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2023年07月16日21:16:04 财经 1478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1

从现实出发:一个经济上都没有主权的国家,能说出什么经济理论?


辜朝明,是谁?

辜宽敏,辜显荣和日本女人生的孩子。

辜家,号称台湾本土五大家族,典型的三头下注,长袖善舞。

父亲辜显荣是日据时期“贵族会议员”,哥哥辜振甫1993年代表台湾与汪道涵做汪辜会谈,名噪一时。

弟弟辜宽敏资助民进党,为台独大佬。大陆、台湾、日本三地来去自如。

从公开渠道,能了解到关于这个人的介绍:

辜朝明是日本证券公司—野村证券旗下的研究机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

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

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

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辜朝明祖籍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是已故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的侄子。

其父为台独大佬辜宽敏。辜朝明的父亲辜宽敏,早年在日本从事台独运动,1972年返台与蒋经国对谈。辜宽敏热衷于文化事业,曾经经营台湾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闻周刊等杂志,也是日本台独刊物台湾青年出资人之一。

辜宽敏还参加民进党主席选举,败给蔡英文。

辜朝明自幼在日美等国接受教育,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经济学学业后,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美联储纽约支行。辜朝明的工作性质使他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贴近现实,在解析经济问题的同时能够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是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财经界,要经常向国内民众兜售辜朝明?

辜朝明《大衰退宏观经济圣经之一,然后日本人捧着圣经衰退了30年?

日本人有经济衰退的经验,但没有走出经济衰退的经验,有的只是耐受、忍受、坦然接受经济衰退的经验。

辜朝明能给出什么建议?无非是升级版的凯恩斯主义

这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自创理论,跟在西方经济学那套东西背后吃剩饭的混子而已。

凯恩斯主义是危机时的经济学,有缓和危机的作用,就像一些网友戏谑调侃的,无非是一个石头搬来搬去,就创造了GDP,中文叫这个“以工代赈”,难道不是更通俗易懂?

日本人在经济衰退期间,探索了凯恩斯主义的极限,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用到了极致,刷新了人类的认知。然而效果嘛,大家都看到了,人均GDP从4万多美元,滑到了3万多美元。

辜朝明是日裔美籍经济学家,他见证了日本的泡沫破灭,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整个日本社会没有预料到这场衰退持续如此之久。

不过,辜朝明很快发现日本企业正在集体疯狂地削减债务,尽管当时的利率持续下降,甚至跌到几乎是零利率,但企业依然不借钱,而是赚钱还债。

辜朝明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即借款人的消失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后来,辜朝明将“资产负债表衰退”上升为对大萧条、大衰退的理论解释。

噢,自己的国家经济拉稀了,为拉稀发明一个新词,然后堆一堆文字垃圾来解释一下,就成了著名经济学家了?

什么叫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家对未来没有信心,不敢借钱,总是倾向于降低负债。负债降低,创造资产的能力也降低了,资产负债表整体收缩了。

这个解释,就是搞唯心主义,一个信心解释所有。

资产负债表收缩,听起来很高级,对于财务行是个尝试,企业的扩张一定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反之亦然,等于什么都没说。

这就是个会计现象,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

为什么挣不到钱?

日本连经济,货币主权都被美国阉割掉,所以衰退三十年,补贴美国过好日子,这么关键的原因,辜朝明怎么看不到?

日本产业结构中,存量行业,不断被中韩吃掉。

新行业,被美国人的五行山压着不能动弹。

日本就连货币政策调整,都要打电话给美国早请示晚汇报……

从现实出发,一个连关键问题都不敢碰,只能“总结经济拉稀原因”的这么一个日本人,对中国经济的分析观点,能有多少价值?

价值不好说,恶心倒是一定有的。

一个没有经济主权的国家,来指点中国经济问题?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从理论出发:日本能够给中国的,不是“经验”,而是“教训”。


辜朝明和日本,实际上都是近现代经济失败的典型代表。

日本的经济不仅有病,而且还是治不好的那种绝症。

日本病机理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人口负增长,导致资本过剩,率先表现在住房。资本过剩,投资就会萎缩。投资萎缩,企业失业率就会上升,工资就会下降。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那么居民也不消费了。投资萎缩、消费萎靡会带来整个总需求萎缩,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绝对价格下降。通货紧缩还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企业更不会投资了,资本进一步过剩,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恶性循环不仅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这种恶性循环一定会影响到人口。

即总需求萎缩,经济长期停滞,人们没工作没钱,生育意愿下降,人口进一步负增长。

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关键,还是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日本因为当年的制造业在全球失去竞争优势,汇率广场协议后大幅升值是重要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因为美国的钳制和一系列设计,丧失了通过本土产业实现全球盈利的能力和资格,并且不得不在经济和货币上变成美国和美元的傀儡和附庸。

既然是附庸,那么主子给什么吃什么,主子命令什么,就立马服从,才是生存之道。

从理论出发,中国当下的情况,和日本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1、与日本当年居民与企业资产负债表双减不同,中国目前只呈现出居民提前还贷降杠杆的特征,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依然在扩张过程中。

虽然当下企业部门中的民企估计是在降杠杆的,但国企必须听党的在逆势扩张,所以整体企业部门并没有出现降杠杆的情形。

2、同日本相比,中国金融资产并未出现大幅缩水的现象,房价也只是停止了过去的上涨趋势,并未出现暴跌。

而且,国家对于资产领域和利率的管理,是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定力和自主权的。

大家回想一下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崩盘,日本政府暴力加息行为,哪里有自主可言?

3、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概率更大。

第一,我国内需空间广阔,14亿的人口带来了广阔的内需空间。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政策的保障下,人均收入水平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内需仍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扩大。

第二,中国当前的出口尽管承压,却依旧具有较强的韧性。即使是在疫情三年间,中国的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占比也稳步提升至2022年的14.4%。

第三,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空间更大、潜力更足,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是可以突破的方向。


简单来说,日本经历广场协议以前,实际上在优势产业和货币主权上就已经被美国锁定,然后美国经过设计和规则,让日本成为了残废。

但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和货币主权,难道美国不想拿捏吗?当然想,做梦都在想,但是不好意思,问问14亿中国人民能不能同意?

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就这一点,就能把中国和日本的经济问题性质区别开来。

面对美国的优势策略,日本有说不的资格和胆量吗?

从理论论证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虽然表象上牵强附会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从本质和关键去看,日本的衰退倒霉没落的30年,和中国当下的经济现实,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本质分析:追捧辜朝明言论观点的,都是什么人?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泱泱大国,面对这种外围的言论和观点,最起码大国气质还是要有的,但是对于国内的经济学界来说,就要吐槽几句了:

中国财经界除了“洗洗睡”、“现在是投降最好的时刻”,就是放水发钱。

三板斧,还都是西方经济学那套东西,翻来覆去,没有新意,也就算了。

怎么人家的经济学家打上门来,一个个都一改平日里人设,都夹起尾巴来了呢?

国人习惯于等待国家层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来解决当下经济面临的困局,学界有一批人属于专业性的“政策解读者”,凡上面出台一个政策,网上立马冒出一大堆图解性的文章,常常说得天花乱坠,然后呢?

转头就卖起了洗发水白酒?莫不是一种讽刺。

为什么最近几年,专家,经济学家,都变成贬义词了?

是老百姓不好骗了?还是这些群体忽悠水平没有与时俱进,拿不出新东西来了?

如果沦落到连辜朝明这种从情感上都被国人排斥的国外经济学家都要追捧的角度,那么,这些国内的所谓专家,可能是真的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更为令人厌恶的,是野生财经自媒体们。

博流量,赚人气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该有点原则和底线。

事情很简单,广大民众不过是想让经济学家们讲一些有独立思考、有真实见地的关于当下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形、未来走势以及相应的有效对策。

但我们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没有毅力沉下心来,酿制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经济认知和理论基础上的“干货”。

辜朝明的演讲公布以后,在国内引起非常大的反响,经济界、工商界、金融界、学界纷纷发表看法,有赞同的,有商榷的,也有反对的。

这些反应都很正常,至少在学术层面会推动和深化大家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

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是大国气质,但是无脑追捧,只知道附和蹭热度,那就真的是没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线了。

看来,时代不管如何变化,软骨病,总是会有的。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就算中国经济有困难有问题,也轮不到外人来指手画脚吧?


日本这个国家,还有辜朝明其人,能够给中国的,只有教训,而不会是什么经验。

广开言论,坦然面对,你愿意说,就姑且一听就是了。

苏联被欧美经济学那套东西忽悠,走向四分五裂;

接受美国经济指导的国家,都成为了美国的附庸和经济殖民地

……太多的现实给中国提了醒:在经济发展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只能靠自己。

辜朝明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无论从立场,还是目的来看,其实都并不纯粹。

从清醒的角度来看,就和刘胜军先生的反驳观点一样:辜朝明的“日本药方”对中国而言绝对是一剂毒药。

中国的经济道路,中国一定要自己走,自己体验,自己开路。

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中国国家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

这,就是中国真正实现自主崛起的必然过程成本,绕不开,也省不了。

难道指望外来的和尚念的经,能够有奇效?

逻辑不同,而且,风险可见。

自己家的事,自己就能处理,也轮不到一个日本人来指指点点。

中国崛起,国家自信和民族信心,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对辜朝明最新关于中国经济言论的一次专题讨论和分析,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魔幻一幕:一个从理论到现实都失败的人,凭什么来评价中国经济?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对话绿色金融!专家学者齐聚贵阳 聚焦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建言献策 - 天天要闻

对话绿色金融!专家学者齐聚贵阳 聚焦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建言献策

央广网贵阳7月5日消息(记者杨赟)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分论坛在贵阳举行,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次论坛探讨绿色金融框...
爱尔兰央行行长称:欧元无法短期内取代美元!欧洲一体的经济体系尚未成形? - 天天要闻

爱尔兰央行行长称:欧元无法短期内取代美元!欧洲一体的经济体系尚未成形?

(更多财经新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爷说财经)王爷说财经讯:7月5日消息,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马赫卢夫(Gabriel Makhlouf)认为,欧元区各国在促进金融和经济一体化方面仍未到位,因此欧元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美元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货币。马赫卢夫也是爱尔兰中央银行行长,他7月5日在法国艾克斯普...
本周,黄金价格上涨了1.79%!因为有这2大利好? - 天天要闻

本周,黄金价格上涨了1.79%!因为有这2大利好?

(更多财经新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爷说财经)王爷说财经讯:7月5日消息,随着美国特朗普总统的贸易谈判期限逼近,金价持续获得美元下跌和避险流入的支持,在周末前微幅上涨。期货金价星期五(7月4日)攀升3.60美元或0.11%,每安士收报3346.50美元,全周涨1.79%。美元指数下跌0.2%,并有望连续第二周下跌,这...
撑起规则保护伞,助力湘企巧破局 - 天天要闻

撑起规则保护伞,助力湘企巧破局

“关税时代下,企业如何借‘原产地’破局出海”湖南国际商会沙龙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讯(记者 陈彦兵)7月4日,以“关税时代下,企业如何借‘原产地’破局出海”为主题的湖南国际商会沙龙活动在长沙成功举办。
台商父子接续追投湖北近40亿元 - 天天要闻

台商父子接续追投湖北近40亿元

图为黄石沪士电子有限公司厂区。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通讯员张春玲、陈晓婷)7月5日,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黄石市签订两项合作协议:企业投建AI服务器线路板扩能项目;双方还达成一份总投资40亿元的框架协议,其规模相当于目前企业在黄投资总额。