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2025年07月11日19:53:09 财经 1601

现在,咱们正处在一场关乎每个人钱包的战役里 —— 化解债务。

今年财政开始结账,意味着 "化债" 已经正式拉开大幕。这事看着像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其实跟每个人的钱包都息息相关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咱们当下的债务盘子就知道了。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要理解 "化债",得先明白债务的盘子有多大,以及它是怎么缠住大家的。

从数据来看,债务的 "堰塞湖" 早已形成。企业层面,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26 万亿应收账款。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里面藏着层层连锁反应:比如地方政府欠建筑公司工程款,建筑公司就欠建材商货款,建材商又欠工人工资,一环套一环,资金流卡在中间,谁都动弹不得。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政府层面的债务更显眼:国债 35 万亿,地方债 47 万亿,加上 16 万亿隐形债务,加起来上百万亿。

这么大的窟窿,让很多地方政府成了 "月光族",甚至 "负债族"。以前还能靠借钱搞基建、付欠款,现在兜里没钱,连企业的欠款都付不起,直接打断了市场的资金循环

居民身上的债务也不轻。去年房贷余额 37 万亿,算上利息几乎翻倍,相当于每个月都有一大笔固定支出。

不少人工资刚到账,就得先划走三分之一还房贷,剩下的钱要吃穿用度、养老人养孩子,能自由支配的钱少得可怜。消费力上不去,经济循环自然就慢了。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这就是当下的现状:政府没钱付欠款,企业没钱发工资,居民没钱敢消费,全被债务的枷锁捆着。

要打破这个循环,只能靠财政出手 —— 今年财政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结账方案,而真正能刺激消费的力量,可能就藏在这里。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化债" 到底是怎么 "化" 的?

去年其实已经搞过一波大规模化债:新增 10 万亿债务,用来置换地方政府那些快到期、成本高的旧债。

但这事看着像 "大放水",实际上钱并没直接流到市场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欠了马云 20 万,期限 1 年,利息 10%,快到期了还不上。这时你找银行借 20 万,期限改成 3 年,利息降到 3%,用这笔钱还了马云的债。债还是 20 万,但从高息短债变成了低息长债。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整个过程中,没有新钱流到市场,但你每年能省 1.4 万利息 —— 这省下来的钱,可能就会拿去消费。

财政化债也是这个道理,核心是 "三部曲":

第一步,低息债换高息债。地方政府以前可能欠着信托、城投公司的钱,利息高、期限短,现在换成央行或银行的低息债,每年能省一大笔利息。这些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拿去还企业欠款、提高社会福利。

第二步,长期债换短期债。把快到期的 "急债" 换成期限更长的 "缓债",不用急着凑钱还本金,腾出来的资金能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给企业结账。

第三步,大平台债换小平台债。把市县一级的债务逐步集中到省里,甚至由中央财政接手。层级越高,信用越好,借钱成本越低,也更能稳住债务盘子。

关键是,这些操作虽然没直接往市场撒钱,但能打通资金循环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比如今年湖南专门拿出 200 亿、云南拿出 300 多亿还企业欠款,国办还发文要求给中小企业结账,最长不能超过 60 天。企业拿到欠款,就能给工人发工资、给上游付款,资金流活了,居民收入自然就稳了。

就像财政花 10 亿买汽车,车场拿 5 亿买零件,轮胎厂拿 1 亿买橡胶,10 亿支出最后能变成 20 亿内需。这种 "乘数效应",才是化债真正的作用 —— 不是凭空多了钱,而是让卡住的钱流动起来,流到该去的地方。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化债如何拉动消费,影响普通人的钱包?

化债不是孤立的,它会和其他政策配合,最终影响每个人的日子。

十年前搞供给侧改革,靠淘汰落后产能、棚改货币化(推高房价)拉动经济。现在不一样了:一边是 "返利卷"(淘汰低效产能,让价格有回升空间),一边是 "投资于人"(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没有房地产那样的 "核弹级" 增量,就靠盘活存量。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具体来说,有三个方向能拉动需求:

一是改善分配结构。通过税收、福利、工资改革,让中低收入群体手里的钱变多。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完善医保社保,大家没了后顾之忧,才敢花钱。

二是改股市。让资本市场真能给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而不是让人当 "韭菜"。要是股市能稳定上涨,大家账面财富增加了,消费底气自然就足了。

三是借通胀化债。通过合理的通胀,让收入和物价同步上涨。比如你工资从 1 万涨到 2 万,房贷还是 3000,哪怕物价翻倍,剩下的购买力也比以前强。债务没变,但收入涨了,压力就轻了。

这其实是个 "螺旋上升" 的过程:化债让企业活下来,居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消费就敢放开;消费上去了,企业利润变好,又能涨工资、扩生产;政府税收增加,还债能力也更强

活水涌向26万亿企业,惠及37万亿房贷族!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并不高 - 天天要闻

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可能是工资单上的数字慢慢变多,可能是房贷压力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可能是手里能自由支配的钱越来越多。当债务的枷锁松开,消费的活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

说到底,这场 "化债" 战役,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要解开缠在经济身上的债务锁链。当政府能付得起欠款,企业能发得出工资,居民能敢花得出钱,整个经济循环就活了。

而每个人的钱包,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鼓起来 —— 这就是化债最实在的意义。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银之杰 恒生电子 大金融概念股反弹 股价回调结束了吗? - 天天要闻

银之杰 恒生电子 大金融概念股反弹 股价回调结束了吗?

大家好,本期视频共同来看一下迎知杰与恒生电子。这两支票是和大金融息息相关,而且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题材,其实在短期结构整体市场走暖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向上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之下,确实还是起到了相应的正相关的作用。
恒宝股份 中科金财 稳定币概念股继续走强 股价新高后如何看? - 天天要闻

恒宝股份 中科金财 稳定币概念股继续走强 股价新高后如何看?

大家好,本期视频共同来看一下恒宝股份与中科竞才这两支票近期的表现,确实非常的强势,尤其是恒宝股份依然还能够保持继续的创新高。它的走势自从低点所形成的涨幅还是非常的惊人,而且指标层面所形成的多头走势依然还能够保持和上方所形成的骨架继续的向上多
牧原股份,穿越“弱周期” - 天天要闻

牧原股份,穿越“弱周期”

在生猪价格走低的不利市场环境下,牧原股份依然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增长。7月9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巨头牧原股份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05.00亿元–110.00亿元,同比增长924.....
联合利华高层新任命:曾管过中国业务的龙嘉华“开启新篇章”,美妆与健康总裁接棒 - 天天要闻

联合利华高层新任命:曾管过中国业务的龙嘉华“开启新篇章”,美妆与健康总裁接棒

作者:潘娴(原创)继今年3月迎来新CEO后,联合利华再有高层任命。昨日晚间,印度联合利华宣布(HUL),现任联合利华美妆与健康总裁Priya Nair将被任命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在联合利华工作了37年后,龙嘉华(Rohit Jawa)将于2025年7月31日卸任印度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一职,...
涨涨涨!飙涨!创13年来新高 - 天天要闻

涨涨涨!飙涨!创13年来新高

北京时间7月11日,国际现货白银价格持续攀升,突破每盎司38美元,现达到每盎司38.06美元,创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国内白银价格同步走强,现报8.62元/克,年内累计涨幅超24%。据此前报道:今年以来,白银价格一路上涨,成为全球大宗商品
大智慧:上半年预亏280万元至420万元,同比大幅减亏 - 天天要闻

大智慧:上半年预亏280万元至420万元,同比大幅减亏

大智慧 视觉中国 资料图大智慧预计上半年实现大幅减亏。7月11日晚间,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大智慧,601519.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0万元到-280万元,上年同期为-1.38亿元,据记者计算预计同比减亏超1.33亿元。此外,大智慧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为-4000万元到...
“证券业高质量发展28条”出台,中证协明确未来工作重点 - 天天要闻

“证券业高质量发展28条”出台,中证协明确未来工作重点

中国证券业协会 视觉中国 资料图7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向各家券商下发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了中证协今后一段时期的职能定位、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整体来看,《实施意见》共28条,主要包括八方面内...
2025北京丽泽国际消费季启幕  创新场景激活消费新活力 - 天天要闻

2025北京丽泽国际消费季启幕 创新场景激活消费新活力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7月11日,由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丽泽国际消费季在京启幕。本次活动以“盈丰而上 镜启繁融”为主题,融合“果甄蔬适节”市集等丰富活动,构建“15分钟自然生活圈”消费场景,为市民带来集消费、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为京城夏日注入全新消费活力。活动现场(央...
8股本周获机构大手笔净买入!一周牛熊股出炉 - 天天要闻

8股本周获机构大手笔净买入!一周牛熊股出炉

今日(7月11日),沪指冲高回落,全市场成交额1.74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超2000亿元。收盘上涨个股近3000只,其中收盘股价涨停的有69只。从一周表现来看,沪指本周累计涨1.09%,深证成指累计涨1.78%,创业板指累计涨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