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
集贸市场的菜摊上,卖菜的大姐把莲藕,都是那种断成了一节、两节的莲藕,摆放在摊上,就像婴儿的胳膊一样嫩白粗壮,外表擦洗得干干净净,很是逗人喜爱。
莲藕做为食材,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可生吃、可熟食,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男女老少皆宜。”
生长在乌泥中,却依然拥有洁白甘甜的心。
自然界给了我们无数启示,我们却未用它来寻找光明。宋人赞莲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花之君子”。莲藕之功,决不仅限于“远观”,她一身是宝,有益于人多矣。
花,可观,可嗅,亦可餐;实为医家“仙药”,可作甜食汤羹,莲心可作饮料;根,更是人之口腹妙物,可煎可炸,可蒸可煮,可作菜肴,可作点心,还可磨浆作粉,保健养生;其叶,可烹粥,可泡鸡,还可入药;其节味虽苦涩,亦为止衄良物。
藕离开于泥无法存活,而荷花的美丽依靠于泥赋予营养,有花的是莲、无花的是藕。可是荷叶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经济价值却完全不同、莲主要是取莲子、藕主要是取横向块根。虽然莲也有横向块根、但因又细又长、少有食用价值与藕无法相比。
莲藕,它在荷花凋谢时被人们采去,便在菜市上市了,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它以它独特的,清凉的,鲜美的味道让大家都爱吃。它对一切无所苛求,却深深把根扎在泥土里,给荷花吸收养分,使荷花开得更艳丽。人们想起了“出污泥而不染”,却没有想到莲藕。它默默奉献,在人们品尝莲藕时 ,它结束了短暂而有意义的一生。它给我们留下了他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的品质。
莲藕出自淤泥,却不沾染上淤泥,那是指没有断了莲藕。有经验的挖藕人在挖莲藕的时候,总是尽量避免把莲藕挖断,即使万不得已要把一支莲藕断开的话,也总是在藕节的疙瘩处断开,泥水才不会进到藕节的孔洞里,一旦莲藕不在藕节处断了,藕田里的泥水就会进入莲藕的孔洞里,这节莲藕差不多就吃不成了。
莲,质白而中空,历代为菜,故称“莲菜”。莲的可食根茎藕为平性,但食无忌,故云“有病无病只管尝”。这条谚语也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基本符合中医的食疗原理。
古有“爱莲说”,今有“小酒配莲菜”。每年从这个季节开始到来年的春天,无论是逢年还是过节,大饭厅、小酒馆的餐桌上都会见到莲菜,一些好吃莲菜的人,在家里也是三天两头蒸、煮、炖。还有一种被称为水果莲藕,因为这并不多见,也只有从黄河淤泥中挖出的莲藕才有这种味道。这独特之处也让吃过水果莲藕的朋友年年期盼。
喝酒人,碰到了好的下酒菜,便能多些话,多喝些酒。没想到,莲菜还有如此功能。
废话少说,上硬菜!
人和莲藕其实是一样的,莲藕自身有孔洞就像人有贪欲一样,泥水不进入莲藕里,前提条件就是莲藕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断开,生很短暂,为了追求物质的丰盛,总是没有尽头的,如果幸福靠金钱来主导,多半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知足常乐,就算没有很多钱,只要心境乐观,身体健康,也活得舒坦。贪欲的防火墙一旦打开,就像泥水进入莲藕一样,价值全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更多的却是它那缕缕不断的丝,不灭的情。我们生活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有着莲藕般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