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融媒讯(记者 马艳 白瀚岷)近年来,凉州区紧紧围绕“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质效双升。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5.2亿元,同比增长6.6%,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在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叶片成型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在作业区铺设风电叶片内的玻纤布。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有叶片生产线6条,是西北地区商业化批量生产最长叶片的生产企业和大兆瓦级风电叶片最大产能生产基地。今年是落户凉州的第10个年头,产值相继突破5亿元、10亿元、12亿元大关,成为行业质量和交付的标杆企业。
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主管梁国斌告诉记者:“在区委区政府及各级部门支持下,甘肃重通成飞发展持续向好。2023年,完成工业产值12.24亿元、纳税2339.73万元,2023年公司被评为甘肃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突出贡献企业 ,武威市高质量发展稳增长工业企业一等奖。2024年1季度完成工业产值2.48亿,同比增长5.5%。”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凉州区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满弓劲发”,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2023年4月落地于凉州工业园区的稻盛云(武威)智算中心项目,在凉州区全力推动和全程服务下,保持了较快的建设速度。项目打造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示范应用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数能融合高质量发展。拟建6KW机柜10000个,配套建设服务器、AI服务器、网络设备、算力设备、网络安全系统等IT基础设备以及IT设备对应的配电、UPS、空调、给排水、照明、备用电源、消防系统等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1.52亿元,年税收可达1.152亿元以上。
稻盛云(武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苏桢说:“从项目最初对接座谈到项目签约落地,以及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作为企业我们深刻感受到武威市、区两级政府‘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理念,对待企业都充分体现出了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在企业办理政务手续的过程中,政府都安排了专人保姆式陪同办理,协调和加快手续办理的周期,随时通过工作专班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武威市营商环境优越,除了体现在政府服务效率高、行政审批简便等政策以外,在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上面也是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助推作用,目前武威市已经建立了《数字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协助企业梳理产业链条上的堵点和难点,实现地区间的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光伏蓝”赋能“生态绿”。进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辽阔的沙丘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让寂静的沙漠有了生机和活力。在沙漠建设光伏示范园区,既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发电产生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扩大植被覆盖度。“十四五”期间,凉州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国家打造河西地区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基地战略机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促进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在示范园区国能凉州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沙漠之间螺旋钢管桩依次分布,施工人员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作业。据悉,该项目占地3000亩,额定容量100兆瓦,拟安装3125千瓦箱式逆变升压一体机32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约1.77亿kWh,可节约标准煤约 5.4万吨,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 5.7吨,二氧化硫约 28.3吨,氮氧化物约31.7吨,二氧化碳约 14.7万吨。
“本项目在2023年9月开工,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为项目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争取实现效益和品牌的双丰收。目前场区施工已接近尾声,我们有信心在下半年完成带电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节约标煤5.4万吨,年产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为凉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能(武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朱江涛说。
一边是车间里加紧生产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的忙碌景象,一边是腾格里沙漠腹地光伏电站火热建设场景……随着凉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全力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成为凉州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了解,凉州区目前围绕风光电装备制造、硅基材料、储能示范、“光伏+”综合应用等领域,对接引进延链补链项目已达31个,总投资304.68亿元。
凉州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新入规工业企业15户,114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24.5亿元,同比增长4.9%。引进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2家、行业头部企业1家,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46项,落实到位资金200.93亿元、同比增长36.22%。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新增并网装机规模150万千瓦,累计达到245.7万千瓦,绿电达到14.5亿千瓦时、增长9%。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特色医药、新材料、绿色环保、数字经济等产业统筹推进,8条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产值498亿元,呈现出融合集群发展的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