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2025年07月03日11:42:10 财经 1582

“一股浓香,一缕温暖”,这则经典的电视广告,是无数人的儿时记忆,也帮助黑芝麻打响名号,成功上市。

数年跨界路,一把辛酸泪。频频大手笔跨界投资,却为何拖着公司在“糊”的路上一路狂奔?

后起之秀逐步蚕食市场,当跨界接连碰壁,黑芝麻的主业也早已风雨飘摇。

是继续追逐风口,还是回归老本行深耕?对于黑芝麻来说,这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考试”,仍在继续。

大象新闻记者 史蓓蓓

警示函揭黑芝麻资金乱象,老牌食品巨头陷转型困局

6月17日,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16.SZ)发布公告,一纸来自广西证监局的警示函将这家企业推上了“久违”的舆论的风口浪尖。警示函措辞严厉,直指公司三大“病灶: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公司治理严重失范。时任董事长韦清文、两任总经理刘辉与李文全、财务总监李维昌、董秘周淼怀等核心高管被点名追责。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根据警示函披露,黑芝麻存在两项核心违规行为:其一,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第三方公司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20年至2023年累计金额达8344万元,且未及时披露;其二,2020年未经董事会审议,即以持有广西广投36.41%的股权为南宁市儿童医院提供5.05亿元贷款担保,涉及金额远超公司净资产10%。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警示函披露的违规行为中,公司治理的混乱可见端倪:股东大会监票人由关联方人员担任,董事会通讯表决无书面记录,高管任职程序不规范。

而在经营层面,黑芝麻这几年疲态尽显:2024年营收连续第三年滑坡,同比下降7.92%至24.65亿元。进入2025年,业绩颓势依旧,一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同比减少3.74%和29.61%。

“主业不强,副业太多,战线太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用了12个字形容目前黑芝麻的现状。

如果追溯这些问题的根源,黑芝麻近年来的跨界扩张难辞其咎,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家老牌食品企业在转型浪潮中的深层困境。

漫漫跨界路,一把辛酸泪

“黑芝麻糊哎!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这则经典的电视广告,是无数人的儿时记忆。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1984年,在广西容县城郊一个叫荔枝根的地方,韦清文、李汉荣、李汉朝三人倾尽所有,拼凑出3万元,在一座只有100多平米的土坯房子里,办起了南方儿童食品厂,这正是南方黑芝麻集团的前身。

1991年初,电视剧《渴望》红边大江南北。在片尾的一则贴片广告里,寒冷的冬夜,亲切的中年大婶和可爱的小男孩对视一笑,一碗香甜滚热的黑芝麻糊温暖了无数国人的回忆。20万元的广告费,缔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生命力最强的一则广告,南方黑芝麻糊也就此打响名号,长期占据芝麻糊市场60%的份额,并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就像《渴望》的片头曲《好人一生平安》里唱的,“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尽管黑芝麻糊的销量蒸蒸日上,但一种产品,不管如何深入人心,天花板就在那里。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瓶颈,自2016年起,黑芝麻开启了一场“一言难尽”的跨界转型马拉松。

2016年,公司聘请明星代言植物蛋白饮料“黑黑乳”,进军大健康饮品领域。结果事与愿违,黑黑乳没能激活南方黑芝麻的活力,当年企业利润暴跌。从2017年开始,更是连续五年净利润下滑,亏损不断扩大。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2017年,公司以8000万元投资烘焙食品企业深圳润谷,同年又以7亿元高价收购电商平台礼多多,意图打通线上渠道。这些尝试收效甚微,没能扭转业绩颓势。

2020年4月3日,黑芝麻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的方式取得广投国医36.41%的股权,但这笔6553万元的投资却陷入纠纷,黑芝麻不得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在医疗投资受挫的情况下,黑芝麻并未停止跨界尝试的步伐。跨度更大的动作出现在2023年。2023年4月,公司高调宣布将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预计2025年达产后年营收可达60亿元。但仅仅一年多后,黑芝麻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暂缓该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正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对于一家老牌龙头食品企业来说,不管是最初的开发新产品,还是之后的大手笔跨界投资,不可谓不努力,为什么非但没有为企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反而拖着公司在“糊”的路上一路狂奔?一件事办不好很正常,件件事都落空或许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了。

警示函背后的内控危机:资金占用与治理漏洞

从这次公司接到的警示函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相当不规范,而管理上的无序反映在账面上也是“一笔糊涂账”。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其中资金占用问题,恰与黑芝麻跨界储能的一波三折紧密交织。2017年,黑芝麻斥资3亿元参股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臣新能源”)布局储能相关产业,持有其30%股权。2022年10月,黑芝麻公告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次年,又宣布终止增资,同时拟将其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投资35亿元建储能生产基地,从增资转为自建。2024年4月,黑芝麻又宣布暂停了这一生产基地的建设。

可以说,储能业务的反复摇摆不仅未能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点,反而带来了合规风险,让市场对黑芝麻投资决策和管理能力产生质疑,打击投资者信心,导致股价波动。

除了资金占用事项外,黑芝麻违规担保事项的揭露,也牵扯出公司早年跨界医疗行业的另一桩旧事。

2020年9月,黑芝麻以其所持有广西广投的股权为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未将该担保事项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至于原因,黑芝麻给出的理由之一是,南宁儿童医院系南宁市政府的公益PPP项目,该担保事发紧急,公司未就该担保事项及时履行审议及披露。

而这个公益PPP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南宁市卫健委2022年11月4日发布的《关于南宁市儿童医院PPP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显示,该项目存在有多达12处违规事项。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就企业资金占用与管理漏洞等方面的问题,记者向企业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糊类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跨界接连碰壁,黑芝麻的主业也早已风雨飘摇。曾经占据60%市场份额的糊类王者,如今在消费变革中步步退守。从2015年900万件跌至2024年530万件,核心冲饮系列收入仅8.54亿元,占营收34.6%。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健康食品支付更高价格,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580亿元,功能性产品(低GI、高纤维)渗透率将从17%升至35%。这为黑芝麻糊这类传统健康食品提供了增长空间,但挑战同样明显——消费者对天然、无添加和功能性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黑芝麻作为糊类龙头,尽管市场占有率虽仍保持第一,但优势正在缩小。其传统产品南方黑芝麻糊含糖量较高,与健康趋势存在冲突;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崛起也进一步加剧了压力。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超市里,消费者对类似五谷磨房这样“现磨+即食”模式的糊类食品更感兴趣,正在购买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想吃什么加什么,自己能看见,吃着放心。”数据显示,五谷磨房2024年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8%。

另一家竞争对手西麦食品也不可小觑。2024年西麦食品凭借燕麦糊类产品实现年营收12亿元,增速达15%。

相比之下,黑芝麻的产品创新速度明显滞后,公司2023年发布的“升·变”战略曾宣称回归“健康食品”赛道,但执行效果尚未显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2.1%,远低于行业3.5%的平均投入。而警示函中暴露的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特别是涉及天臣新能源的资金流转,表明其与新能源领域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5年已经过半,黑芝麻面临关键抉择,一季度225万元的净利润,与其2018年近6000万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公司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已将所持股份的71.11%质押,占公司总股本的21.51%,资金链压力可见一斑。警示函要求公司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完善内控治理机制。

对于这家手握“中国黑芝麻糊第一品牌”却屡次跨界折戟的企业来说,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继续追逐风口,或者回归食品主业深耕。

跨界屡屡受挫,黑芝麻真的要“糊”了吗?|大象财富 - 天天要闻

“把主业做大,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找到关联度更高的子行业去赋能加分,这是之后要考虑的问题。”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深耕主业对于当下的黑芝麻来说或许更为实际。

有梦想很重要,但是不切实际,一味求新求变,只会让“梦想”变为 “空想”。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本原创稿件版权归大象新闻所有。转载或合作,请联系:0371-65888889;邮箱[email protected]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沪电股份:重点介绍经营策略与产能扩张计划 - 天天要闻

沪电股份:重点介绍经营策略与产能扩张计划

来源:财中社沪电股份(002463)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3日举行了网络会议,参与者包括多家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会议中,公司详细介绍了其整体经营策略,强调将技术能力、制程能力与市场需求动态适配,特别是在与主要头部客户群体的合作上,注
买黄金将有新要求! - 天天要闻

买黄金将有新要求!

转自:苏州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25〕124号)”(以下简称《办法》)。通知提到,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
微信竟有特殊功能?鸿蒙5.1真实体验来了,华为Pura 80真香 - 天天要闻

微信竟有特殊功能?鸿蒙5.1真实体验来了,华为Pura 80真香

大家入手华为Pura 80系列的原因是什么?高品质的外观设计?顶级的影像系统?还是跟我一样想要感受一下鸿蒙5.1的真实使用体验。说实话,在体验过iOS和Android之后,我对鸿蒙5.1有着很强烈的新鲜感。一方面,这个自带网红属性的系统,每次更新都能带来不一样
信用债ETF博时最新份额创近3月新高,机构:2025年信用债整体仍偏乐观 - 天天要闻

信用债ETF博时最新份额创近3月新高,机构:2025年信用债整体仍偏乐观

截至2025年7月3日 13:36,信用债ETF博时(159396)上涨0.06%,最新价报101.24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2日,信用债ETF博时近3月累计上涨1.16%,涨幅排名可比基金2/4。流动性方面,信用债ETF博时盘中换手60.27%,成交74.29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2日,信用债ETF博时近1月日均成交46.78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贵州两名厅官同日被“双开” - 天天要闻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贵州两名厅官同日被“双开”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7月2日通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少荣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资料图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少荣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陈少荣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绩观错位,盲目决策上项目,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
ST特信拟申请摘帽,如何消除财务造假影响备受关注 - 天天要闻

ST特信拟申请摘帽,如何消除财务造假影响备受关注

7月3日,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ST特信(000070.SZ)发布公告,公司已就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对相应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重述,并针对投资者索赔事项充分计提预计负债。目前,导致公司其他风险警示的因素已经消除,且自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即将满12个月,公司将于7月7日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 财务造...
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但创企平均每一笔融到的钱少了600多万 - 天天要闻

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但创企平均每一笔融到的钱少了600多万

来源|IT桔子封面|公众号AI生成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创业企业股权融资,IT 桔子发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2025上半年再创高峰,尤其早期投资持续活跃。而坏消息是,创业公司平均融到的钱更少了。真实的商业世界当然远比这复杂多了,而我们建立的数据模型是希望在复杂的世界中看见一些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