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网红餐厅冲上榜单第一!514万人排队预约…却被扒出是场骗局

在伦敦,有这么一家声名远扬的网红餐厅,“The Shed”。


没有传统的菜单,食客到场前完全不清楚自己会吃到啥;


餐厅地址在哪,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进入店铺前,食客会被要求蒙着眼走很长一段路;


点评网站上,却好评连连,顾客称“美食堪比米其林”...



凭着稀奇美味的特点,开业短短几个月,“The Shed”就成为了全伦敦排名第一的餐厅!


各界名流、美食家、博主们打爆预约电话,也没能在这里订到一个座位~



全伦敦的老饕都想一试这里的美食,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一餐难求”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这家餐厅根本就不存在!



1

英国史上最成功的

“美食骗局”



没错,这家名为“The Shed”的餐厅,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一名英国小哥Butler,大学毕业后决定搞一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恶作剧。



此前,这位小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食点评软件上,为餐厅撰写虚假好评。


写着写着,他就对所有口碑爆火的餐厅,都心存疑虑了:


“点评软件就像一个虚构的世界,上面除了餐厅是真的,其他啥都可以作假...”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连餐厅也是假的呢!?


光靠图片和虚假宣传,一家根本不存在的餐厅,能冲上全网第一吗?



说干就干!小哥立马着手打造出一间风靡全伦敦的“假餐厅”~


首先,咱得弄出个高大上的“店面”。


穷小哥租住在城郊一套带院子的小板房,环境实在麻麻地。


屋里只有一间昏暗小卧室,一帘相隔就是厨房;



门前院子杂草丛生,一些木板木都腐朽到变形了...


室内拍不出高级感的照片,小哥灵机一动,干脆把餐厅定位成“花园私房菜”。


相信破旧小院在强大的P图下,能“变身”欧式露天花园!



“哎你看家里有院子,养点鸡啊鸭的也很正常吧...”


这下食物卖点也有了,自种的蔬果、自养殖的牲畜作为食材,原生态够健康!(绿色食品还能卖得更贵)



为了防止真的有顾客上门,拆穿这一切,餐厅对外宣称采用“会员预约制”


地址不在网上公开,只有打电话预约上了,店家才会把地址私信给顾客。


那么接下来,只需要一套足够吸引人的图片就能入驻点评网站了~


小哥的“作假”方式也是很猛:


前菜“欧芹煎洋葱”,看上去像法式精致料理;



实际上是洁厕块+颜料+蜂蜜...(真·地狱厨房)



大厨特供主菜,“蜂蜜烩猪腿”



真的就是“大厨”自己的腿!



再狠狠拿捏都市人精神紧张、压力大的“痛点”,


推出故弄玄虚的“心灵套餐”,硬是给食物上升情绪价值。



一道会让食客“心扑通扑通跳”的“爱情料理”,吃完怕是要心脏病发作!



所谓“沉思套餐”,吃完顾客是要好好沉思一下,为什么要当这个大冤种...



当菜单做好了,宣传照片P好后,The Shed私房菜,“正式开业”了~


小哥找来一堆朋友,帮“餐厅”狂刷好评。


还叮嘱他们不能夸得太过,这样就假得很明显,要赞美中带点不足才够真实。



这种虚假的好评越多,The Shed餐厅在网站的排名就越高,


短短一个月内,小哥的电话已经被排长队预约的网友们打爆了。


当然,他是不可能让任何人真的预约上的...



小哥通过谎称预约爆满了,对外传出一种餐厅爆火的错觉,


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让更多好奇的顾客对The Shed趋之若鹜。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餐厅在网站上的排名也从首月的120名冲上了第1名。


一家澳大利亚的航空公司打电话来,希望可以和“The Shed”合作制作一个宣传片,在全世界的飞机上播放;


还有记者希望联系这家餐厅的大厨做个采访...The Shed彻底火了!




2

失控的恶作剧

“弄假成真”



令小哥意外的是,这场荒诞的恶作剧,渐渐玩脱了...


神秘的The Shed勾起了大众的逆反心理,人们越是吃不上,就越要挤破头想办法吃到!


一些网友通过谷歌地图,对比了网站上的花园照片,搜到了小哥家附近的地址;


有人试着在地址附近徘徊,想一探究竟;


有食材供应商按照地址寄来了一些食物的样品,谋求合作;


甚至还有一位政府人员,给小哥打电话说希望“The Shed”开去他新开发的街区...



这可把小哥吓坏了!一旦被上门的网友拆穿,他可承担不起众多网友们的愤怒。


看来,这虚假的餐厅,不得不真正“营业”一回了。


在514万人排队的预约中,小哥对外宣称抽取了24名幸运儿来免费体验(这餐饭他可不敢收钱~)



他赶忙清理了脏乱的后院,再问邻居借了些桌子、椅子、灯装点一下;


还找来了专门的养鸡人,借了几只鸡放院子里展示;



至于餐厅的食物,就在超市买速食快餐吧,毕竟小哥自己都没做过饭...



当第一批“幸运儿”根据指引,到达了小哥家附近的路口。


小哥派出朋友扮的“员工”,让大家蒙上眼睛,互相搀扶着走到“餐厅”。



顾客们摘下眼罩那一刻,好戏开演了~


速食食品打造而成的“高级料理”,被优雅端上餐桌↓



在场一半的顾客都是小哥请来的托儿 ↓



白天凌乱的杂物院,在夜幕篝火烘托下变成温馨的“欧式花园” ↓



院落里自由穿梭的“走地鸡”,虽然不吃,但“食材”还是要展示一下的 ↓



好家伙虽然条件简陋成本极低,但氛围上确实营造得非常到位。


一家原本根本不存在的餐厅,就这么开业了一晚...


顾客们还都非常满意,甚至有人刚吃完就想立刻预定下一次的座位~(你清醒一点啊喂!)



“其实用餐过程中,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细节,但没有人指出。大家相比起自己的感官,更倾向于相信网上呈现的内容。”


恶作剧终于告一段落,小哥决定主动向外界全盘托出自己的这场实验。


一时间,媒体炸开锅了!


美食点评网站被推上了风尖浪口,但他们仍表示:雨我无瓜。



英国《泰晤士报》等20多家媒体排着队要采访小哥Butler;


他成为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还接受了电视台的节目专访...




主持人称这不仅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恶作剧,也是一场耐人寻味的社会实验。


小哥向人们揭露了点评网站上的观点,是多么具有引导性——


人们对虚假餐厅“The Shed”的狂热崇拜,慢慢形成了一种群体共同的“信仰”。


即使没有真实的店铺存在,但依然很少人会质疑它;


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参与其中,让自己行为和判断,是符合舆论的。


可见,当一种声音铺天盖地时,能保持自己思考的独立性,是多么可贵。



图片来源/B站@huojiujianxilie

撰文、编辑 / 猫南北

责任编辑 / 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