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猪肉怎么越来越难吃了?感觉以前的猪肉十分美味,如今怎么就少了点魂儿?是猪肉真的变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了?
猪变了
过去十几年,养猪这件事早就不是小农院子里散养几头的模样,而是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大产业。
如今,我国生猪养殖更讲究效率和规模,政策上推“新质生产力”,技术上搞精准饲养,连猪吃的饲料都精确到克。
这些变化听着挺高大上,但对猪肉口感的影响还真不小。
比如,为了迎合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猪的品种被改良得越来越瘦。当脂肪少了,肉质自然就干了点,少了那股油润的香气。
你想想,红烧肉要是没点肥肉化在嘴里,还能叫红烧肉吗?
再加上生长周期缩短,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时间越来越快,肉质的细腻度和风味难免打折扣。
要知道,以前自己散养的猪,吃的基本是玉米等杂粮,基本不食用饲料,而且散养活蹦乱跳的,起码要一年才可以宰,肉里带着自然的香味,肉质也很好。
而现在工厂化养殖的猪,吃的是标准化饲料,不仅生活空间小得可怜,有的猪养几个月就被抬上屠宰台了,肉质能不变吗?
还有加工和运输这道关。以前买的猪肉,都是现杀现卖,肉新鲜得能掐出水。
现在呢,大部分猪肉得经过冷冻、长途运输才能到你家厨房。
冷冻技术虽然保住了安全,但水分和口感多少会流失。尤其是一些超市的猪肉,切开一看,颜色倒是鲜艳,可炒出来总觉得柴乎乎的,少了点嚼劲。
人也变了
不过,猪肉难吃这件事,真不能全怪猪。咱们这些吃猪肉的人,也变了不少。
首先是口味的变化,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低脂低油成了主流。
以前过年炖个猪蹄,吃得满嘴流油,那叫一个满足;现在呢,很多人一看肥肉就皱眉,觉得腻得慌。
这种观念转变,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猪肉的期待。瘦肉多了,脂肪少了,口感自然就跟记忆里的猪肉不一样了。你说这是猪肉变难吃了,还是咱们自己先把标准改了?
再者,生活节奏快了,吃东西的心态也变了。以前做顿红烧肉,得慢慢炖上两小时,香味飘满屋子,吃的时候满心期待,自然觉得肉更香。
现在呢,很多人下班回家,随手炒个肉片,十分钟搞定,能有多讲究?
当烹饪时间短了,调料敷衍了,猪肉本身的味道没发挥出来,自然就觉得“没以前好吃”。
还有一点挺有意思,那就是咱们的记忆可能在“美化”过去。
到底是小时候吃的猪肉,真有那么好吃吗?还是因为那时候日子贫苦,吃顿肉是件大事,幸福感的加成让味道也变美好了?我觉得是后者。
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并不能每餐都能吃到肉,甚至有些人得到逢年过节才吃到猪肉,就会觉得猪肉是很珍贵的食物,而现在物质丰富了,吃肉成了日常,反而没那么珍惜,口感上的小瑕疵就被放大。
这么一想,是不是有点“人变了”的味道呢?
所以,猪肉越来越难吃,到底是猪变了还是人变了?我觉得都有份儿。
猪这边,养殖方式变了,肉质确实跟过去不一样。效率高了,成本低了,但那股慢工出细活的味道少了。
人这边,口味变了,心态变了,连对食物的期待都变了。以前猪肉是桌上稀罕物,现在不过是日常配菜,能不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