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伏玻璃供需与价格变化
•二季度需求与价格波动:二季度抢装结束后,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价格方面,2mm玻璃当前成交价基本在10元左右,本周较上周稳定,成交价约10 - 10.5元/平方米,而前期4 - 5月最高价约14元;3.2mm玻璃报价差异较大,基本在17 - 18.5元/平方米之间(含税送到),实际成交以一单一议为主,大厂拿货有明显优惠。当前2mm玻璃价格已低于去年行业平均最低水平,去年行业平均最低价格约11.5元,当前价格比去年最低时还要低,价格承压明显,倒逼企业开始减产行为。
•三季度需求预测:从三季度需求来看,6月全球组件产量接近50GW(或为49GW),7月预计仍为50GW,需求虽有所增加但幅度较小。国内需求相对更低,可能在45GW左右。由于需求增长幅度较小,行业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因下游组件厂较为强势(大厂占比大),叠加需求预期较弱、玻璃库存相对较高等因素,玻璃价格被压制明显。
2、行业减产措施与产能调整
•近期减产具体情况:近期减产行动包括堵窑口和实际减产。堵窑口约3500吨,实际减产约3600吨,合计约7000吨。名义产能从9.7万吨降至9.2万吨,实际减产约10%。七八月份减产幅度预计达15%-20%,但达到30%的目标难度较大,主要因企业积极性不足,且当前减产比例仅约10%。此外,去年最多减产3万吨,扣除部分后实际减少约26%,但当时存在2020年、2021年前点火的小窑,而当前在产的多为2021年后投产的1000吨及以上生产线,企业停产积极性低于前期。
•减产目标与企业态度:30%的减产目标为讨论中的总目标,但企业意见未达成一致,实际减产仅约10%。部分企业减产态度坚决,如新沂因当前售价低于12.5元/平方米即亏损(亏损幅度超20%),生产越多亏损越大,故减产较为坚决;钟建才已停部分窑炉,如漳州、宜兴的窑炉已停,于新的650吨窑炉预计近期停窑,蚌埠650吨窑炉本月或停。部分企业态度犹豫,如南玻虽产量大,但对减产的想法不够坚决。福莱特作为减产倡导者,提出可采取堵窑口或停线措施,但需看其他企业行动,目前堵窑口多集中于大企业。彩虹因江西基地成本高、人员浮动,后续或参与减产。此外,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已达到减产幅度,如某企业2-3月已停一座900吨窑炉,认为减产幅度足够。整体来看,当前减产落实进展有限,后续需进一步沟通协调。
•海外产能情况:海外在产产能约8800吨,主要分布构成如下: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产能约6000吨,包括马来西亚新沂的4条线、旗滨的1座窑,以及越南格兰特的2座窑;剩余约2800吨为土耳其、印度等其他国家企业的生产线产能。
3、企业成本结构与差异分析
•主要企业成本水平:2mm玻璃成本方面,新沂完全成本约13元/平方米,制造成本约12元/平方米,制造成本12元左右基本不亏损。福莱特、旗滨成本与新沂接近,处于同一档次。部分企业的个别窑炉成本也达相近水平,如新福新广西湖南北海的三线、四线,南玻广西的两条线,德金的最新检测线,这些窑炉能耗和成本较低;南玻安徽地区成本较高,广西地区成本较低。不同企业成本存在分层,部分后发窑炉成本表现更优。
•能耗优势来源:头部企业能耗优势源于设备后发优势。旗滨设备吨位大,能耗比新沂有优势;福莱特能耗高于旗滨但低于新沂。设备吨位影响能耗,吨位大的设备能耗控制更优。
4、政策动态与行业自律
•工信部会议与反内卷:工信部近期组织了两次玻璃行业相关会议。第一次为18号的建材系统会议,由建材协会联合水泥、玻璃、陶瓷等协会,以及3家玻璃龙头企业参与,主要听取企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及建议措施。企业反馈经营情况不佳,涉及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等,包括价格低于成本、质量问题、技术出口及国外市场情况等问题。第二次为26号专门针对玻璃的会议,召集光伏玻璃、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头部企业(约10家),进一步了解企业困难与实际情况。玻璃行业因连续生产特性,反内卷问题突出,当前价格明显低于成本,部分企业单窑月亏损达1000万,甚至出现一座窑亏损2000万的情况。行业亟需政府牵头采取措施,稳定价格至成本线附近,避免恶性竞争。
•工作组成立与目标:针对行业反内卷需求,光伏玻璃等领域拟成立工作组,与传统企业定期会议存在区别。传统会议主要由企业领导或销售主管内部交流,通过聚餐沟通减产、稳价等事宜;新工作组则新增与政府对接职能,旨在通过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等多维度推动行业自律,争取政府(如工信部、发改委)支持,以解决企业因体制差异(国资、民企)、亏损程度不同、竞争心态不一导致的共识难达成问题。参与企业以玻璃行业前九为主,湖北易军因‘毒玻璃’问题未被纳入。
•未来政策方向:未来政策可能围绕违规产能处理、新点火及未点火产能管理等方向展开。其一,针对2023年底发放的8万吨低风险函涉及产能,若未点火且2年内未建设、3年内未点火,将取消指标;已违规点火的生产线将验证后要求停产。其二,2025年以来新点火窑炉约1万吨,多为前十企业(如海螺首座窑),目前稳定产出但后续扩产放缓;未点火产能约2万吨(60%以上已建设),9月后或个别投产,全年大规模投产可能性低。其三,停窑产能约3万吨,其中1.5万吨或永久退出,剩余部分可能复产为大窑或小窑。此外,行业存在企业诉求不一、反垄断限制等问题,政策落实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央推动反内卷的决心较大,部分措施落地可能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