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论说话不算话,特朗普敢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距离90天关税暂缓期仅剩不到一星期时间,特朗普决定不等了,突然改口对170国发出新的加税通知。
然而,中国却成了唯一的“例外”,不仅豁免于加税,还收获了美国取消部分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大礼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特朗普为何如此急不可耐?中国又是如何独善其身的?
特朗普的“关税账单”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高调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声称要让美国在贸易中“占便宜”,为了给各国一点缓冲时间,他暂时将税率定在10%,并承诺90天的谈判期。
然而,7月3日,距离截止日期还有6天,特朗普却突然变脸,宣布放弃谈判,直接寄出“关税账单”,税率从10%到50%不等,具体多少,全看美国的心情,这种“通知式征税”完全抛弃了协商的遮羞布,赤裸裸地展现了“我说了算”的霸道逻辑。
殊不知,这是特朗普顶不住压力的选择,为了推行耗资巨大的“大而美法案”,大幅减税让美国财政捉襟见肘,关税成了最直接的“补血”工具,征收高额关税,不仅能增加财政收入,还能逼迫贸易伙伴让步,调整全球贸易格局。
这次突然加税,很可能是为了在谈判桌上敲打那些迟迟不妥协的国家,逼他们接受美国的条件,比如,日本和欧盟,谈判拖了三个月,进展缓慢,特朗普显然等得不耐烦了。
更让人不安的是,7月4日加税通知发出后,全球金融市场瞬间炸锅,MSCI世界指数暴跌2.3%,日本日经指数和上海上证指数分别下挫3.1%和2.8%,企业慌了,投资者懵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被彻底打乱。
美国财政部赶忙出面安抚,说会“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必要时调整关税实施时间。但这番表态更像是在灭火,难掩特朗普政策的激进与不确定性,毕竟,特朗普的风格向来反复无常,今天的“账单”可能只是开始,明天说不定还有新花样。
中国成了“例外”
就在170个国家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得晕头转向时,中国却稳稳地站在安全区,6月10日,中美在伦敦的经贸谈判达成“伦敦框架协议”。
不仅让中国免于加税,还争取到了一份“大礼”,美国取消了对EDA软件、飞机发动机和乙烷等关键产品的出口限制,这可是实打实的成果!
要知道,EDA软件被誉为“芯片之母”,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西门子、新思科技等全球芯片设计软件巨头已恢复对中国客户的服务,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并且。中美的关税暂缓期被延长到了8月中旬,而其他国家都得在7月9日面对“最后通牒”。这额外的谈判时间,给了中国更大的回旋余地。
中国商务部7月4日还透露,作为对等措施,中方将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关税从25%降至5%-10%,这不是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交易,展现了中美谈判的对等性。
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例外”,这可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实力和策略,论实力,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掌控着稀土、制造业和庞大消费市场,这些都是美国无法轻易割舍的筹码。
论策略,中国从不被动等待“通知”,而是主动出击,早在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时,中国就旗帜鲜明地实施了对等反制,摆明“你加我的税,我也加你的税”,这种硬刚的态度,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更重要的是,中美谈判始终有条不紊,从伦敦到日内瓦,中国一步步设置议题,推动框架协议落地。相比其他国家的被动应对,中国的主动性和节奏感,堪称教科书级别。
全球的“关税噩梦”
虽然中国在风暴中独善其身,其他国家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越南的遭遇,简直是给全球敲响了警钟,7月2日,越南高调宣布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大家以为好歹能喘口气。
结果一看条款,傻眼了: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得交20%的关税,通过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更是被狠狠地罚了40%!这哪是豁免,分明是特朗普给越南“定价”!
这一招显然是冲着转口贸易去的,堵死了其他国家借道越南规避关税的路,越南的“协议”,成了其他国家的警示:跟特朗普签协议,不等于安全,反而可能是上了“价签”。
日本的处境更惨,特朗普公开吐槽日本“被宠坏了”,抱怨日本不买美国大米和汽车,还扬言要加征25%到35%的汽车关税。
日本正赶上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政治敏感期让谈判寸步难行。首相石破茂硬气地回应:“日本是独立国家,绝不妥协!”但这种强硬,能不能顶住特朗普的高压,谁都不敢打包票。毕竟,特朗普的关税名单上,日本很可能被划进“严厉组”,税率可能直逼50%。
欧盟也没好到哪去,他们原本指望接受10%的通用关税,换取汽车关税的豁免或者谈判延期。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冷冷地泼了盆冷水:“最终决定权在总统。”
更糟的是,欧盟内部还闹起了分歧。德国和法国想继续谈,意大利和波兰却摩拳擦掌,准备对美国商品征收高达30%的报复性关税。这种分裂,让欧盟在谈判桌上更加被动。
新兴市场国家也坐不住了,7月4日,印度、巴西、南非在日内瓦开紧急会议,计划通过WTO发起集体申诉,寻求多边保护机制,这场“关税噩梦”,让全球贸易伙伴意识到,单打独斗根本不是特朗普的对手,联合起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特朗普的算盘,真的能如愿吗?他的目标是“让美国再次伟大”,可如果关税战把全球供应链打得七零八落,美国恐怕也会被排除在核心供应链之外。
但如果市场反应过于激烈,他也可能收回部分决定,毕
竟,特朗普的风格向来是“先放大招,再看风向”。美国财政部的“灭火”声明,已经暗示了这种灵活性。
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这场风暴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单边主义正在重塑贸易规则。越南的“协议”成了陷阱,日本的强硬可能换来更重的关税,欧盟的分裂让谈判雪上加霜。
只有通过多边合作,比如WTO框架,才能在特朗普的高压下找到平衡点。而中国的成功经验,也给其他国家上了生动一课:硬实力是基础,策略和节奏是关键。绥靖换不来和平,只有主动出击、寸步不让,才能在博弈中赢得尊重。
文章信源:
观察者网---2025.07.04:《特朗普威胁:“可能周五”会开始通知各国新的关税税率》
中华网财经---2025.07.04:《特朗普突然改口,除了中国这个特例之外,其他国家又有罪受了》
参考消息---2025.07.04:《太复杂了谈不过来……特朗普称将致函各国“列出”关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