是或外感燥火,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如人参、鹿茸附子、肉桂等,使

同之液暗耗。

(2)主要病机:以上内外之邪可致阴虚火旺。阴虚是指脏腑阴份亏虚,如

标液和津液等阴精亏虚,无力制约阳气,而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即“阴虚

则生内热”或称“相火亢盛”或称“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

本证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火越旺则阴更虚,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而致肾阴虚火旺,出现口干心烦,或燥热、盗汗、虚汗,大便秘结等。

阴虚火旺型:头昏脑胀,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排尿或排便时有白浊溢出,舌质红, 舌苔白,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祛毒通利;

方用大补阴丸加味;药物组成:熟地知母女贞子,半枝莲,制斑蝥,龙葵,菊花,猪脊髓,黄柏,龟甲。

3.心脾两虚型前列腺炎综合征

(1)主要病因:

1.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平素体虚,或思虑太过。

2.外因主要是精神心理压力太大,或饮食所伤,或外感寒湿伤脾。

(2)主要病机:以上内外之和可致心脾受损。因心主神明忧思疑虑太过则伤心,心神受伤则灵机紊乱。出现精神抑郁、精神焦虑而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稀软、会阴胀痛、精浊混淆,或尿后滴白等。

心脾两虚型:精神疲乏、头痛、失眠、多梦、厌食、情绪低落、功能障碍等。

治宜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薏苡,砂仁,泽泻,当归,坤草陈皮

4.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综合征

(1)主要病因:

①内因主要是先天性格内向、抑郁或多虑。

②外因主要是长期受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或久病人络。

(2)主要病机:以上内外之邪可致肝气郁结,或肝郁气滞,继而发展为气滞血瘀。

神焦虑滞血赛。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所以暴怒及思虑不解等不良情志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又因足厥阴肝经之脉,绕

阳器而行,故精液之疏泄亦为肝所主,肝郁气滞则影响精液的疏泄。气行则血

行,气滞则血瘀,气血赛滞,脉络蕴阻,以致心烦胸闷、失眠多虑、会阴胀痛,

或尿后滴白等。

气滞血瘀型:会阴、小腹、g丸坠胀刺痛,伴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有瘀点;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红花,小茴香,乌药,泽兰,蒲公英,赤芍,当归,桃仁。

5.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综合征

(1)主要病因:

①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脾胃虚弱

②外因主要是外感寒湿伤肿,或直接外感湿热。

(2)主要病机:以上内外之邪可致湿热下湿。所谓湿热是指湿与热同时存在的证候。

所谓“湿”,即水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因脾有运化水混的功能,若是长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功能,可致湿从内生即内湿。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湿从外入。

以上内外之湿邪可致脾胃失健,湿邪内聚,久之成痰。

另外,若躯脂满溢(肥胖多阳虚)或素有脾肾阳虚,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而致水湿内停,亦可湿聚成痰。

所谓“热”,是一种热象。热的来源与湿有关,或湿热同时存在,或因夏秋季节天热

湿重,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

以上湿与热互为因果、互相转化,不断加重病情,导致湿热产生。

若湿热流注于下焦称为湿热下注,若下注于膀胱则称为膀胱湿热,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而致尿末滴白,或小便余沥不尽、或阴部疼痛不适等。

湿热下注型:尿频、尿急、尿等待、尿黄、赤灼热、阴囊潮湿、舌质红、舌苔黄腻手足心热、容易出汗,相对来说就是应酬比较多、缺乏锻炼、体质比较壮实的人要多一点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方名】萆 分清饮。

【组成】川萆,黄柏,石菖蒲,茯苓,丹参,白术,莲子心,车前子。

上述方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使用,切记不能乱用。

#我的门诊故事##前列腺##中医##男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