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吃过臭菜吗?
不不不,我说的臭菜,不是人工搞臭的菜,什么霉千张啊、苋菜梗啊、鲱鱼罐头、独山三酸……我说的臭菜,是真正臭的菜。蔬菜,薅下来就臭的那种。

巧了,今年我把国内的两种“真臭菜”都吃了一回,而且是一个在大南一个在大北。你们猜猜,在我心中,哪个会胜出呢?

东北臭菜
成功的 coser
东北臭菜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进了山海关就没那么知名了。

就是它
在大约一百年前,我国老一辈农学家颜纶泽先生曾在书里介绍过它,管它叫“诺克托萨孥德”。显然,这是个音译,英文原文是rocket salad—— “火箭沙拉”。你要是喜欢日本动漫,不难判断这个“诺克托”的译法肯定源自东瀛,事实上颜老也确是在日本读的书。

“诺克托萨孥德”
这菜跟火箭有啥关系呢?
没关系,因为英语也是二道贩子,本是来自法语的“roquette”,英国人来了个谐音梗,改火箭了。美国和加拿大喜欢叫它“arugula”,这来自意大利语的“rucola”,而不管是法语还是意大利语,源头都是拉丁“eruca”。幸亏中文没真的叫“诺克托萨孥德”,或者简称“诺德”之类,不然200年后做科普的人非上吊不可——你们这全球化的你比划我猜谁受得了啊!

好在,在生物学领域里,它有唯一的名字——eruca,恰恰是它的属名,正式中文写作“芝麻菜”。从上面一段可以看出来,芝麻菜本就是地中海原产的植物,但并非民国才来到我国,至少在明朝的《滇南本草》里已经有了记载,就叫芝麻菜。
等等,为啥东北的臭菜记在一本云南书里?因为芝麻菜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寒冷,毕竟是地中海沿岸来的,纬度不算高,在我国野生区域也以中原和南方为多。

沙拉里总出现芝麻菜的身影
这就要说到芝麻菜的味道了。芝麻菜一进嘴,首先是一股浓浓的芝麻香气,跟着才是臭——其实它的臭也不是臭豆腐那种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清香,它有含硫物质的臭味,也有它们十字花科的那股子辣味,跟萝卜芥菜相似,二者拧在一起,再加上芝麻香,就是东北人最爱的臭菜味了。

野生芝麻菜
不过,芝麻菜的芝麻味和芝麻的芝麻味完全不同,芝麻来自吡嗪类物质,芝麻菜来自异硫氰酸盐类物质,二者只是相似,但性质大异。
芝麻的香味需要热量,有了焦糖化反应才更香,芝麻菜正相反,一加热就分解没香味了。故而芝麻菜只适合凉拌,叫火箭沙拉不是没道理的。
这就说回来了。我国不尚生食蔬菜,所以芝麻菜虽然来了几百年了,一直无人问津。直到某个东北人发现了它,和自己“大酱蘸一切”的基因瞬间耦合,那真是噼里啪啦打火花啊!
在东北,一笸箩蘸酱菜里要是没芝麻菜,那就没有灵魂,没有档次。一旦有了芝麻菜,这一口蔬菜原地提升,就像用煎焙芝麻沙拉酱拌出来的,或者倒了两大勺香油。

一个都不能少
无独有偶,意大利人喜欢在披萨上桌前撒上一点芝麻菜,在香味分解之前端到客人面前。闻着奇香扑面,吃着若有若无,跟中国菜出锅前那几滴香油殊途同归。
要不说中国和意大利是美食大国呢,高级!

云南臭菜
歧途的破局

昆明菜市场上的云南“臭菜”和云南“甜菜”
沿着胡焕庸线,从一个终点来到另一个终点,芝麻菜就会遇到国内唯一的对手——云南臭菜。
和芝麻菜的弱小不同,云南臭菜不仅高大,而且多刺,很多东南亚国家是当作篱笆植物使用的,院边上种一排,坏人恶狗都不敢靠近。在这种植物上薅一把嫩芽做菜,不得不说充满想象力。

云南臭菜
云南臭菜的味儿比芝麻菜就厚重多了,一闻可知以含硫物质为主。
怎么形容它的味道呢?一点点腥臭像鱼腥草;又有热带水果的气息,仿佛榴莲;还附有类似香椿那样“香臭香臭”的味道,尝之有很重的苦味,还有轻微的酸味,非常复杂难以类比。总之,喜欢的人停不下嘴,不喜欢的一口也吃不下去。
芝麻菜非得生冷素食才好,云南臭菜则要热要荤,不然就过于清苦了。95%以上的时间里,它用于煎蛋,其次多是煮鱼。非得和了油香肉香蛋香,辛香味道才有的放矢,火借风威。


煎了蛋再炖鱼,组合技
云南臭菜名叫“羽叶金合欢”。实际上,名字里叫金合欢的大家族近年经历了很多变动,分到了一堆属里,甚至有些越走越远。曾经的羽叶金合欢就进了儿茶属,成为了“印度藤儿茶”。又有人把可食的这种单分成印度藤儿茶的一个亚种,最新的分法是独立成种Senegalia insuavis,中文定名为臭菜藤。
这些内容比较小圈子,也太新,谁是谁非我们不去管它。云南人还是叫它羽叶金合欢。

羽叶金合欢
羽叶金合欢在我国的两广、福建、云贵都有分布,更多的是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印尼,澳大利亚甚至还分布到了美国南部。在英文的市场,它常被写作“cha-om”,海外华人也叫它“臭翁”或者“茶翁”。
很多东南亚的国家都吃它,我国最早只是版纳一带人吃,近些年滇中也多见了,自然是从南影响进来的。在泰国,人们吃臭菜还嫌不过瘾,非要加入“nam prik kapi”——一种发酵的鱼虾酱。臭上加臭,那才过瘾。

nam prik kapi酱
图片来自:Mark Wiens/eatingthaifood.com
这种植物是个藤本,臭菜藤嘛。不过枝条不算细,家庭种植的又矮小,也就大半人高,所以经常被认为是种灌木,要在山里野蛮成长,就露出它攀缘藤本的本质了。要采食必须要趁嫩,即便如此还是有刺,吃的时候多少影响点口感。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这种带刺的藤本已经引起了当地的关注,列入了严重入侵物种名单,居民发现了应当上报并割除之。想想在没有天敌和吃货的地方这玩意要是“横无际涯”地长开去,的确让人头疼。

超市售卖的cha-om
两种风情,一番滋味
你要问我两种臭菜站谁,我必须承认我要站芝麻菜,它的臭比较轻微,还有芝麻香加成。云南臭菜对我来说过于猛烈了,毕竟我是个连香椿和茴香都不喜欢的人......

这两种臭菜,也代表了两个方向的风情——热带的浓厚开胃,温带的清新刺激。究其实,臭食主要还是为了调剂口味,让无聊的餐饭更多彩。
我们今天用“荤”来代表肉食,素来代表蔬果,其实这并非自古有之。《说文解字》对于荤的定义是“臭菜也”,而肉类叫做“腥”,后世把荤腥泛化,才有了今天的荤菜概念。《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菜者葵、藿、薤、葱、韭,都是荤,也就是臭菜、刺激性蔬菜。说明古人种菜、吃菜都不主要为了维生素(当然他们也不知道维生素),吃菜就为了下饭,让饭吃得有滋味。

古画中的宴席很少有绿色的菜品
怎么样?看完这篇,明天去你家附近的菜市场上看看有没有这两种菜吧!
大过年的,咱都开开荤。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图片来自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